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完整的文章是由众多的词语组成的.于永正老师面对一篇篇课文中“众多的词语“,他没有面面俱到,力量均分,而是抓住重点,灵活训练,使抽象的词语变得形象,使容易产生误解的词语变得易懂,使平面的词语变得立体,使平实的词语变得高远……于老师的词语教学进入了极妙的境界.下面谈一下于老师的词语教学给我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9月,我在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四中,听杭州名师李小军老师讲了《苏州园林》一课,印象深刻鲜明,触动挺大,得到了很多启示。平日里出去学习研讨,听大方之家理论讲座的时候多,难得有机会见识名师的课堂。今日名师课堂之妙,引无数听者竞折腰,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是一九五三年写的。在动笔之前 ,我确实回到我的童年 ,或者说沉入到我的童年 ,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遨游。这样 ,童年时遇到的几个老师 ,便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我写的那位蔡老师 ,又重新激动着我的感情。可以说 ,那篇文章是真情实感。至于文章最后提出的 ,作为人民教师 ,应当挚爱我们的孩子 ,这个结语也不是从概念出发 ,而是从当时的生活中 ,从几个不同类型教师的对比中引申出来、提炼出来的。现在课本上的《我的老师》 ,只是原文中的一段。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 ,因此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残留的封建性的东西也很多。例…  相似文献   

4.
<正>早春三月,美丽同里。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苏州赛区)落下了帷幕,来自全省各地的书法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分享交流书法教学经验,分享课堂教学心得。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秦欢老师执教的《走之》,课堂中将美育与书法结合得自然巧妙,细细品来颇具深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雷华玲老师执教的《孙权劝学》是一堂成功的文言文教学课。老师根据文本的特点,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整堂课在涵泳上着力,将"文字落实、文章鉴赏和文旨渗透"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严密而流畅的教学主线中不露痕迹地推进课堂教学,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纵观整堂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好的评课不会仅仅局限于技术主义的视角,它更关注课堂的本体性意义,从而引发你对教学的深层思考。本刊特辟专栏,邀请王崧舟老师就典型课例进行评点。欢迎大家提供案例,并就王老师的点评发表感悟……  相似文献   

7.
2010年温州市名师大讲坛活动已落下帷幕。在这次活动中,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温州市教坛新秀郑克为全市社会老师开出《多彩的世界》的展示课,课堂教学以预设巧妙、过程流畅、互动自然、提问有效、目标落实等优点,受到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8.
宁晓佳 《文教资料》2007,(27):21-22
本文赏析了英美诗坛巨匠奥登的名诗《美术馆》。虽然是依布鲁盖尔的名画《伊卡洛斯的坠落》而作,该诗却从一开始便刻意与绘画保持距离。笔者认为,这种刻意为之的距离恰恰体现了原画的基调。同时,诗作的漫不经心的语调,对于苦难的解读与定位均与绘画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描写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节选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的《绝唱》,再现了一个民间艺人高超的说书艺术。这两篇主题思想相同,又同时问世清代的小说,笔者在分析时发现它们在写作艺术上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0.
《围城》与《我是猫》这两部著作由不同国家的作者创作于不同时代,然而阅读它们时却是同样令人捧腹且深思,其中的妙处皆是产生于两位作家对反讽艺术的成功表现.从文本的独特视角到文本语言的叙事方式,反讽艺术的悖逆形态在两部作品中的体现,可谓淋漓尽致.两部同样围绕知识分子展开的小说,前者主要以全知上帝的视角来叙事,后者则是巧用猫的眼来看世界,两者都颠覆了普通人的感观世界.叙述方式上两部作品都采用有意克制与特意夸张形成张力,给读者更多的空间去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有幸听得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优秀青年教师沈一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她所执教的课题为"找不同,寻悖谬,寻找一条阅读路径——《呐喊》整本书阅读"。沈老师的课堂趣味横生,真力弥满,在她的引领下,学生迁想妙得,步步追寻,慢慢揭开《呐喊》的神秘面纱。"整本书阅读"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  相似文献   

12.
<正>烟花朵朵开每到过年,①我家会买许多烟花,②当看到烟花在空中绽放成一朵朵绚丽的花时,③我总会想到我6岁时玩烟花的情景。④烟花在过年很受欢迎,⑤刚进12月份,外面便响起阵阵烟花声那是活泼的孩子们燃放的。⑥烟花很便宜,花一两块零花钱,就能买到五六盒。经不起诱惑,我加入到他们玩烟花的行列中。⑦每天吃早点,我便跑到小卖部买几盒,大家  相似文献   

13.
一“、很流畅”地“穿梭”引发的思考课文: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带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相似文献   

14.
早在《历史叙事与跨文体写作》一文中夏坚勇曾说道:"有些作品的灵感是从结尾开始的,我写《绍兴十二年》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全书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绍兴十二年的雪停了吗?'有了这句话,全书的色调和氛围就定下来了.《庆历四年秋》是另一种情况,这部作品是由书名开始的."从作品的构思层面来看,不论是基调或曰底色的确立,抑或是结构上...  相似文献   

15.
钟惠芬 《辽宁教育》2006,(12):52-53
一、“很流畅”地“穿梭”引发的思考 课文: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带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先生散文中写人的名篇,记述了他在清华学校中等科的一位国文老师徐锦澄。梁实秋先生一生中所遇名师多矣,但唯有对徐锦澄他用了"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之语,而"至今"依文中语是"近五十年未见了",而作者"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带着怅惘敬慕之意",这首尾之语虽字数不多,却已言简意赅地写出了徐老师在自己心目中非同一般的地位以及自己对老师那历久弥深的情意。其实,当我们回读本文时,会觉得"徐老虎"凶得可爱极了,也脏得可爱极了,为什么会这样?我想除了是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人格品气外,还因为那是梁实秋在以全情写之,"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激情的果实,应该为激情所渗透。"唯有如此,方能动人。  相似文献   

17.
《猫》是篇与学生的经验距离较远的文章,但教师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品味语言、梳理情感变化和合作讨论引发思考的问题,使课堂成了情感体验的场所,并迸发出思维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静物写实的说明文。它语言准确简洁,平实无华,表现力强,在词语的使用上更有其独到之处。 1.动词选用本文动词选用精当,突出地体现在对舟中人物的刻画上。船头三人是艺人雕刻的重点,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中心。写“峨冠而多髯”的东坡与鲁直“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这一“阅”,一“执”,一“抚”就把主人的姿态,学者的风度,诗人的雅兴,统统再现出来。写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一“执”,一“指”,一“语”,又把他与东坡的情谊,互相切磋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写东坡与鲁直靠近的双膝“各隐卷底衣  相似文献   

19.
这篇习作选取了师生之间最平常的几件小事,抒发了自己对老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这样的小事在每位老师身上可能都曾经发生过。如何把这样的小事写出新意来,小作者确实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所以才写出了这篇较好的习作。这篇习作中心很明确。他写老师热爱学生,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学生热爱老师,立志做一名像老师一样的人。习作围绕这一中心来写,读后使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例如:老师带病给学生上课,就连平时淘气的学生也好了许多。这是老师热爱学生赢得的尊敬。这篇习作在结构上,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开头,引入中心…  相似文献   

20.
徐江老师的解读《游褒禅山记》,并非中学语文老师常见的普通示范课,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一节学术性传播一种教学理念的示范课。对他所讲的这节课,有多种声音出现。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甚至还有担忧者。这是文本内涵、审美、写作解读课应该出现的现象。中学传统语文课,问题就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