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新时代呼唤师生关系突破传统,实现重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新模式——"师生共同体".当前,校园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不民主依然存在;便捷的网络社交方式降低了师生面对面交往意愿;师生间不和谐现象有增无减;师生共同学习成长意识淡薄.建构"师生共同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减少网络依赖,促进师生交往;教师持续改善,促进师生和谐;密切师生沟通交流,实现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某种意义上,当代社会中的"平等"师生观是对传统社会师生关系地解构。通过对当代"平等"师生观进行反思,发现"平等"存在虚假的两面:师生"伪平等"关系——形式平等中的实质不平等;师生"伪不平等"关系——形式不平等中的实质平等。由此而提出"真平等"的师生关系——形式平等实质亦平等,通过对"真平等"师生观价值诉求的合理阐释,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改善当下的教育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朱百武 《中小学电教》2010,(10):156-156
<正>一、师生关系的界定对于师生关系的界定,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是通过笔者对师生关系的各种界定进行了总结来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是大家的关注点不同。有的学者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工作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人际关系等。本文研究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  相似文献   

4.
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满足外在社会需要的功能性关系。存在性关系是把师生放在"作为教师的人"与"作为学生的人"的视域中从多种维度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关注人身心发展的完整性;关注师生人格的平等性;关注交往过程的教育性。存在性师生关系建构的策略是:教师要全面了解和发现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重构自我意识;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5.
试论走向对话的高校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鸽  刘建林 《文教资料》2009,(10):198-199
人与人之间需要对话.而高校师生之间更需要心灵时话.改变以往"独白"的师生交往方式,以真诚的对话来构建高校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的功利化、淡漠化、过激化等问题,使教育价值得以更好地实现.本文试图把哲学上的"对话"理论引入高校师生关系,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师生关系、互为主体性的师生关系、共生性师生关系、开放性师生关系,以解决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聚焦     
<正>北京师生互殴究竟孰是孰非——师生关系的重塑近日报道,"河南信阳中学男老师和女生课堂互殴"、"湖北一中学女教师与女学生互殴",两起师生互殴事件日前接连发生,再次引发教育界集体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到底怎么了?有人认为,除了见诸报端的几起个案,现实中这种恶劣现象在不少学校都曾上演,必须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和反思,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重塑师生关系。也有人认为,师生之间的矛盾是教育过程中的客  相似文献   

7.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高尚的师德可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到:教师要公平待人;教师要律已宽人;教师要理解学生;师生之间以友好的态度相处;师生之间主动交往;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合作共事;还要把握交往的度。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影响着师生互动和教与学的效果。传统教学中,单一化的目标定位、应试化的培养模式、单向化的师生关系、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简单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偏离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现代教学中,应建立崭新、和谐的师生关系——即追求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素质锤炼、潜质开发基础上的更高境界的话语沟通、情感交融和心灵升华,实现师生关系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相遇"。师生"精神相遇"具有平等性、尊重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征。探寻教学中的师生"精神相遇",需从更新学生观和生命观、革新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拓展课堂开放性和活动性等方面切入和着力。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而产生的一种动态关系,强调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但是据调查表明,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存在着"病态对话",是一种非正常的师生互动关系,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扼要分析了小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病态对话"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消解策略,以期纠正不正当的师生互动,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从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不是师生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而是一种工作安排。从理论上讲,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发展应该是互动的,但事实上师生关系的发展演变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谈师生关系,不少人——包括许多教师——总是习惯性地说教师应该如何如何,特别是在师生关系出现危机时,除了批评教师,  相似文献   

11.
教与学需要师生之间充分的互动交流。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确保大学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对南昌地区四所高校师生调查问卷分析,笔者认为,构建当代高校新型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双主体"格局,同时改进学生管理模式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自从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不是师生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而是一种工作安排。从理论上讲.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发展应该是互动的,但事实上师生关系的发展演变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谈师生关系.不少人——包括许多教师——总是习惯性地说教师应该如何如何.特别是在师生关系出现危机时,除了批评教师.似乎就没有别的思路了。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河南省7所高校1600名本科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师生关系总体上比较满意,但也存在师生交流地位不平等、教师素质认可度较低、师生缺少价值契合点、师生关系趋于功利化、师生沟通距离在拉大等问题。师生双方地位、教师素质、价值取向、信任关系和沟通交流是影响高校师生关系满意度的基本因素,基于此,创新地构建了"双核心-五因素"模式高校师生关系,并提出了提升高校师生关系满意度的可行对策:树立师生"双主体"高教观;德法并施,力促师生民主平等;提倡大爱,营造互信互爱文化;科学评价,重构高教价值理念;培育师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拓宽平台,增进师生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4.
和谐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而聊天是师生沟通的主要途径。有经验的教师通过与学生聊天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反之,如果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缺乏聊天技巧,往往事与愿违,使师生关系僵化,矛盾加剧。根据多年来与学生交流经历,笔者认为教师有效聊天要必备"五块石头"。一、信心石——顺利聊天的前提俗语说:"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有了信心,我们面对学生就不会诚惶诚恐,焦灼不安。信心哪里来?信心来自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养,让自己满腹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影响着师生关系的性质与发展状况。经过调研发现,传统师生关系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师生权利主体单向化,二者权力结构失衡;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教学冲突突出;师生角色定位失衡,教师与学生交往不平等;教学方法单一,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需要在权利视域下对高校课堂师生关系进行重构,即"实现师生权利主体的双向化,平衡二者权力结构;倡导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化解教学冲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16.
儒家"和"的思想内涵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思想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具有三方面的启示: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前提;尊重师生之间思想差异、独立思考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途径;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宽以待人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下,师生关系被异化为"我与它"的关系,表现为教师主体地位面临被客体化的困境,教师权利及完整人格被忽视,师生之间存在精神隔膜等。"我与你"的关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主体性价值,为师生关系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可通过明晰教师惩戒权、创造自由对话的信任氛围、设计自主合作的教学环境等方法促进师生关系的理性回归,营造有利于教师教育的支持性环境,重建"我与你"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精神相遇与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8.
许晶云 《教师》2013,(6):15-15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对此,广东省广州市清水濠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条件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专题研究。在此专题的引领下,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使其成为一座有效的桥梁,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健康和谐发展,实现师生共同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寻求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是教师们的共同心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师生关系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师德观.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初中生的师生关系对师生冲突事件归因倾向的影响,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师生关系调查问卷》和《师生冲突事件归因问卷》,对大连市某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师生关系问卷总得分及各个因子的得分分别与师生冲突事件归因倾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初中生师生关系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师生冲突事件的归因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