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朱士友  圣丙飞 《广西教育》2009,(31):34-34,39
走进现在的数学课堂,我们可以感受到课堂交流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也不是形式化的热热闹闹,更不是漫无目的地放任自流,而是智慧引领下的有效交流。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领和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呢?下面,笔者结合《真分数与假分数》一课的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赵红婷 《江西教育》2009,(12):38-39
一直以来,教师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一般流程是:先教学猜一次、摸到一个球或一张牌的可能性,然后再迁移至摸到一类牌、一类球以及一类数的可能性。这样的教学,固然能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但由于缺乏一个整体布局和适当的变异空间,教学容易趋于平淡、枯燥。特级教师罗鸣亮借助变换牌的张数及花色,围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吴金根执教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感触颇深.吴老师那崭新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数学底蕴,风趣幽默的谈吐,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将生活中的"送礼物"这一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是那么的自然贴切、简洁流畅,所表现出的灵动、睿智与幽默确实令人折服.现采撷课堂中的几个精彩片段,与大家一起来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6页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猜一猜——初步感知1.播放奥运冠军张怡宁乒乓球比赛片段,然后提问:在乒乓球比赛之前裁判员是怎么决定谁先发球的?(介绍一般比赛中决定谁先发球的方法)2.教师用乒乓球现场演示,学生猜。3.思考: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4.讨论得出:一  相似文献   

6.
袁美花 《辽宁教育》2010,(11):61-6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103-106页。  相似文献   

7.
毕明芳 《现代教学》2008,(12):57-58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两种不同的现象,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人教版、北师大版、上海版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都把“概率”这一内容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渗透在各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处理教材需要关注四个主体:编者、教材、教师与学生。但其目的只有一个——促进或者适应学生的发展。因此处理教材要从儿童出发,其重点应放在教学内容的儿童化处理上。具体地说就是从儿童的经验、需要和潜能出发处理教材。在安徽省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蚌埠市的赵劲松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成功地利用儿童化处理策略,以真实的课堂激荡学生的思维,展示上课教师的睿智与创新,让与会的教师经历了一次难得的美丽与智慧之旅。  相似文献   

9.
“可能性”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以等可能性为核心,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运用等可能性知识判断游戏的公平性。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是某教师执教的片段。  相似文献   

10.
正"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第二学段继续教学"可能性",主要学习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定量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即在等可能事件中,用分数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通过可能性分析判别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初  相似文献   

11.
骆文娟 《江西教育》2009,(11):36-37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九章“四边形”中的教学内容。邓武高老师的教学过程由创设情景、操作互动、学以致用、变式训练、活动体验五部分构成,他采取“问题式”教学方式,把问题看做教与学的动力、起点,问题贯穿于学习过程的主线,在问题中激发思维碰撞、揭示问题本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挑战思维难度。  相似文献   

12.
“可能性”是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4页的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且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由于随机观念的渗透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性教学,因此设计丰富的有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猜测、验证、交流,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就成了教学的必需。  相似文献   

13.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点是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定位,也是对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宏观引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具有重学习过程、重亲历体验、重学生感悟、重实践操作等特点,教材教学内容弹性大,给教师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基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奥运会——三种统计图的比较”一课。  相似文献   

15.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为了做到有效课堂,教学前准备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使学生能站在“起跳点”上“跳一跳”,运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16.
马进 《江西教育》2014,(3):44-45
近期,笔者参加了高三数学复习研讨会,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任卫兵老师执教的“一道习题的探究与拓展”一节课,这节课不仅在学生思维的训练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教师的教学机智、专业水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从中撷取几个精彩片段赏析并与同行们一道分享。  相似文献   

17.
"再创造"能搭建自由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中的"关键步子",帮助学生跨越思维的断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梳理、对比和整合"差异化资源",驱动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达到"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是在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认识。课堂上有效对话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教师的“追问”与学生的“答问”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它既是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进行碰撞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共享美好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因经验而生 上课伊始,我板书“字母”,问:字母你们都熟悉吗? 学生齐喊“熟悉”。 于是我又接着板书“表示数”,问:“那字母表示数你们见过吗?? 生1:在加法交换律中见过a+b=b+a  相似文献   

20.
"交流展示"是固化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贯穿课堂的主线,在课堂上要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展示课堂精彩,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