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英国文坛两姐妹:缪里尔·斯帕克和艾丽斯·默多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异彩纷呈的英国文坛上,缪里尔·斯帕克和艾丽斯·默多克真可谓有口皆碑,她们出色的成就赢得了整个欧美文学界的一致好评。缪里尔·斯帕克是英国战后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她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不少还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一时间,斯帕克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1918年,斯帕克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父亲是一个犹太人,母亲是个虔诚的长老教派信徒。由于家庭的影响,斯帕克自幼受到宗教文化的熏陶。对此她坦诚地讲:“爱丁堡是我父亲的出生地,对我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和思想方式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  相似文献   

2.
英语“Whodunit”一词意为根据谋杀案创作的侦探和惊险小说。这一口语说法源于美国,是侦探小说的代名词。但有一位侦探小说家却是典型的英国人,她的许多小说的风格也是英国式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笔名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  相似文献   

3.
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在创作上他以清新的文体及技巧而闻名于世。萨默塞特·毛姆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英国使馆的法务官。他因两岁丧母,八  相似文献   

4.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于1864年5月11日出生在英国。她的父亲乔治·蒲尔是个学者,数学教授。母亲撰写社会问题方面的文章,教数学,帮助丈夫著书。艾捷尔·丽莲自幼生活穷困。父亲去世时,她才半岁。此外,家里还有四个小女孩,靠母亲教数学养活大家庭,艰难度日。未来的女作家早年就表现出出色的才能:她研究哲学、文学、语言,尤其酷爱音乐。 1885年,她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艾捷尔·丽莲在少女时期就认识了俄国革命家,著名作家谢·米·克拉弗钦斯基(笔名斯捷普尼亚克)。这个人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84年,克拉弗钦斯基流亡英国。艾捷尔  相似文献   

5.
读现代神话《喧哗与骚动》于洪英长篇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是美国20世纪著名现代派作家威廉·福克纳(wiliamFaulkner)的代表作。如果说意识流小说兴起于英国之后,英国女作家陶罗赛·瑞恰生、维吉尼亚·吴尔夫以及法国作家马塞·普鲁斯特等的创作已...  相似文献   

6.
自从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以后,“侦探小说女王”的桂冠一直被打入冷宫。现在,竞争对手有三个,那么,谁将摘取那顶桂冠昵?英国第一位荣获"侦探小说女王"称号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76年安然去世,这一消息使克里斯蒂迷们惊愕万分。然而,.由她创始的这顶"桂冠"之争日趋激烈,英国必将永远有一位"侦探小说女王"。克里斯蒂在世时,这一桂冠为她所垄  相似文献   

7.
达夫妮·杜莫里埃是英国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逝世于1988年4月,享年81岁。作为一名技巧娴熟的小说家,她具有设置悬念和创造强烈气氛以感染读者的天赋。她创作了一系列畅销小说和多部短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被搬上银幕或编成电视节目。达夫妮·杜莫里埃出生于一个充满着艺术气氛的、欢乐的英裔法国人家庭。她从小受到良好的私人教育并在一个非常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在伦敦、巴黎和里维埃拉,生活对她就像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欢乐的晚宴。她第一次感到有写作的强烈  相似文献   

8.
勿恋(4)庆祝《文化译丛》创刊+周年(3)马克思的风采(已)列宁一生‘},的六天(4)·书林信息··世界艺术名作欣赏·帝莫克莉娅和色雷斯士只(1)上学前的道别(2)《圣马太》和《墨丘利》(4)一位关国作家的自我毁灭 —《一卜波特传》问世(1)《公民韦尔斯》—又一部韦尔斯传发表(3)索尔·贝洛和他的新作《再遭情变》(4)新发现的狄更斯的小说(1)英国女作家缪里尔·斯帕克及其新作(2)一部传记揭示的乔伊斯夫人诺拉(2)·成才之路··世界古典名著总解说·永远改掉坏习惯如何做生活的强者梅特林克的童话剧《青鸟》(3文坛漫步··作家与作品·忆法捷耶夫…  相似文献   

9.
安东尼·特罗洛普在公众中的声望无须靠电视连续剧来突出,哪怕象英国广播公司摄制的《巴切斯特史话》这样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他现已跻于英国名小说家之列。但是他的母亲尽管在当年与她儿子一样享有盛誉,现在却淹没无闻了。弗朗西丝·弥尔顿生于1780年,是一位牧师的女儿。二十九岁时,她与托马斯·特罗洛普结婚,这在当时已属晚婚。十年中,他们生了六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维维恩·韦斯特伍德王云秋编译时装设计师维维恩·韦斯特伍德设计过彭克装、紧身装,还为白领阶层设计过磨砂时装,她所设计的大部分作品,如紧身袋和自行车运动短裤,都预示着服装新潮流的到来。韦斯特伍德曾两次获得英国年度著名时装设计师的殊荣。为...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新一代青年作家正在蓬勃崛起。尤其在小说界,他们辛勤耕耘,成绩斐然,逐渐确立了小说家的地位。这些文坛新秀主要有马丁·艾米斯(老一辈最负盛名的小说家金斯利·艾米斯之子)、A.N.威尔逊、萨蒙·拉什迪、格雷厄姆·斯威夫特、蒂莫西·默、威廉·博伊德、伊恩·麦克尤恩和朱利安·巴恩斯。他们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崭露头角,构成英国小说界中一股充满生机的创作群。马丁·艾米斯是这批年轻作家中的出类拔萃者。他最富激情  相似文献   

