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人都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语言表达简洁,无不体现数学之美。就连数学家罗素也认为: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相似文献   

2.
美,通常指物体之美、心灵之美,今天我们却要在知识的海洋里体验数学之美。有人不禁问:“数学不是题海战术吗?那么多题,何美之有?”下面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欣赏数学之美吧。  相似文献   

3.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向导,它能成为学好数学巨大内驱动力。一个人在对数学产生好感和乐趣的情感之后,就有了学习,就有了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4.
张秀荣 《学子》2013,(11):56-57
数学是生活的提炼,是实践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思维的体操。有的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深奥难懂、枯燥无味,那是因为他没有发现数学的奇异之美,没有领略数学的和谐之妙,没有认识数学的对称之奇,没有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绝。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把"金木水火土"请进课堂,来还原数学的美丽。一、"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堂数学课上,我们先不要急于讲授数学知识,可以先和学生开一个座谈会。大家在一起谈一谈"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数学?"通过座谈,让同学们知道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通过座谈,同学们发现  相似文献   

5.
张秀荣 《学子》2013,(9):56-57
数学是生活的提炼,是实践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思维的体操。有的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深奥难懂、枯燥无味,那是因为他没有发现数学的奇异之美,没有领略数学的和谐之妙,没有认识数学的对称之奇,没有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绝。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把"金木水火土"请进课堂,来还原数学的美丽。一、"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堂数学课上,我们先不要急于讲授数学知识,可以先和学生开一个座谈会。大家在一起谈一谈"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数学?"通过座谈,让同学们知道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通过座谈,同学们发现  相似文献   

6.
如果要问:数学有没有味道?肯定有人说没有味道。如果再问:数学美不美?肯定更有人感到茫然,认为似乎数学无美可言。觉得数学没有味道无美可言的人,是不会对数学有情感的。如果数学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有味道有美感,以至于对数学有很深的感情,那么这样的数学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成功。从事数学教学的人自然都希望取得这样的一个极大的成功,因此深入探讨数学之美就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数学之美是确实存在的。数学家普洛克拉斯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庞卡莱也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会听到学生抱怨数学十分枯燥,甚至有的教师也和学生有同样的感受.我一直不能接受这些说法,因为我觉得数学其实很精彩,之所以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以欣赏的眼光发现数学之美,从而误导学生,使他们认为数学除了做题就是做题,毫无趣味可言.当前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活动中,崭新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指明了我们平时的教学方向,更让笔者体会到数学之精彩.这里,我结合自己近年来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与大家一起赏析数学的美妙.  相似文献   

8.
《华章》2007,(Z1)
所谓“绿色”数学,就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习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数学学习充满勃勃生机,体现出一种自然、亲切的数学美,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真实乐趣,从中体味和品尝数学的精彩。有学者认为,对教育者来说,“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心态,是一种无污染的精神状态。对学生来说,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动力之源,是实现心灵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历程。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也应该反璞归真,努力打造“绿色数学”,让“绿色”之花开满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形体之美和心灵之美都是美,但未必认为才华之美也是美。 其实才华也是一种美。 只有形体美而没有心灵美,不是真美;只有心灵美而没有才华美,不算完美;而才华美却可以补形体美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懂数学美、爱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一、培养学生懂美。古希腊数学家波罗克拉斯认为 :“哪里有数学 ,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从数学的内容来看 ,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等 ;从数学的方法来看 ,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等 ;从狭义美学意义来看 ,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数学美虽然是一种真实的、客观的美 ,但它…  相似文献   

11.
说起美,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你可能不会想到,数学之中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展示出的美,会加深学生对数学美的感悟和理解,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这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身心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一、培养审美意识“应试”与“升学”使多数学生忙于“解题”,无暇顾及数学之美。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的特点,使数学美常常是“初睹者所不能见及者”。有不少的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书本上现成的抽象的数学知识,领略不到数学中美的存在,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无乐趣可言的学科。基于上述情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至关重要,这是实施数学美教学的第一步。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学生才能…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经说过:"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诗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感情和志向。数学也是这样,1除以3,可以一直除下去,永远除不完,结果用一个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出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他认为:"数学和诗词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数学重视‘对称’,中国古典文学中也讲究‘对仗’,很有味道。"数学之美,是对称、和谐之美,诗词之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数学课只有得到孩子的喜欢,孩子才会沉浸在数学之中,才会愿意学习。数学要想得到孩子的喜欢,就要让数学回归科普、回归生活,充满乐趣,引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心理倾向,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带着高涨的热情投入学习与思考。这样生命的精彩就会在数学课堂上涌动。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生活的提炼、是实践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思维的体操。毫不夸张地说,数学是“科学之母”。数学是美丽的,它来源于生产实践;数学是神奇的,它指导着生产实践。有的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深奥难懂、枯燥无味,那是因为没有发现数学的奇异之美。没有领略数学的和谐之妙,没有认识数学的对称之奇,没有感受到数学的简洁之绝;没有享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晴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没有品味着“众里寻他于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把“五会”请进课堂,来还原数学的美丽。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但美的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却常常被忽视。在我给学生讲到数学美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同样,许多老师也认为审美教育是语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内容,而忽视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认为美与数学没有联系。其实,数学课程中隐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让学生感知、欣赏和理解数学美,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美可分为形式美和内在美。数学中的定理、公式…  相似文献   

17.
郭育红 《家教世界》2012,(24):110-111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数学有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那么在课堂上,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呢?我认为可以利用谜语、故事使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数学变得充满乐趣;通过写数学日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它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让自己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在外婆家的门前,有一汪清澈的小河,没有长江的汹涌澎湃,也没有人工水池的碧绿透亮,但它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美,自然的美,朴实的美,它吸引着我,让我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李婵娟 《学周刊C版》2010,(12):177-178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明显感到了数学学习的压力,学习乐趣和信心也随之渐渐消失。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难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其次是在平日的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下面我就这两点具体来谈。  相似文献   

20.
敕勒川中云:“风吹草低见牛羊”,如果将此话放在数学中,愚认为大有“规律浮出现乐趣”之感。近日,一学生持一题请教于我,题是这样的:有一多位数,现将其各数位之数打散,并去掉其中一个数字后,重新排列为一个新数。如果告诉你原数和新数的差,你能算出去掉的数是几吗? 本题没有任何数字,明显是要找出其中的规律,也不知道是学生遇到了这样的题,还是有意和我玩,以此一乐!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