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实甫先生的《清代职官年表》是研究清史的重要文献之一,但受各种条件所限,其中仍存在着误缺之处。笔者意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史料,对《清代职官年表》中所记载的清代广东布政使、按察使族籍进行勘核和补订。  相似文献   

2.
《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经文"阍弒吴子余祭"一条,参之以《左传》所记吴越之事,知其为一枚错简,被误编于此年。然三传均有传,故为《春秋》原本之误。此外,《春秋》原本尚有三枚记录日食的错简,故其必为依据史官记录而二次编纂的文本。因之可断《春秋》确为孔子之作。《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于余祭四年亦录有余祭被杀内容,但余祭之纪年却延续至其十七年,且《吴世家》亦明确记载余祭在位十七年。故知《史记》所据吴国史料与今本《春秋》、《左传》有同有异。逐年排比《左传》与《年表》,可知《年表》记事所据确为《左传》,但与今本有异。考之《左传》之流传,知今本为刘歆、尹咸所校之本,与司马迁所据古本应有不同。知此,则刘逢禄以来《左传》真伪、成书之纷争可息矣。  相似文献   

3.
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攷》,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相似文献   

4.
清代官员离职或出缺,由其他官员代理其职务称为署理,署理的期限可长可短,现关于乌里雅苏台将军中几任将军的“署理”与“正任”在《清实录》、《清史稿·疆臣年表》、《清史列传》、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章伯锋《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魏秀梅《清季职官年表》与《军机处满文月折包》之间记载有些出入,即作考察探讨.  相似文献   

5.
《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经文“阍弑吴子余祭”一条,参之以《左传》所记吴越之事,知其为一枚错简,被误编于此年.然三传均有传,故为《春秋》原本之误.此外,《春秋》原本尚有三枚记录日食的错简,故其必为依据史官记录而二次编纂的文本.因之可断《春秋》确为孔子之作.《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于余祭四年亦录有余祭被杀内容,但余祭之纪年却延续至其十七年,且《吴世家》亦明确记载余祭在位十七年.故知《史记》所据吴国史料与今本《春秋》、《左传》有同有异.逐年排比《左传》与《年表》,可知《年表》记事所据确为《左传》,但与今本有异.考之《左传》之流传,知今本为刘歆、尹咸所校之本,与司马迁所据古本应有不同.知此,则刘逢禄以来《左传》真伪、成书之纷争可息矣.  相似文献   

6.
李延沛、吴海林嫡《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简称《年表》)第192页“宗果(大慧、妙喜)”条生卒年皆误,兹辩正之。《年表》:宗果生于公元1084年(宋元丰7年甲子),卒于1158年(宋绍兴28年戊寅)。据此,则与宗果这位佛教界领袖生平事迹相差5年。根据诸家《大慧禅师年谱》,宗果当生于公元1089年(北宋元祜4年已已),卒于公元1163年(南宋隆兴元年癸未)。  相似文献   

7.
《阮籍集校注》为已故陈伯君先生之遗著,中华书局出版。本文认为校注者的手稿尚未写定,体例亦有欠缺(如不用校勘底本),出版时又未认真核对、整理、校对,致使本书失误迭出。主要有:一、陈伯君先生《序》之误。二、陈伯君先生《阮籍年表》之误。三、陈伯君先生校注之失误。四、中华书局编校之误。 本文旨在评议《阮籍集》一书仓促出版造成的失误,并不否定陈先生的贡献,特别是在阮籍散文的注释方面。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清代缙绅录集成》以及各种方志等史料,就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所记的江西布政使、按察使的族籍予以全面考订,以期有裨于江西区域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年表的制作在中国历史上是有传统的。太史公的《十二诸侯年表》就是滥觞。到了清代,则有《历代史表》、《历代纪事年表》等问世。由于年表这种形式能满足读者迅速查考历史事件梗概的需要,因而在现代,它的制作就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然而,和编年体史书一样,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的大事年表不免有史事前后割裂、首尾不能连贯的缺点。倘若一件大事时间跨度较长,抑或同一时间内有几件大事交叉、并行,则这种缺点表现更为明显。沈起炜同志在编著《中国历史人事年表·古代史卷》(以下简称《沈表》)时有鉴于此,乃尝试将纪事本末体的形式引进大事丰表的制作领域。在总体上,《沈表》仍以年系事,在史事发展迅速之时,也不排斥编年体的按月记事。但在一年之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清史研究改变了其在断代史研究中的后进面貌,且有后来居上的可能。清史研究资料之丰富为其他断代史所不可企及,需要充分地、高水准地利用。清史研究仍须努力摒除意识形态的干扰,以便走得好一些。正在进行的《清史》编纂工程,其参与者需有"诚惶诚恐"的写作态度,力求避免浮躁世风的不良影响;满汉民族矛盾贯穿有清一代,纂修《清史》似宜给予特别关注,而不能刻意回避。  相似文献   

