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产业结构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但存在一定的产业结构虚高化现象。产业结构与四川省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四川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经济增长程度上要大于经济增长引起产业结构变动。因此,四川应正确处理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1978-2012年重庆三大产业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协整检验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用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考察了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过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增长,而非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产业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但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呼伦贝尔市1978-2012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第一、第三产业结构变动对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及其变动与经济增长相互依赖。产业结构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合理的产业结构会促进经济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以1952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来描述江苏产业结构变化的历程,运用灰色理论和统计学理论就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近年来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说明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及产业结构变动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30多年来,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实现了优化,但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选择浙江省1978-2009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数据计算其产业结构变动K值与Moore结构变动值,衡量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有利于考察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进程;运用计量分析法建立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发现,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少,第三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作为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引进外商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进出口贸易与FDI通常被看作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广东省产业结构与进出口贸易、FDI之间的关系,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和SPSS统计软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广东省产业结构与FDI、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为广东省经济贸易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运用ADF检验、协整理论以及格兰杰检验等动态的计量经济学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淮安市1990年2013年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从1978年至2007年,在江西省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第二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三是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9.
Grange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西北三省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长期因果关系,但无明显的中短期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产业部门分解模型实证证明了该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因此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第三产业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引导西北三省经济快速且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0.
引入了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制度变迁三个结构变量,对山东省经济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经济结构变迁通过影响资本产出效率和经济规模来影响经济增长。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对资本产出效率具有抑制作用;投资结构变动和制度变迁对其有正面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规模的扩大具有正面影响,而投资结构变动和制度变迁对其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又与产业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2001-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变动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纠正模型,基于山西省1995-2011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山西省经济增长与R&D经费支出、财政科技拨款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尽管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科技活动人员投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是经济增长变动导致了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变动,科技活动人员投入的增加不是山西省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科技投入不是推动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山西省科技投入强度偏低、R&D支出结构不合理、R&D活动产出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以三亚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8—2013年旅游业总收入和GDP作为衡量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指标,利用Eviews计量统计软件通过ADF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构建回归模型,对三亚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三亚市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旅游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长期而言,旅游收入每变动1个单位,GDP将向相同方向变动约0.8个单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1978-2006年的数据,对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并运用多元回归和协整检验分析了云南三次产业及其分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云南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三次产业中的第一、第三产业能够促进云南经济的良性增长;三次产业分行业中的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有效地拉动了云南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以一、二、三产业的划分依据为基础,分析三个产业发展对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基于地区经济波动周期的分析,定性说明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与当地经济波动间的关系。之后使用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定量研究浙江省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比重相互间的传导过程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东省1997-2007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协整分析,并对回归模型进行误差修正,得出结论:广东省人力资本投资是其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广东省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在长期和短期都存在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有了较大的变迁,经济也突飞猛进。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表明:1978-2008年期间河南省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为双向因果关系,河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三次产业结构对河南省经济增长(GDP)的影响作用存在很大差别,第二产业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第三产业的贡献有所减弱。转变第二产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科技打造第一产业将成为政策聚焦点。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笔者运用线性回归模型、贡献率等分析方法就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但内蒙古产业结构也存在着升级速度缓慢、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需采取一定对策如实施主导产业选择发展的调整战略、调整投资结构方向等对策使其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别对广东省1985—2007年间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固定投资、进出口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及定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和单向因果关系并不成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限,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不具备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却是经济增长Granger成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以对广东省有效数据分析为依据,探讨其现有发展模式的缺陷,对加快粤港澳三地的金融合作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从建国以来,经济逐步发展,改革开放的进行,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于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怎么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由传统产业发展为现代产业结构,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变迁到底有什么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来分析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到底对经济增长有怎么样的波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