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春三月,我又一次来到了令人神往的葛源。土地革命时期,它是闽浙赣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1930年,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事委员会、省军区司令部、少共省委等都移驻葛源。葛源小学在镇东头,是横峰县最大的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有一千多人。 葛源小学的革命传统教育,就象烂漫的山花,越开越红火,越开越鲜艳,我采撷了花儿几朵。向亲爱的读者奉献。 祖国在我心中 每天早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一千多双眼睛的注视下徐徐升起,一千多双小手庄严地向国旗行队礼致敬。葛源  相似文献   

2.
横峰县葛源中学坐落在葛源镇三岭岗,这里曾是闽浙(皖)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葛源中学前身是方志敏、黄道等烈士于1927年创办的列宁小学。  相似文献   

3.
横峰县葛源中学坐落在葛源镇三岭岗,这里曾是闽浙(皖)赣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葛源中学前身是方志敏、黄道等烈士于1927年创办的列宁小学. 几十年来,葛源中学秉承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优良传统,传承并弘扬方志敏的"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的精神,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深深嵌入学校办学理念中,精心打造红色学校,深入开展"六红"教育,素质教育之花结出累累硕果,先后涌现出一批全国优秀教师、省"两基先进工作者"、省"巾帼英雄"等,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先进学校"、"绿色学校"、"德育示范学校"、"实验教学先进学校"、"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等.  相似文献   

4.
说明:八七会议后,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为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准备了条件。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后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至1934年红军长征以前,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东江和海南岛以及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西、陕甘、湘鄂赣、闽西、赣南、左右江、  相似文献   

5.
在以原闽浙赣边区老同志为主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福建师范大学郑锦华教授任主编、陈天绶同志任副主编所编撰的《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历经十个春秋的千锤百炼,最近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党史界一件值得祝贺的大事。这部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有如下五个显著的特点: 一、《中共闽浙赣边区史》是一部区域性的断代政党专史,它填补了中共党史的一个空白,是一部求真务实创新的学术专著。 该书论述的是中共闽浙赣边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其区域范围包括福建省的闽北、闽东、闽东北、闽中、闽西北和江西省的赣东北、湘赣边界以及浙江省的浙南、浙西南等地的广大农村和城市。时间仅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以是一部区域性的断代政党专史。 该书从筹建领导班子和编写组、研究组、资料组到广泛征集资料、开展专题研究、编写大事年表,再到编写、审定书稿和正式出版,历时10年整。其中大事年表八易其稿,成书也三易其稿,可见这是一个十分艰巨、浩繁的巨大工程,它是由历史见证者、理论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三结合写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该书领导组和编写组、研究组、资料组全体同志对历史的高度认真负责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付出艰辛劳动,终于使它成为一部求真务实创  相似文献   

6.
横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历史上著名的全红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粟裕、汪东兴等革命先驱曾在这里领导过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创建了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职业》2012,(16):114
2012年4月27日,由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联络处、高等教育出版社、衢州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职业教育创新合作研讨会"在浙江省衢州市成功召开。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衢州市政府副市长罗卫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军伟、浙江省  相似文献   

8.
上饶地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全区辖10个县、2个市,总人口为598.97万。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领导革命群众创建了著名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全区有6个老区县,其中老区全红县就有3个。 这是一块丰饶的土地。上饶地区古为“牙闽、控越、襟淮、面浙要冲之会”,现地域与闽浙皖相连,占据相当重要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先后建立了中央,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大片苏区。面对险恶的环境,党和苏维埃政府在领导苏区军民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大办文化教育事业。在战争的间歇,创办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学校。出色地完成了培养大批革命干部和提高苏区人民政治文化水平的中心任务,为苏区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宋代南方文化的繁荣首推以两浙、福建、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为代表的闽浙赣地区。闽浙赣三地相互毗邻,自古便交流频繁。宋代闽浙赣区域在崇文好学,兴建书院,藏书丰富,科举发达,人才荟萃,理学传承等诸多方面具有共同之处。正是上述文化共性,最终促使闽浙赣区域在宋代达到其文化发展的顶峰。  相似文献   

