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前南斯拉夫由于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短暂,导致民族一体化观念薄弱;又因民族共同体内部经济联系历来不甚紧密、发展不平衡,这就严重影响了南斯拉夫各族进一步结合的进程;南斯拉夫各族所存在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以及因此在历史上造成的宗教仇杀和民族纠葛,都对南斯拉夫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有一定的障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雪芬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3):75-76,98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民族分离运动比较剧烈;跨界民族问题更加突出;宗教民族主义泛起;种族排外与法西斯主义回潮;部族冲突与仇杀令人瞩目。主要原因是:冷战格局瓦解释放了长期被抑制的民族矛盾;一些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失误;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与贫困状况的日益恶化;西方霸权主义推行“民主化”浪潮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关于原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型时期的民族问题善初近一个时期来,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的民族矛盾、民族对立、民族争纷、民族冲突、民族分裂,造成了地区动荡,国家瓦解,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因此研究这些国家转型中的民族问题,对于正确地看待当前国内外的民族矛盾,做好我国...  相似文献   

4.
唐代李姓的构成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李姓是由山东李姓、陇西李姓、诏赐李姓和其他李姓构成的。尤其是唐延诏赐各族人员以国姓,对冲破旧有的传统宗族观念,缓和民族矛盾,加速民族融合,健进民族认同心理的发展和中华一体观念深入各族民心,有着特殊的历史作用。从唐代的中华民族的新意识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大汉族主义还是民族分裂主义,都是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潮流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明确认识,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正确估计,也是三十二年来民族工作经验的总结。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居住在东北、北方、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靺鞨、契丹、奚、西域地区各族、突厥各族及回纥、吐蕃、南诏等民族,迅速发展起来,先后摆脱了原始氏族社  相似文献   

7.
巴尔干,素有“火药桶”之称。中世纪迁徙到巴尔干南部的斯拉夫人分裂成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很大的几个民族。东西方帝国之间的仇杀,造成各民族间难以化解的仇怨。二战后,以铁托为首的南共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但民族矛盾并未消除。铁托去世后,因国际环境的变迁,国内形势的恶化,南联邦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8.
西晋泰始、咸宁年间,刘猛、树机能先后起兵反晋.对这两起少数族起兵反晋事件的性质,有两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晋武帝时期民族政策的分析,可以认为,在西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尚未发展至尖锐对立状况下发生的这两起少数族起兵反晋事件,主要是汉统治阶级与内迁少数族上层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不能视为民族起义,但也不宜笼统地视为"叛乱".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各族青少年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现和谐相处、共同进步。”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民族团结教育,使他们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具备应有的民族常识,增进对各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对于巩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先秦时期,云南的土著民族与氐羌、百越、百濮等民族群体相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已见端倪。秦汉至唐宋时期,随着汉族的不断迁入及与云南各族的融合,云南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元明清时期,大量的汉族人民进入云南,汉族即成为云南的多数民族,其他民族则成为少数民族,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形成,这对云南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刘伟 《历史学习》2004,(9):38-38
魏晋南北朝时,居住在我国西边和北边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大规模向南向东迁徙。对此现象出现的原因许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探讨,有人认为主要是少数民族对中原富裕生活的向往;也有人认为主要是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还有人认为主要是汉族统治者政策失误导致,等等。应该说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仅仅上述理由尚不能充分说明:为什么同一时期有如此众多民族的同一行为?我们知道一个民族有其固定的生活区域和生活习惯,没有特殊的原因是不会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区域和生活习惯的,那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民族关系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都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明英宗正统至天顺年间是贵州地区历史上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冲突十分频繁的一段时期。文章以明朝郭子章所著《黔记》为窗口研究这一时期贵州地区民族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进而为当前贵州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宋真宗掀起北宋时期第一次崇道高潮,其原因除封建史家所认为的王钦若的怂恿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农民起义到处发生,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边疆少数民族不断入侵,民族矛盾也较为尖锐。  相似文献   

14.
宋真宗掀起北宋时期第一次崇道高潮,其原因除封建史家所认为的王钦若的怂勇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农民起义到处发生,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边疆少数民族不断入侵,民族矛盾也较为尖锐。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问题 ,是一项十分重要又异常艰难的研究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民族压迫、剥削制度已被消灭 ,但民族矛盾仍将长期存在 ,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能否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种种民族矛盾 ,始终是关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现代化建设的大事。同时 ,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它时间跨度大 ,涉及面广 ,热点难点问题多 ,敏感性强。因此 ,研究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问题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 ,勇于探索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唐鸣所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  相似文献   

16.
对于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矛盾的性质,目前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转化为人民大众同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政府之间的阶级矛盾。有人认为,当时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但是,对这种矛盾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各个时期表现的特点和复杂情况,还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试图对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这一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就如何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处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他们提出的意见,归纳为几个问题,简介于下:一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各族之间有过友好的往来,但也有过民族压迫和民族战争,究竟哪种关系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呢?翦伯赞、吕振羽、岑家梧、陶明等同志都认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合作,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在各族劳动人民之间本质上是不存在着剥削、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十六国时期,位于西北边疆地区的河西走廊诸河流域水草丰美,又因其地当丝路孔道,成为汉、匈奴、鲜卑、氐、羌、粟特等从事农、牧、商业的各族民众生活的基本场所。他们在绿洲之上择善处而居,或城或坞,或穹庐草屋,甚或洞窟。但城、坞、穹庐的居住者已不再单一,仅凭居住形式的不同已很难区分居住者的身份,如城内居有胡汉各族官员,高大的穹庐内也可能居住各族酋豪或政府属佐,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民众生存空间中出现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形成时期的产物,反映了欧洲民族大迁移后的历史现实。本文试图分析史诗中宗教矛盾、民族矛盾与封建社会因素的融合,进一步探索西欧封建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一个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斗争激烈,民族融合又一次达到高峰的时期,此时的民族关系纷繁复杂。统治者羁縻、怀柔的民族政策会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而带有歧视色彩、狭隘的民族政策会激化民族间的矛盾,加剧民族间的冲突。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是汉化,但道路是曲折的。统治者倡导汉化与胡化的民族政策相伴生,其结果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