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的重新解读,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的重新解读,可以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词人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像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3.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词的代表作,这首词,词风恢宏、雄浑、豪放、激越,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然而,怎样理解这首气势磅礴的词的内涵,至今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我看来,自从这首词诞生以来包括新近出版的多种《毛泽东诗词赏析》的解读,都没有能抓住这首词真正的“主题”,都误读了这首伟大的词。对这首词理解的最关键处,是“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句词眼上。许多解释家都认为“风流人物”或指整个无产阶级,或指无产阶级革命家,或指人民大众,或指风流词人,但都不肯承认是毛泽东指自己。就连毛泽东自己也公开地否认“…  相似文献   

4.
谢朝坤 《现代语文》2009,(11):49-50
辛弃疾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风格,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豪放。结合辛弃写作此词的背景和细致分析这首词的内涵,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相似文献   

5.
前些天听课,几位老师讲的是同一个课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占》。讲这首词,避不开的一个问题是它的流派归属。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称这首词是“豪放词的巅峰之作”,“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并言之凿凿,“这首词的豪放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词中的豪放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见人教课标版《教师教学用书》)。但在问题探究环节,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以“味”论诗。以味论词,始于金代元好问。元氏在《遗山自题乐府》中举出黄庭坚的《渔夫词》和陈与义的两首《临江仙》,作为有味词的代表作。文章分析了这三首词后,认为元氏所谓“词味”,指的是含蓄委婉地包含在词中的深层意思。  相似文献   

7.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霄剩把银拉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首《鹧鸪天》既是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北宋婉约词中的名篇之一,向为论者所称道。然而,究竟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应视为男性还是女性,词中所抒发的感情究竟是欣喜还是愁恨,文学界却没有定论。长期以来,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男性,即作者自己;并认为这首词的内容是表现作者与他所爱的情人久别重逢后的欣喜之情。这种看法当然不无道理。但是,反复体会这首词中抒情主人…  相似文献   

8.
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词才百馀字,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这首词词风豪放,洒脱,是东坡豪放词风的代表,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唱。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点评,为我们欣赏该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这首词仍有一些地方存在着疑问,本文之式从文本出发,将这些疑问及探究的结果一一罗列出来。以期为解读东坡的这首绝唱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与蜕变有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词千古以来被人们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其纵览历史,体会人生的豪迈大气非常人所能及。儿时读之,只当这是苏轼春风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他的散文名篇前、后《赤壁赋》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十五年,即在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职的两年以后。 这篇怀古咏史之作,人们历来都认为写得凌云健笔,大气磅礴,寄慨万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成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其实,这首词以写景、写历史人物为纬,以发抒感慨为经,而中心则是抒写  相似文献   

11.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183;秋恩》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姜夔是南宋重要的词人,《扬州慢》是其代表作,关于《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一。前人论词主要铱据小序所谓“有《黍离》之悲”,即士大夫怀念故国宗室的政治情怀。但笔者认为,《扬州慢》一词所表迭的情调,关系到词人自己,关系到扬州这一特别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其一,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省)温庭筠这个“花间派”的鼻祖,是以其十四首《菩萨蛮》和六首《更漏子》为代表作的。特别是那十四首《菩萨蛮》,浓丽隐约,最是细腻,恰象十四幅美艳绝伦的仕女图。这首词是其中的第十首,是十四幅仕女图中别具姿态的一幅空闺春怅图.此词写一个女子晨起后准备流妆,却见楼外一派春色,不由勾起她对远在他方的情人的思念,回忆起他们的分别,叹息情人音信断绝,自己的相思之情却无人得知。  相似文献   

14.
阳江波 《文教资料》2005,(30):117-119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一、写…  相似文献   

15.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词名篇,也是东坡词的代表作之一,词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似乎也早有定论:“怀古人之业绩,感时光之如流;伤功业之无成,表雄心之未已。”“抒发不能施展抱负的忧愤心情”。“缅怀古代英雄,抒发豪情壮志。”……虽有人指出词中流露的消极情绪,但也都是与以上说法大同小异的。好象都认为苏轼建功立业的愿望非常强烈,一有机会他就会象周瑜那样建立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16.
范仲淹这首词写在率师西北边陲,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这是一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欧阳修“常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写出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却  相似文献   

17.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作品,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作,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北宋词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封五年(1082年)七月。当时由于苏轼用诗文讽喻新法,维新派官僚罗织罪状,将其贬至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苏轼以“赤壁怀古”为题,借凭吊古代英雄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上阕以大江滚滚东去,淘尽千古人物总领全篇,着重描写雄伟壮丽的景色。作者始终把江山和英雄联系在一起。起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既是写眼前的长江,又是指历史的长河,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妙语双关,富于哲理。作者言下之意是: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时间的流逝是多么  相似文献   

18.
近人夏敬观先生《手批东坡词》云:“东坡词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其上乘也”。此论颇有见地。假若要选一首较能代表这一特色的词的话,我以为当首推《念奴娇·赤壁怀古》。故我想试解此词,以见东坡词之特色。 现在对此词的理解基本上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作者在贬谪中深感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借周瑜在亦壁建立大功的往事,以抒发自己的抱负;然而作者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结果转为“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另一种意见认为,“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  相似文献   

19.
读罢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之后,我认为前人对这首《卜算子》的评价“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的精巧”,十分中肯。这首词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百读不厌,感受良多。在这首词里,“长江水”三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全词的抒情线索,  相似文献   

20.
苏轼贬谪黄州后词作70多首,惠州7首,儋州2首。同是遭贬谪,为何填词越后越少?本文认为,苏轼贬黄时要抒写自己情志,故大量使用“聊佐清欢”的词来表白自己。而贬寓惠儋后,年纪大了,欲以诗文立不朽,创作兴趣遂转移到“和陶诗”上去了。而且生活境遇更为艰苦,没有创作词的环境,所以填词的数量就越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