11.
<正>闽浙赣区域史的会议,我参加过两回。以前对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关注,确实觉得把闽浙赣三个地方联结起来考察是非常重要的。我早期做闽北研究的时候,就发现近代闽北的很多人,其实是从浙江和江西来的,福建历史上的很多大事情,似乎也离不开浙江、江西等地。我上次(第三届闽浙赣工作坊会议前夕)去闽浙交界的仙霞岭一带做田野考察,发现两边的人群实际上有非常密切的交往,他们往往就是同一个家族的人。那么,在历史上他们以什么样的形式互动,又形成了怎样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2.
三、赣西南、闽西土地斗争深入发展的阶段(一九三○年二月~一九三○年十二月) “南阳会议”总结和制定对待富农的若干政策在闽西党的“一大”和“二七会议”推动下,闽西、赣西南的分田斗争先后顺利开展并逐步深入。新的问题也就出现了。闽西党的“一大”决定土地依原耕“抽多补少”,平均分配。采取这个办法来平分富农的多余土地,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贫雇农的土地要求。但这个办法只是解决了土地数量上的差别问题,没有解决土地质量上的差别问题。随后在闽西、赣西南执行的  相似文献   

13.
在横峰县葛源这片红色土地上,传颂着一个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的名字——他,就是本文所要记叙的全国优秀教师、葛源中学副校长滕田生老师。 两鬓斑白的滕老师从1960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呕心沥血,掏尽红心育新人,做出了显著成绩,被评为校、县、地区的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的次数,他自己也记不清了。1990年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滕老师象春雨滋润万物一般,对学生精心培育。初二(1)班学生刘太生,是全班有名的差生,期末统考数学只得8分,课任老师几乎都对他失去了信心。滕老师接任这个班的数学教学后,并未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七年秋,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理论,并亲手缔造了第一支工农红军和亲手开造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使全党工作的重心开始从城市转到了农村。一九二九年一月,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部队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中央根据地,把“工农武装割据”的烈火越燃越旺。在毛泽东同志点燃的向农村进军的火炬的光辉照耀下,方志敏等同志领导的闽浙赣根据地、贺龙等同志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徐向前等同志领导的鄂豫皖根据地、邓小平等同志领导的左右江根据地、刘志丹同志领导的陕甘根据  相似文献   

15.
林甘泉先生     
林甘泉先生,男,1931年11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石狮市人。1949年4月厦门大学历史系肄业。林先生在解放前上高中期间就投身革命运动,加入中共闽浙赣城工部地下党。全国解放后,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6.
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创立和领导的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方志敏创立的革命根据地极富"方志敏式"特色,在坚持武装斗争这一中国革命基本形式的前提下,波浪式地发展革命政权,忠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利益,采取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红军干部的培养,从而把赣东北苏区建设成为"苏维埃模范省"。  相似文献   

17.
林甘泉先生     
康香阁 《邯郸学院学报》2007,17(4):F0002-F0002
林甘泉先生,男,1931年11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石狮市人。1949年4月厦门大学历史系肄业。林先生在解放前上高中期间就投身革命运动,加入中共闽浙赣城工部地下党。全国解放后,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罗卫红副市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闽浙赣皖四省九市的各位嘉朋云集于此,纵谈职业教育创新合作发展大计,请允许我代表浙江省教育厅,对前来参加本届研讨会的九  相似文献   

19.
1947年5月,经华东局同意处州所属党组织划给闽浙赣省委领导。处属武装在中共处属特委的领导下,从瓯江流域到好溪两岸,从赤木山麓到松古平原的广阔区域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先后经历了“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和“浙南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两个时期,建立了缙仙、丽武宣、丽青松、云和、遂昌等游击根据地,最后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处属全境,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在红、黄、蓝三原色中,我最喜红色;在五色土里,我最爱红色的土地。 江西多红壤土,土质脊薄,然颜色鲜红。 在革命年代,这块土地,是战火熏蒸,热血浸漫的红色土地。罗霄山脉、武夷山与五岭的交结延伸的崇山峻岭,是红土地的魁伟身躯,它曾是红军和红色政权的摇篮。红山茶、红杜鹃、山花红烂漫,红军、红马、红缨枪。毛泽东“在马背上哼成的”大量史诗里用:“赣水那边红一角”、“风展红旗过大关”等大量诗句,用“红”来形容革命战争的火红景象和大好形势。红色,是时髦,是荣誉:如“红色区域”、“红军”、“红色儿童团”、“红孩子”、“红嫂”、“红属”、“红井”、“红色饭店”等。红色,革命年代的绝对流行色! 无论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说江西及其与邻省接壤的边界处,都是红土地。这块红土圣地的历史是何等神奇而厚重啊! 我深为红土地历史和红土地精神感动与征服。 六十年代起,我主要从事革命历史题材即“红土地文艺”创作,在“红土地”上苦苦耕耘。30多年来,为深入生活,我跑遍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几个红色根据地,作现场采访,实地考察。我到过赣东北的闽浙赣苏区,采访方志敏与红十军素材,几次去湘鄂赣、湘赣苏区参观“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和“平江起义”旧址;赴红色粤赣边采访陈毅及坚持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