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洪涛 《小学语文》2012,(6):48-49
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的最大特点是过渡性,即由口头作文向书面作文过渡,由观察图画向观察生活过渡,由句段训练向篇章训练过渡。这个特点决定了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训练必须要解决“愿写、爱写、会写、有东西写”的问题。一、减少束缚,让学生愿写首先,不要将写作文弄得很严肃,要强调作文就是写话,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相似文献   

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方法用于作文教学指导也同样是妙招。这里说的"读"有三个层面:一是教师读好的文章;二是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三是让学生读评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作文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评价要能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作用,协调各种评价手段的关系,从整体而又多元的角度关注学生,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内高班,全称为内地新疆高中班,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智力援疆工程。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为内高班学生量身订做了一套发展指导方案,具体包括:创造实施环境,提高认同度;创立参照样板,激活上进心;创制规划量表,跟踪实施过程;创设体验活动,保持持续兴趣;创建导师体系,修正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指导,需要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的不断积累,这其中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离开了教师的正确指导,那么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往往会失去方向感,要么思维枯竭,要么过于发散,远离好文章的标准。要使学生行文缜密,落笔有神,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有益的指导,为学生搭建文思表达平台,做到文思缜密,收放自如。那么,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做好作文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以下几条途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发展性评价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与教学过程同步实施,始终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需要,激扬主体精神,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其教育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我县从2004年秋以来,承担了南平市“小学生发展性评价”课题实验。三年来,在市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对小学数学“学生发展性评价”课题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并取得初步成效,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了四篇写景的课文后,要在介绍自己家乡景物的口语交际基础上,进行写一处景物的习作训练,要求能“写出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来写、表达出热爱家乡景物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以“春雨”为主题的文章很多,每当看到别人写出的文章,学生们总觉得写得好,但是到底好在哪里、怎么才能写得好,却不一定能说得清,不少学生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写好“春雨”作文。结合指导学生进行“春雨”习作的实践,我觉得,要解决上述问题,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10.
<正>小学生习作是他们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活动,是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小学习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小学生,他们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具有能动性、发展性。处理好困扰小学习作教学中的题材、训练、评价等问题,不但有利于小学生乐写、善写作文,而且可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亮 《新教师》2019,(12):55-5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习作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优化习作教学过程,切实提高习作指导实效,一直是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主张习作教学要淡化作前指导,加强作后指导,倡导"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教学理念。欣赏、挑刺、训练三大板块是作后指导课的经典模式,简约而不简单,朴实而不失灵动。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6日至8日,笔者有幸观摩并点评了四川省第十四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研讨会的六节习作指导课。张君执教《我们的姓名》,何建华《美丽的秋天·美丽的四季——总分结构片断训练》,余苓洪《修辞的训练》,李明镜《让表情更精彩》,文霞《让人物鲜活灵动——动作描写》,周新韵《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这些课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作文的外功——作文的招式,把作文当作一种纯技术活,以为学生掌握了这些技术、技巧、方式、方法,就万事大吉,其实未必。笔者在会上试着以"学生心"  相似文献   

13.
在欣赏与摘录中品评。每个人都期待被认同,被肯定,儿童尤其如此。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作文写出来以后,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作文展示栏”上,然后,引导其他同学来欣赏,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写上评语,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片段等摘抄下来。这样,一方面对文章作者是一种激励,他会争取写得更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另一方面,作为评阅者,  相似文献   

14.
缘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胆子小,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不想说、不敢说,甚至词不达意不会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应积极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自己心中所想。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开启学生习作兴趣的大门呢?一、注重词汇积累,打好习作基础有人说:"词汇积累是作文训练的基石。"是的,文章由一个个词汇、一个个短语、一个个句子构成。纵然我们心中有好的题材,如果表达不出来,那  相似文献   

16.
“二次作文”中的“二”并不是一个实数,而是一个相对数。对于习作能力优秀的学生来说,他可能就是“一次”作文;对于习作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他可能就是“两次”作文;对于习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他可能是“三次”作文,甚至可能是“四次”作文。  相似文献   

17.
单荣兵 《文教资料》2005,(30):95-96
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作文过程,摸索感悟作文规律,提高作文水平。引导中要让学生明白自我评价的必要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标准,进行评价示范。在自我评价实践操作时可采用传统评价法、朗读评讲法、写作过程回顾自检法、持续式符号评价法、比较总结法、特色评价法、“回锅”法等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习作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现状进行反思,并探索相应的习作指导新策略,实施行为跟进,促进了习作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一、现状反思一直以来,大部分教师在习作指导上缺乏创新。习作前,学生习惯于等着老师先指导一番,因为有些学生不知写什么,或者肚中有东西却"倒不出来",教师给予帮助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如何指导却值得讨论。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创新,往往遵循着陈旧的套路:先是审题,再交流选材,然后介绍怎样写。教师把要求、提示,甚至优美词语写到黑板上,等学生真正提笔习作时,一节课已经过去了。这样的作前指导,不能说完全多余,但很大  相似文献   

19.
作文阅卷中,教师都期待看到一些突显个性、有亮点的佳作,然而大多数作文都是“千人一面”。以初一记叙文写作来说,无非是一件某某事,一个某某人。学生背一篇范文,简单的更换人名,替换背景就可以通用一年。那种令人期待的结构别致,内容新颖,表达真情实感的佳作真的太少了;看到的是太多的无病呻吟,辞藻堆砌,内容空虚,语句混乱甚至别字连篇的作文。在平时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心里就疑惑:为什么学生作文会这么空洞,无话可说?为什么他们不能从生活中找材料,内容苍白无力?为什么他们的作文缺乏逻辑思考,显得可笑?从他们的作文中,我读出了成年人的圆滑、世故,我看到了僵化的思维、死板老旧的观点,枯燥乏味的语言。属于他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纯真、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挫折、对一切未知新事物的追求与执著……似乎都消失了。鉴于以上学生写作时缺乏个性、缺少新意的现象,再反省自己教育过程存在的某些问题,我有几点疑惑:一、是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太强调形式传统的作文教学“详略得当”、“突出主题”“紧扣中心”……至今仍然充斥在写作教学中。刻意地追求外在形式,当学生真正上考场时,搜索枯肠,只能七拼八凑填充内容了事,这就导致了文章“千人一面”。当然也不能说这些教法完全无用,不过机械的训练只会让学生过分重视形式,增加对作文的厌烦感。二、是否教师的作文教法太单一  相似文献   

20.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缺少作文素材是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实施"研究性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亲近生活、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发现作文材料,破解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