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杨》是一篇适合儿童阅读的清新明丽的课文 ,文章借用白杨这种美丽挺拔而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木 ,比喻边疆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劳动生活。但这种比喻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由人物直抒胸臆 ,没有像《种子的力》那样由作者点明衷曲 ,也没有像《彩色的翅膀》《金色的鱼钩》那样进行直接的象征 ,而是话到嘴边 ,引而不发 ,留有余地 ,让读者用心领悟。因此 ,教学这篇课文就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认识白杨和边疆建设者二者之间的内在类比关系上 ,这是全文的一个难点 ,但也是关键。要突破这一难点 ,就必须完成对两个问题的深入钻研 :白杨的特点和边疆建…  相似文献   

2.
【教例简述】 1.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一: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2.再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谈淡老山界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同学们自由发言) 3.抓住同学们谈及的“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一句,从此处切入,让同学们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写了哪些“难”。 (同学们阅读、讨论: ①登山难:a.高、陡、险——特别是雷公岩b.敌人追击、形势紧迫——夜里必须翻过这座山c.部队负载笨重——走走停停②生活难:a.粮食缺,肚子饿b.山中露宿,寒气刺人c.山高路陡,十分疲劳总之是:前进难,歇脚难,吃饭难,睡觉难,攀山难,伤病员行动难,处境难……) 4.红军战士是怎样对待如此巨大而众多的困难的  相似文献   

3.
《荔枝蜜》是当代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散文。文章由荔枝蜜的香甜,联想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再由蜜蜂的辛勤采花酿蜜,联想到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的忘我劳动,热情歌颂了“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的人们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完成训练重点呢?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荔枝蜜》是杨朔写的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记叙文。我教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按读、想、写三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阅读能力训练。即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和全文,读通字、词、句,体会作者由讨厌蜜蜂到喜欢蜜蜂既而赞美蜜蜂的情感变化,并了解以物喻人的写作手迹。思维能力训练。即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提示:1.由“蜜蜂”到“劳动人民”的联想,相似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勤劳)2.文章由“荔枝蜜”的香甜,联想到劳动人民为创造新生活而进行忘我劳动的奉献精神,相似点又是什么?(学生回答:蜂蜜的科与劳动人民创造出甜美…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贵在创新。因此,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应有自己的独创性,因文而异精心设计,每教一文应灵活驾驭教材长出新意。我教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力争教出新意,取得了理想效果。一、首尾切入.带动中间万事开头难,每教一文首先应考虑如何开端,即选取教学的最佳切入口。在《荔枝蜜》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喜欢从理线入手,按此切入,教学条理清晰,符合定向思维,但不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火花。我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诵读首尾两段,学生很快理解出两段感情截然不同。首段对蜜蜂的感情总不大喜欢,尾段却把自己与蜜蜂融…  相似文献   

6.
[教例简述]两节课时,安排四个教学的板块。第一板块:用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熟读课文。要求:①读好阅读提示。②根据《思考和练习》(一)体会文中的时代和社会环境。③理清人物。④体会动词的使用。⑤思考《思考和练习》(三):给小说的四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然后试给小说的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画一个示意图。⑥独立阅读。扫读、略读与精读  相似文献   

7.
《荔枝蜜》一文运用一条情线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们在阅读这篇课文时要设法抓住文章的线索,并沿着它步步分析,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步骤可概括为一“定”、二“找”、三“析”。一“定”,就是确定文章的线索。我们可以借助“预习提示”来确定《荔枝蜜》的线索。“预习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以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根据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确定本文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的。二“找”,就是找出显示文章…  相似文献   

8.
一、抓住“眼神” ,理清脉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选准教学的突破口,就能帮助学生揭开课文的重重帷幕 ,洞悉其中的奥秘。《嘱咐》一课 ,“眼神”是线索。虽然题为《嘱咐》 ,但文中却无母亲的只言片语 ,母亲的嘱咐是“无声”的 ,母亲对我的谆谆教诲 ,是通过“眼神”这一特殊的方式向我传达的。课文第二至第四节具体地描写了在不同的情况下 ,母亲不同的眼神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第二节 ,在我跟母亲学劳动时 ,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 ,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 ;第三节 ,在我欺负小同学时 ,母亲眼里闪着泪花 ,目光严厉逼人 ;第四节 ,在母亲因助人而生病时 ,…  相似文献   