12.
卡伦·布利克森-芬纳克(Karen Blixen-Finecke)的第一部作品是用英语写成的《七部神奇的故事》,以笔名伊萨克·迪内森于1934年在美国出版。该书的出版使她在古典名著和现代名著的读者中一举成名。这可以说是一部不朽的名著。在卡伦身后,一年之内《七部神奇的故事》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七种新版本。可是在某种程度上,很多读者对她那浪漫主义的叙述手法与讽刺意味的描写的离奇结合并不理解。很多读者所忽视的是其哲理性的深度和华丽的外表下所内含的心理真实。例如,《梦幻者》中的女主角佩莱格里娜·莱奥尼是一名伟大的歌剧演员,一次剧院起火使她失去了美妙动听的歌喉。她不想再活下去了。在人们的劝  相似文献   

13.
北方歌剧团是英国最年轻的剧团,在演出了《丽贝卡》之后该团才真正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剧团。《丽贝卡》是威尔弗雷德·约瑟夫斯在达夫妮·杜·穆里埃夫人著名小说和剧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备受称誉的新歌剧。  相似文献   

14.
秘鲁著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历时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天堂》(涌泉出版社出版)自今年3月20日在利马发行,首印40000册。小说的英文译本亦将于今年10月出版。《何处是天堂》是根据法国19世纪著名印象派画家高更及其外祖母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作者明确指出,因为是小说而非传记,所以历史事实仅仅只是依据,其余均为自己的想象和创作。弗洛拉·特里斯坦是《何处是天堂》中的女主人公。她1803年出生,其时秘鲁尚处于宗主国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弗洛拉·特里斯坦的父亲马里亚诺·特里斯坦便是一名出生于秘鲁的西班牙籍海军军官。马里亚…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把有些职业跟某一特定的模式联系起来。比方说,画家的典型形象往往是蓄着一头长发,穿戴希奇古怪的服饰,做事我行我素放浪形骸;作家的典型形象则是看上去有点疯疯癫癫,自己把自己反锁在阁楼里,没日没夜地狂写个不停。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与此雷同的形象。然而事情也并非那么绝对,起码对有位作家来说不是这么回事,她就是英国女作家缪里尔·斯帕克夫人。她是当今英国文坛成绩卓著的作家,也是一个出了名的怪老太太。已年过八旬的斯帕克并不疯疯癫癫,也不总在阁楼里写作。但她偏爱写作用的文具,甚至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6.
张颖 《世界文化》2002,(2):31-32
曾几何时,在英国男性观众面前,法国女演员们很容易维持一种神秘的异域风情。操着法语的她们倾向于拍摄艺术影片,譬如“左岸派”电影。然而自从90年代初法国电影业开始走下坡路以来,你会有更多的机会在好莱坞大片中发现诸如苏非·玛索和艾玛努埃尔·贝阿尔之类的法国女影星的倩影。朱丽叶特·比诺什当然也没有固守法国影坛。早在1991年她便离开家乡巴黎,前往英国拍摄《呼啸山庄》和《毁灭》,为此在英格兰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那时,英国观众可没有张开双臂欢迎她。《呼啸山庄》里浓重的法国腔英语曾遭到猛烈抨击,而其在《毁灭》…  相似文献   

17.
终结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涌现出两位杰出的女诗人:一位是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即布朗宁夫人(1806-1861),另一位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她是“先拉斐尔派”著名画家但丁·加布里耶尔·罗塞蒂的妹妹。她的抒情诗平易、纤巧,哀婉动人,富于音乐节奏感,很受读者喜爱。她天生丽质,常做“先拉斐尔派”画家的模特儿。罗塞蒂一家是来自意大利的流亡者,他们的父亲是意大利烧炭党人,流亡伦敦后担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意大利语教授。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年12月5日出生于伦敦,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她完全靠家庭教学,精通英语、意大利语…  相似文献   

18.
玛格丽特·福斯特是一部权威的伊丽莎白·勃朗宁传记的作者。她的这部初为人知的长篇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伊丽莎白·勃朗宁的女佣人。在伊丽莎白与罗伯特·勃朗宁秘密结婚前,她护理了病魔缠身的女诗人达两年之久,随后又同这对私奔的夫妇逃往国外。这就是“威尔逊”的故事,一切事情都是通过她的双眼反映的。有关威尔逊的一切情况,我们只能通过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的书信可以了解到;而福斯特以她那丰富的想象大大充实了这一故事。这是一个美妙的主意,作品也写得近乎完美,但小说的篇幅过长,结构显得有些松散。这部小说具有英国维多利亚  相似文献   

19.
技艺超群、感情专一的著名舞蹈家芳廷小河1937年,18岁的戴姆·马戈特·芳廷在英国剑桥的一次舞会上邂逅她的白马王子罗伯托·阿里亚斯时,已经是英国维克-韦尔斯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了。阿里亚斯当时19岁,是法律系的学生。芳廷后来回忆说:“第二天早晨,我起床...  相似文献   

20.
马克·吐温最后的演说单纯译丢克斯葆莉姐妹私立学校毕业典礼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1909年6月9日1907年马克·吐温到英国访问,途经明尼阿波利斯(美国城市),在那儿他碰到了弗朗西丝·纽纳利,马克·吐温昵称她弗朗西丝卡。马克·吐温有许多叫做水族馆俱乐部或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