11.
自1911年清朝宣布逊国,以《清史稿》之编纂、肖一山著《清代通史》为标志,正式揭开了清亡后清史研究的里程。迄于今,已历90余年,清史研究从未间断,而以近20余年的研究为极盛。即以清断代史为例:先有戴逸的《简明清史》,后有郑天挺的《清史》、中国人大清史所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合著的《清代全史》(全10册)、杜家骥的《清朝简史》、李治亭的《清史》(两卷本)等书相继问世,已是前70年数倍之多!论文之多,更是以万计。改革开放20余年来,清史研究之盛,远远胜过前70年的总和。  相似文献   

12.
赵淡元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一书是高等教育教材,在校勘和注释等方面却存在文字之误、注释之误,参考《史记》、《王力古汉语字典》和《说文解字》等资料对其中误漏之处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13.
马端临(约1254—1323)所撰《文献通考》一书,是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典章制度的集大成之作。顾炎武评价说:“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按马端临,字贵与)《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为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少有舛漏,尚亦不免。”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4.
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修订标志着鲁迅研究的进一步走向深入,其质量之高、影响之广,是其他任何一位现代作家全集所无法比拟的。不过,《鲁迅全集》的注释却存在诸多疏误舛失,影响其整体质量的提升。注释中人物注释疏误最多,或生卒年、或籍贯、或职官、或行实,其疏误类型繁多;有的注释条目未能反映最新学术动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依然沿袭81年版疏误;有的文献资料引用不准确,写作不规范。  相似文献   

15.
《元史》用列表的形式记载皇室宗亲和统治集团上层人物的胄裔递嬗关系和地位变迁情况,共计八卷,其中《后妃表》一卷,《宗室世系表》一卷,《诸王表》一卷,《诸公主表》一卷,《三公表》二卷,《宰相年表》二卷。余元盦《元史志、表部分史源之探讨》一  相似文献   

16.
《清史大纲》作为《清代通史》的简编于1944年出版,其后为准确地反映著作内容并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先后经历了两次更名和一次改编。在编纂上,《清史大纲》详近略远,详于政治而略于经济文化,并以"民族革命"作为以一贯之的基本线索。在学术价值上,《清史大纲》是抗战前后较有影响的一本史学著作,虽然存在较多缺陷,但其近代史分期方法、强烈的现实意识等对当前的史学研究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史记》卷二一《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与《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所载赵敬肃王子侯的数量、姓名、国名、封地皆有不同,需要考证辨别。封斯侯之名应为"胡伤",榆丘侯为"受福"。刘终古的封地为中山国柏阳县,刘义封地在东郡东武阳县。王子侯因犯罪被除国者甚多,原因是敬肃王自身的不端和对诸子的溺爱。众多侯国以赵国为中心向外扩散,受封时间也有先后之分。分批分散进行分封,既是为保证分封效果,又是为了稳定诸王,并为朝廷预留出时间。  相似文献   

18.
张锡厚先生《王梵志诗校辑》(以下简称《校辑》)在校勘、训释方面,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家口总死尽,吾死无亲衰.(○○三)《校辑》云:"衰,原作'表',不叶,据文义改《广韵·灰韵》:'缞,仓回切,丧衣.亦作衰.'"按:此诗是担忧死后无亲无友来料理其后事,非恐死后无缭衣穿.果如其校,"亲衰"亦非辞原本作"表",盖"来"字之形误."吾死无亲来",说我死后没有亲友来料理丧事下文"急于卖资产,与设逆修斋.讬生得好处,身死雇人埋",正由此意出.无赖不与钱,蛆心打脊使.(○五六)  相似文献   

19.
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是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这种有点儿"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我们把它叫作舛互。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训:"相违背,错乱。""舛互",意谓"交相抵触"。(《辞海》)这种"是非舛互"的修辞现象,既常见于名家名篇、书报杂志,也出现于语文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20.
《将相表》疑案简释鲁茂松《史记》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简称《将相表》)历来疑窦不少,牵扯颇多。其篇幅不足整部《史记》百分之一,位置不过列在“十表”之末,但构成的问号,既涉及到这部伟大通史整体的断限,续补乃至真伪,又体现了太史公继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