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但丁构想和创作的《神曲》,源于对"善"与"爱"的理想境界的追求。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时间打入空间,构造了《神曲》独特的艺术结构,既是艺术家心灵结构的一种体现,也为我们打造了一种人类灵魂存在的和谐秩序和走向复活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神曲"以其多元化的创作素材、非理性叛逆思维、异质性的表达方式很快占领了流行文化领域,成为当今中国亚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神曲"满足了不同阶层人们的审美需求、为社会重压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同时也因其越来越低俗化、趋利化的倾向带来了文化祛魅和价值迷失。应该从创作主体、媒介系统和广大受众三个方面进行价值引导,祛除虚荣与浮躁,怀揣人文精神,涵养符合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情趣和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3,(4):37
前段时间,全球范围内最火的神曲无疑就是韩国歌手PSY的《江南style》了。听了神曲的人们纷纷赞美道:"愉快、兴奋、激动。"如果大家以为《江南style》只是一首普通的神曲,那就有眼不识泰山了。据报道,这首歌是有"科学道理"的,这个科学道理能够解释,为什么人们在听歌的时候感到放松,富有激情。  相似文献   

4.
老舍与但丁有密切的文学联系 ,初读《神曲》,老舍就有了“要写出像《神曲》那样完整的东西”的愿望。“《神曲》情结”贯穿于老舍文学创作的始终 ,不同时期在主题、意象、语汇方面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神曲》情结”是走进老舍文学创作世界的一扇门  相似文献   

5.
随着短视频的发展,抖音成为"神曲"的主要诞生平台。它们有时代赋予的大众文化日常化的平民性特征,技术赋予的赛博空间中参与式的"音乐狂欢",短视频媒介赋予的情景化传播的视觉景观特性。这些背后凸显的,是抖音中亮点前置的叙述手法、碎片化的内容形式、互动化和社交化的传播特征。技术、资本和媒介环境是抖音频出的外部支持,媒介的情景性特征、日常化的内容特征和参与性的互动特征,是抖音神曲出圈内在逻辑。当然,在肯定抖音为音乐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途径的同时,也要警惕这种音乐文化对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神曲开始风靡海内外,从广场舞歌曲《最炫民族风》,到唱响海内外的神曲《忐忑》,再到火爆全球的韩国神曲《江南style》。似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的大众音乐文化里开始有了神曲的固定位置。神曲轮番轰炸,人们应接不暇。本文将以神曲《江南style》为例,从神曲本身的特点、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工业、大众社会心理等几个视角来探讨神曲走红背后的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7.
但丁在其代表作《神曲》中,描写了人类灵魂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界中的不同遭遇,以悲凉、伤感的笔触表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罪人所受刑罚都有“报复刑”的意义。《神曲》中的“因果报应”在宗教意义和人性道德上具有统一性,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讲善恶终有报,劝人向善。  相似文献   

8.
《神曲》包容了三个互递式的故事本。从亡灵故事、人生寓言到爱的哲学,作品中有三种不同层次的叙事结构,作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就隐藏在这些富有意味的叙事结构之中,具有深潜的化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神曲》中“异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异化”是理解《神曲》的一个新思路。从这种观点出发,分析《神曲》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和社会伦理道德内容,将会进一步看清《神曲》中异化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初瑶 《文教资料》2012,(33):131-133
一直以来对《神曲》创作手法、人物形象的研究较多,虽然也有很多对于《神曲》宗教思想的研究,但这一点对于中国文学影响的论述较少。在这里,笔者将从但丁的代表作《神曲》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宗教虔诚的情怀引申到但丁自身对灵魂的思考,以及这种思考对现在中国文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神曲》称“神圣的喜剧”。但诗人的悲愤忧思之情流贯始终。它既是一部忧思录,也是一部指述救赎之作。《神曲》抒发了但丁三重忧患:党派纷争之忧、民穷国弱之忧和遭放逐之忧。  相似文献   

12.
魏军 《宜春学院学报》2012,(11):119-121
《神曲》因但丁的标题"喜剧"而被广泛认同为喜剧作品,但作品中却处处充斥着作者的悲愤困惑之思。该爱抑或不爱的爱情态度,改良抑或重建现存社会秩序,享受欲望还是理性克制,艺术创作中追随传统还是创新前卫,这些沉重的思考,共同汇成了《神曲》的经典魅力,开拓了作品的现代性探讨外延。  相似文献   

13.
魏军  黄艳 《宜春师专学报》2014,(11):104-107
现代叙述学理论注重对叙述者的探讨,《神曲》的时代解读也呼唤现代文艺理论的实践运用而衍生新意。对《神曲》叙述者的阐释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作为叙述者、人物、隐含叙述者的“但丁”的关系及叙述者类型归属;二是叙述者“但丁”与引路人、亡灵、读者的多重对话叙述模式中不同的叙述声音;三是《神曲》不同叙述者的互补承担叙述者职能。  相似文献   

14.
《神曲》称“神圣的喜剧”。但诗人的悲愤忧思之情流贯始终。它既是一部忧思录,也是一部指述救赎之作。《神曲》抒发了但丁三重忧患:党派纷争之忧、民穷国弱之忧和遭放逐之忧。  相似文献   

15.
但丁在《神曲》中论述了他关于人的观点。他通过勾勒出一个尘世中的人在人类的精神净化与道德升华的艰难过程中所展示出的高贵品质,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艰苦生活,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它应该是为人类带来和平的幸福之地。在此基础上,但丁提出了当时一直在困扰人们的问题:谁才是尘世生活的主宰?对人性与人类道德的探求一直是但丁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但丁《神曲》的救赎思想基本上属于中世纪基督教观念的产物。《神曲》不仅从总体上按基督教时间观建构了一个基督教的世界,而且主张生活于世俗中的人的救赎必须依赖于自由意志。《神曲》中但丁在探讨人类救赎过程中体现出的“类的意识”正是他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但丁的《神曲》作为“中世纪的史诗”,无论在人类的文学史上还是思想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神曲》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每篇的神学思想侧重点都不同,分别为罪(本罪)与罚、罪(本罪)与赎和永生与成圣。从宗教神学和哲学本体论的角度,依次对《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的神学思想进行较为具体和深入的剖析,突出其神学思想的中世纪特色和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神曲》沉潜的人类探求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曲》不朽的谜底在于其深处沉潜着人类永存的探求精神。从象征森林中人类的歧路彷徨和迷失心性到三界的亡灵境遇,作品通过诗人的梦幻神游,以末日审判的隐喻方式昭告世人:人性的泛滥与信仰的缺失是酿造人类的悲苦之酒,人类只有在理性精神的导引下,高举信仰主义的伟大旗帜,才能不断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这种求取型主题不仅构成了《神曲》本的中心意象,也是西方学具有约定性的学原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七十多年的《神曲》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其主题和二重性进行的社会学和神学的阐释,仅停留在西方十九世纪外部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把视角转向叙事层面,认为《神曲》之所以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很大程度在于它的叙事方式:与它之前的《荷马史诗》的线型叙事方式不同,《神曲》采用的是立体空间的叙事方式,这就树立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空间叙事范型,而这又与《圣经》的结构方式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