9.
《凡卡》是一篇长课文.既有凡卡给爷爷写的信, 又有他写信时的联想以及作者的叙述.如何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弄清段落层次, 就成了教学的难点.一位教师是这样突破难点的:  相似文献   

10.
《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由不大喜欢蜜蜂,到想去看看它,到纵情歌颂它,最后梦见自己也变成蜜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由蜜蜂辛勤酿蜜引起联想的基础上,热情地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忘我劳动的高尚品质。“荔枝蜜”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作者可以纵横驰骋,运笔如风,天南海北,古今中外,随处下笔,但又必须处处紧扣中心,就好像一串精  相似文献   

11.
[教例简述] 《故乡》的教学已进行了两个课时。这是第三节课。教师:前两节课我们对《故乡》进行了深入理解。现在我们再上一节“发现”课。我给大家一个“研究”题目:《故乡》中的人物外貌描写。大家细读课文,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兴致勃勃,各自读读画画。学生一:我发现课文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  相似文献   

12.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绿》,领略了作者对西湖的美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回味这篇课文,请大家在课文的第二、三段中选择你最难忘的一句话来读给大家听,看看谁读得最有情味。生1:(读)“你瞧,那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动着,满池的荷叶简直在翩然起舞了。”生2:我仿佛就看见眼前那滴溜溜的水珠了。师:你认为他读得不错,是吗?你想读读吗?生2:想。(该生读,教师让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跟着一起读。)  相似文献   

13.
【教例简述】这是徐开质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语文教学通讯》1988.1期)。教法设计:读读、写写、讲讲、改改。教学程序:写后讲,讲后改。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课文。二、教师出示作文题:谈谈孔乙己的“偷”。 (提示:①孔乙己偷了什么,为什么要偷?②孔乙己偷的结果怎样?③作者写孔乙己偷的意图在哪里?④孔乙己的偷到底值不值得同情?) 三、就上述作文内容组织讨论。讨论的重点内容是:作者写孔乙已“偷”的意图在哪里,即“偷”在小说中  相似文献   

14.
[教例简述] 课始,教师定向:这节课的任务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写法和内容,并背诵全文;方法是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段意,明确写法,在此中穿插背诵训练。教师:大家能不能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胳,在纸上划一划,试一试。 (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 (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 大家刚才议论的第二种说法的每一层中都含有“亭”字,能不能都含有“乐”字呢? (总写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醉归之  相似文献   

15.
课堂实录 师:上课。我先露一手:我画得可好了,想看吗? 生:(齐声)想。 师:画得不好别笑我。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儿童须臾不可离的生活实践能力。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本次设计我努力营造一个现实的交际情境,贴近儿童的生活,使学生在明确现实的动态交际过程中得到切实的锻炼,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和说话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因而,我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投入说话训练。在课堂中我主要运用“看一看,演一演,评一评”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经作者精心构思创造产生之后,就成为一件艺术品.它服从于美学规律的约束,因此.有必要关心美学与作文的关系。那么,一篇成功作文的美学要求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8.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开放教学,要求教师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对确定的重点教学内容,要从整体入手,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精读细析,努力开拓思路;非重点部分则以读代讲,大刀阔斧,快节奏过去。这样不仅能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令学生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19.
小说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因小说的篇幅一般都较长,而教时安排都在三个课时左右,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往往会因教时的限制而走马观花,难抓要义,收效甚微。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找准教学的突破口,巧妙切入,引领学生去学习,去探究。教学鲁迅的小说《故乡》时,笔者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抓住一个“变”字为突破口切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分析人物之变,探究小说主题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故乡》中塑造了三个代表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闰土,代表辛亥革命后的破产的农民形象;杨二嫂,代表辛亥革命后的城…  相似文献   

20.
《群鸟学艺》一文要使学生弄懂“只有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把本领真正学到手”这个道理。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让“耐心”这一重点词语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会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