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秋胡戏妻的故事最早见汉刘向的《列女传》中,在该故事演变过程中,众多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到了秋胡妻的身上,对秋胡的形象则很少关注。元人石君宝在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中彻底改变了秋胡的形象,使秋胡由知礼之人蜕变成了一个无耻之徒,这与作品的主题、产生的背景和秋胡在此剧中的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之友》2020,(5):F0002-F0002
石君宝,(约1191年-约1276年),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元代戏曲作家。创作杂剧10种,现仅存3种:《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以写家庭、爱情剧见长。《太和正音谱》评其作品“如罗浮梅雪”。代表作《鲁大夫秋胡戏妻》,故事出自刘向《列女传》,但作了很大改动。写军户秋胡新婚三天,即被迫从军,妻子梅英采桑度日,奉养公婆,抗拒诱惑,坚不改嫁。10年后,秋胡做官返乡路经桑园,调戏已不相识的妻子,被梅英痛加斥责。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秋胡戏妻》记录了媒人、合髻礼、红定、肯酒、休书等元代婚俗,这些婚俗事象环环相扣,与剧情巧妙杂糅,不仅展现了元代的婚俗文化,亦成为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多方位,多视点,多层次地展示了青楼女子的风貌,她们多才貌双全,不甘沉沦,与士人拥有真挚专一的爱情,更有奋起反抗的勇气和智慧。本着眼于她们与其它朝代学作品中青楼女子形象,的同中有异,寻求社会历史和人心态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秋胡戏妻”故事为原型的元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在艺术创作上作了大胆创新。它不仅增加了诸多人物,使秋胡、梅英的形象更加丰富、形象,还改变了故事的情节安排,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些改变的出现,一方面是戏曲冲突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源于故事所处时代的不同。突出梅英形象的需要和国人的大团圆意识。  相似文献   

6.
石君宝的《秋胡戏妻》①是一部流传非常广的杂剧,其主要表现了在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之下,女性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妻纲"对她们的压迫,以及她们反抗这种压迫而不得的社会现实,其中还反映了当时普遍的社会矛盾。京剧《桑园会》②则是在《秋胡戏妻》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前者既有对后者的继承,同时也有很多创新的地方,使得两者之间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十分突出,可以说是元杂剧艺术成熟的一个标志。本文对元杂剧中具有典型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和评析,指出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广泛与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9.
10.
元杂剧中存在着一种叠加复合的人物形象,这种人物形象是在文人文化和市民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产生的。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使得元杂剧受到雅俗两个文化圈群体的追捧。叠加式复合现象的出现,带来了新的艺术效果,推动了戏曲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元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相似文献   

11.
作为称谓词之后区别个体、集体概念的最主要词汇,"们"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使用情况。它既可以加在称谓词后表个体概念,又可以加在称谓词后表集体概念。  相似文献   

12.
《录鬼簿》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钟嗣成的生卒年月争论很大,有吴晓铃、容肇祖、李春祥等人的几 种说法。笔者认为钟民生于公元1283年,卒于1345年后两三年内。《录鬼 簿》之所以版本多,是钟氏生前没有定本,也无条件付梓问世,仅靠好事者 传钞所致。钟氏撰《录鬼簿》的目的,是为身处社会底层的元杂剧作家鸣不 平,借此书以使高才博识诸名公才人流芳于后世。《录鬼簿》是我国戏曲史 上第一部有关元杂剧的断代目录学专著,不能拔高它为元杂剧的历史著 作。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的宾白以“传事”为重点,注重以线性结构来转换时空串联全剧,同时又有强烈的叙述欲望,致使宾白溢出角色溢出剧情。这些特点都是叙事学的传承,是叙事学残留在元杂剧中的烙印。元杂剧的宾白不仅构筑了整体的故事框架,而且在细微处反复强化渲染情节线索,不仅为人物的抒情设置了宏观背景,而且营造了戏剧情境。元杂剧宾白中的内心独白又具有自我对话的性质,形成复调叙事的独特韵味,也更有艺术真实性。元杂剧宾白的非动作性、开放性正与西方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封闭性、严肃性形成了显而易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关汉卿为元杂剧代表作家,他创作的社会剧、爱情婚姻剧和历史剧,独具语言特色:鲜亮活泼,明白如话,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关汉卿如话本色的语言,缘于他不以倡优为耻且长期生活在勾栏、行院和书会里,和下层人们生活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艺人,对下层艺人的活动、行为、语言都有着极丰富的感性经验,是真正的“梨园领袖”、“编修师首”和“杂剧班头”。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负心汉只是其反面人物形象中的一类.他们花心、见异思迁、对感情不专一;不负责任,甚至功成名就之后抛弃糟糠之妻.出现负心汉的原因在于他们和女子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和经济基础的不同;封建文人才子利己主义的劣根性以及封建包办婚姻的结果.元杂剧中描写的负心汉形象实际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从中歌颂了女子的坚强和敢于抗争的可贵精神,也反映了女性恪守伦常背后的男权文化.  相似文献   

16.
影像屈原的建构既要有多元充足的类别与生动丰满的个案,也要尽可能让一些经典个案富含多层的意蕴。影像屈原体类建构的主流目标应该是正格的历史悲剧。从悲剧主体来看,它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国家民族的悲剧。从悲剧本身的类别与层次来看,它既是社会政治的悲剧,也是历史文化的悲剧与道德理想的悲剧。影像屈原的构建终归要落实到叙事艺术上来,其中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与话语方式的讲求,要注意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文学与影像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王珺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35-136
戏曲辑佚是戏曲文献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成就卓著,对戏曲史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项工作既与各时代的政治、文化有直接关系,又与辑佚学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拟以此为线索,分三个阶段论述不同时期的戏曲作品和剧目的辑佚成果。  相似文献   

18.
元代以前的文人,能够随时获取功名从而一举成名,因此受到人们的羡慕和尊重。至元代,因种种原因,文人地位一落千丈。传统文化的解体而引起的心理错位和信仰破灭,更让文人墨客们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元代文人用嘲弄风月、纵情花酒来麻醉自己的精神与心灵。但身份的变化,使得他们有了全新的角度和眼光来审视这些与他们交往的女性;地位的变迁,使得他们用全新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与他们交往的女性。最终这些女性在他们的作品中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人,并且有了女性意识,从而闪现出前所未有的女性光辉。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中“暗合婚姻”的情节模式前人鲜有论及,这种模式看似没有什么特别所在,但事实上蕴涵着特殊的文化意味且影响深远;它同时也潜藏着古代剧作家创作时既灵活巧妙又受文化制约的构思方式与智慧特征,还反映了当时“指腹为婚”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20.
翻检花儿学术成果中涉及“新疆花儿”的内容,可知“新疆花儿”古已有之,其起源理当不比内地花儿晚。“新疆花儿”一度影响内地花儿,其“花儿”因子潜藏在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音乐文化之中,这就是明清以来回族同胞迁入新疆一唱花儿而众和之的原因。新疆不是花儿飞区.新疆是花儿的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