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苏教版五下)教学片段:师:根据你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试着用“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怎么样”说一句完整的话。生:彭德怀的坐骑是大黑骡子。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围绕着“杀”与“不杀”大黑骡子,彭德怀与战士们产生了分歧,彭德怀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陈晓云 《广西教育》2013,(25):55-55,82
当下,阅读教学高耗低效,原因颇多,有一点就是教学目标设定出了问题。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着教学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以往“理解”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学目标指向于基于“知识”和“认知”层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把握中心主旨。其实,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探索知识的应用。下面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韩非 《广西教育》2014,(13):82-8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在长征过草地时,彭德怀忍痛下达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教学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是从"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却将它杀掉"这一问题入手,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感悟"彭德怀将军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力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方面的重点词句,运用"读、画、品、悟"的方法潜心学文,让每个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领会人物精神品质,进而体验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并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6.
这节课,我们正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过草地时,由于部队断粮,彭德怀总司令忍痛下令枪杀一头大黑骡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的各类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革命历史故事,它是一类特殊的“红色”教材,是通过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情节的介绍讴歌革命者的高尚品质,苏教版第十册中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就是其中的一篇。虽然这类教材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但因为教材所记叙的事情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不易理解,教师难以把握,所以这类教材也是令教师最头疼的教材。那么,我们该怎么来解读这类教材呢?下面笔者借助对《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的理解,来谈一谈对这类教材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流派众多,千头万绪,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甚至还有一点莫衷一是之感。在多年的实践与摸索中,我深感语文课堂要简单而有深度。我理解的简单是头绪简单、目标简单、媒体简单;深度则是思维有深度、体味感情有深度、深入而浅出。那如何打造简单而有深度的课堂呢?语文教学实践和近期的课题研究告诉我:关注"三心",提炼菁华。"三心"就是文本的核心价值,教学的中心议题,训练的倾向重心。下面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为例,来谈谈我的想法与做法。一、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文本的核心价值可以从"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下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章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组冲突和细节的描写。情节感人,文字精练含蓄,耐人寻味。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赵龙 《教育文汇》2006,(3):40-40
课文《牛郎织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讲述的是孤儿牛郎和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女之间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这样一则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很多同学小时候在夏夜纳凉的小板凳上就听老人们讲起过,他们太熟悉故事中的那些人物了:憨厚老实的牛郎,贤惠温柔的织女,神奇的老牛,还有天庭中那无情无义的王母娘娘……是这些生动  相似文献   

11.
沈建新 《广西教育》2006,(7A):57-57
那天上《黄果树瀑布》(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六课),当读到“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时,一位调皮的学生在座位上轻轻说了一句“它也像馄饨皮子挂下来……”学生们都笑了。俗!我正要拉下脸来,却想到他说的也不无道理呀,我不如来个顺水推舟……  相似文献   

12.
李慧 《四川教育》2001,(6):29-29
一、整体感悟,理解大意。 (分小组独立默读课文,思考后讨论。) 1课文中几次描写了“夜莺”的歌声?(先用“__”画出,再读有关句子。) 2这几次对歌声的描述,在故事中各起什么作用? (读读议议各抒己见) 二、围绕主线,揣摩重点。 1默读1~3自然段,第一次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德国兵进了村子,一个小男孩在河边削树枝,吹口哨。)德国兵已经来了,这个孩子为什么还坐在河边削树枝呢?他吹出的歌声有什么含义呢?我们联系下文来看看。 2抽二生分角色朗读孩子和德国兵的对话,其余一边听读,一边初步体会:他是个什…  相似文献   

13.
陈文 《小学语文》2013,(1):106-108
我能代表云南省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是我一生难忘的事。下面我就谈谈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一路走来的经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烟台的海》是苏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阅读散文。本文生动描写了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全文语言凝练优美,构思精巧,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使全篇浑然一体,而分写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中,各段结构又极其相似,都是先写景后写人。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由扶到放,以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校本教研中.课例研究是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选取了苏教版第九册课文《爷爷的芦笛》作为课例,先由两位教师拿出教学设想.之后分两个备课组进行两轮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诊断反馈.各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德国的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第四册教材中的课文。笔者教学这一课时,有几个细节,越是回味,越感芳醇。细节一: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你们还知道哪些喊法?生:妈妈!生:娘!生:香港人叫妈咪,我在家里也这样喊。生:英语中叫mother。……师: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中,高年级的生字词教学,也许大家都会觉得不值得一谈——又不是低年级,只要花那么七八分钟时间,不就一切搞定,学生肯定能学会,还用得着如此的重视?还用得着讲究怎么教吗?且让我们先来看苏教版第七册《动物园的晚上》生字词教学的对比实录吧。  相似文献   

19.
邵军 《小学教学研究》2004,(3):13-13,19
《大江保卫战》(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展现了当代军人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提起1998年夏天的那场洪水,我们多数教师仍记忆犹新,因此口中念着那些流淌着生命气息的文字,脑中便会重现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心中便会再一次升腾起感动,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语文课,我在教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带领学生欣赏朗读课文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我喜欢这个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这个‘顶’字用得好,说明小鱼儿是逆着水游过来的,要用力,所以用了个‘顶’字。”听后,我随即提醒他,请注意后面这几个字:“明镜一样的水面”.说明水是不动的。谁知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