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就“商不变规律”的教学内容,进行两次试教。两次试教给了我很多启发,经历了不同教学追求下的课堂感受。  相似文献   

2.
课前思考:“锐角和钝角”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认识了直角,并能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的编排是先从现实生活中的斜拉桥提取出三种角,然后认识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接着是折直角、用活动角摆出锐角和钝角,最后是几个相关的练习,分别是在实物上找角,辨认三种角,画三种...  相似文献   

3.
罗振中 《教师》2008,(11):32-33
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  相似文献   

4.
<正>1 基本情况1.1 授课对象学生来自区内普通公办学校的初一班级,学生数学基础总体较好,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2 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初中代数的内容主要是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五大板块,其中方程与不等式既可以看成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模型,也可以看成是数、式的运用.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相似文献   

5.
一、课题内容本课内容是华东师大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七年级数学(下)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3节实践与探索中的问题2.二、探究过程1.拼一拼、想一想,思维全面很重要在悦耳的音乐铃声后,我微笑着问“:同学们手中有3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分别为10cm和5cm,你们能否利用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呢?”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P22~24。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相似文献   

7.
“旅游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实践活动。一年前我曾教过这~课,可以准确把握学生在哪里会遇到学习的障碍,在哪里需要教师有效的引领。  相似文献   

8.
正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一次突破,本课的学习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同时,在教学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和改进。【片段一】(原教学实录)出示4个苹果和两瓶水,让学生分别说出分给两个人的分法。师小结: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什么?生:平均分。  相似文献   

9.
林晓峰 《海南教育》2014,(22):67-67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提出的“过程的充分”,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问题的引领,使学生全程参与操作探究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课堂的操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讲究实效性,对整个过程有较好、较完整的预设,并且进行有力的执行和有效的监控、发现、调整、改进。那么,教师对课堂操作探究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监控呢?一、全局的掌控,提高学生探究能力1.精心预设,面向全体。教师通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10.
深入活动与实践操作是引领学生理解知识、深化认知、提升能力的重要策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解决学生的认知困惑,突破学生的固有思维,在实践操作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新课程内容之一的综合与实践开展得还不是很到位。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可见数学操作活动。数学操作活动是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在教学中,可让综合与实践隐身于操作活动中,把操作活动引申到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因为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  相似文献   

13.
正一、对立:思考缘起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替换策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倒推等策略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重要解题策略。教材编排了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这是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量之间的替换,可以直接按照"1个大杯=3个小杯"的等量关系,将两个未知量统一到一个未知量(即"二元"变为"一元")。对此,学生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74):75-76
作者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理论和专家领导的引领下,立足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记录了本县黄克研老师执教一堂数学录像课中师生的全部活动过程,并对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上,我们选用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上了“认识角”这节课(这部分内容在冀教版第四册)。课上努力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所画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积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16.
徐永红 《教师》2012,(6):80-80
一、教学内容 本课为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不少学校和教师都在开展"翻转课堂"研究,但从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操作误区。从"翻转课堂"的内涵本质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本土化实践,是走出误区的重要途径。在"主讲+助导"的总体框架下,构建翻转课堂的"四流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方程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后,如何有效的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且让学生掌握其解法,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做有效的教学设计.本文将重点谈谈初中数学中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一、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进行问题引入学生们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对于其中各个相关概念,方程的解法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这是学生接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契机,在展开新课程的讲授前,我首先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进行问题引入,我给大家看了如下问题:例题在一个大的笼子里有一定数量的鸡和一定数量的兔子,它们在一起共有50个头和140支脚,大家能分别算出鸡和兔子的个数吗?这是非常著名的"鸡兔同笼"的命题,由这个问题也能够很好的引入方程的思想,是展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0~71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而本课时安排的内容是学生在巩固已有分类思想的基础上,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另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所以教材呈现的内容主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一些物品,让学生通过说  相似文献   

20.
正《擦亮眼睛》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中的一课,旨在引领学生辨析生活中的一些迷信现象,了解迷信的本质和危害,懂得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树立从小抵制封建迷信思想的观念。我前后经过两次执教,比较着不同的课堂组织和教学效果,从中体会到了蚕儿破茧般的欢愉,并希望与大家分享这份思考和成长的快乐。一、由浅入深,调整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是学生理解、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