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志 《历史教学》2006,8(9):27-32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将韩国作为在亚洲的"反共堡垒",竭力控制韩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政治上,极力促使"反共主义"成为韩国主导的国家意识形态,扶植右翼势力,打击左翼和民族主义力量,并向当地民众灌输西方民主思想;经济上,尽可能地通过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韩国实现自立并走向"起飞".渐渐地,这一切与韩国人的反美情绪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奇迹般的起飞,到80年代初,韩美经贸位置发生实质性转移,美国为扭转经贸逆差的劣势,一方面频频向韩国施压,要求韩元升值,开放市场,一方面限制对韩国的进口,打破了以往韩美贸易秩序,严重损害了韩国的经济利益,激起了韩国民众对美国的严重不满,并引发了系列经济上的反美行动,成为20世纪80年代韩国反美主义高潮的重要一环。只要美国经济霸权主义的心态一日不变,韩美经贸关系就不可能正常化,经济上的反美主义就会始终与政治、文化、军事反美主义相互交织,成为韩国人反美主义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将韩国作为在亚洲的“反共堡垒”,竭力控制韩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进程:政治上,极力促使“反共主义”成为韩国主导的国家意识形态,扶植右翼势力,打击左翼和民族主义力量,并向当地民众灌输西方民主思想;经济上,尽可能地通过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韩国实现自立并走向“起飞”。渐渐地,这一切与韩国人的反美情绪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农村群体性事件研究成果丰富,而从县域政治视野探讨基层民众的维权与地方政府的治权问题的研究少见。通过对X县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社会转型带来国家性与民众自主性的双重变迁,由此引发了国家与民众之间关系的冲突,进而导致了民众的抗争维权行动。然而弱化的县域治权,并不能有效地化解这种冲突。民众的抗争维权行动恶化了县域治理性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弱化了县域的治权,从而使维权与治权之间呈现出相互共生的逻辑关系。为此,进行结构性的变迁和治理性的转换是当前县域治理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各种激进主义思想开始在英国传播开来,由此促进了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到18世纪末期,英国工人阶级开始建立设菲尔德宪法知识会、伦敦通讯会等激进主义组织,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议会改革为目标的激进主义运动。它在唤醒民众的政治意识、动员民众的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为19世纪30年代议会改革运动的兴起及其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1935年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在运动中,北平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这次运动唤醒了民众,吹响了民族解放的号角,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1948年4月至7月,国民党统治区爆发了一场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运动,简称反美扶日运动。这是国统区最后一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大规模的全国性民众运动。运动以上海为中心,波及南京、北京、天津、青岛、福州、昆明等大中城市。参加者除学生外,还有教育界、文艺界、工商界及政界人士。本文拟对其发生发展作一较为全面的考察。一、从限制到扶植———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原因  战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一个从限制、放宽到扶植的转变过程。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7年初,美国与驻日“盟总”按照《波茨坦宣言》的对日占领基本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
萨德尔:美国的又一个“难题” 伴随着美方对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萨德尔的通缉令的发出,一场大规模的反美运动在伊拉克展开,美国在伊拉克陷入了空前困难的境地,伤亡人数不断攀上新高,外国人被绑架事件也此起彼伏。在美国国内,反战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尽管萨德尔日前表示可以与美方进行谈判,但对美国来说,真正赢得什叶派的“安静”并不容易,而按时(6月30日)移交主权也正在变成一个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进步运动的盛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全国规模的社会、政治改革运动与思潮--进步运动.其间,在世界舞台上,则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关于进步运动与一战的密切关系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1914年8月一战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为进步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暂缓了美国政治中保守主义的回潮.随着1917年4月美国介入一战,进步运动中的许多变革目标得以实现,进步运动盛极一时.然而,美国的参战是打着进步运动的旗号进行的,随着战争的结束与战争消极后果的凸显,作为美国参战消极后果的替罪羊的进步运动也盛极而衰,并淡出美国的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10.
当前流行的抗争性政治理论,在有效解释中国民众的上访、群体性事件等行为的同时,也存在"遮蔽国家"的嫌疑,忽视了政府为应对社会抗争而进行的政治秩序再生产。基于此,笔者转而关注和回答政府是如何回应社会抗争的,并将这一政治秩序再生产的逻辑概括为回应性政治,它是以政治稳定为目的,以"社会需求—政府供给"为过程,政府通过不断的调适、学习、回应来满足社会需求,并在"社会有需求,政府有回应"的国家与社会互动过程中推动政治发展的一种制度变迁过程。回应性政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它在彰显政府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政府在应对危机上的滞后性、被动性、改革目标不明确性以及局部性调整等缺陷。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美国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华工的排华政策,作为回应,中国国内民众在商人阶层的领导下发起了一场空前的抵制美货运动。传统民族主义的分析认为这场运动是民族主义觉醒的良好表现,抵货运动也可以看作是国内民众对清末社会格局嬗变的回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市民群体逐渐兴起,不同阶层的市民群体在抵货运动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话语意识,作为市民群体成长的标志,在抵货运动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1978—1979年冬天,战后以来规模最大的罢工运动在英国爆发,造成了英国社会秩序的极大紊乱,史称"不满之冬"。70年代初,西方国家集体走进了经济发展的"死胡同",因此"不满之冬"的爆发既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也集中体现了战后英国固有的社会矛盾。受自身结构性矛盾的限制,卡拉汉工党政府未能有效抑制罢工浪潮的兴起及蔓延,使民众对工党、工会乃至"共识政治"传统均产生了严重质疑。面对着国内外急剧变化的复杂形势,撒切尔率领保守党重新执政,继而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3.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除了古巴这一颗眼中钉以外,这里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自家后院"。不过,近些年,随着左派政党在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执掌政权,这片"后院"不仅"起了火",甚至跑到"前台"公开跟美国叫板。美国和拉美之间到底怎么了?冲突的根源何在?拉美国家是真的要"推翻"美国么?美国会不会动武?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哪个才是这场博弈的胜负手?本研究表明:假反美,真独立,是大多数拉美国家与美国国际关系"新危机"的实质。拉美国家反美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这些国家自身发展的要求。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换句话说,他们只是不甘心只做别人的"后院",而是要自立门户而已。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反美先锋斗士"查韦斯一面高举"反美大旗",而另一面,卖往美国的石油"一滴也不见少"。所以,美国的轰炸机是不会飞到委内瑞拉上空的。  相似文献   

14.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当选的首位黑人总统,从竞选到连任得到了国内少数族裔特别是黑人的鼎力支持,同时也在推动国内种族平等、进一步消除种族歧视等方面被民众寄予了厚望。但从他上任以来在处理几起热点种族冲突的态度来看,却是在有意或无意的回避种族问题。本文就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国内所发生的几起热点种族冲突事件以及其消极的处理态度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分析表明,美国种族问题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奥巴马对待种族问题的消极"和稀泥"态度,不仅无益于美国种族矛盾的消融,同时会使其自身逐渐丧失民众支持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肖托夸民众教育运动是美国早期的一场文化普及运动,经历了兴起、发展和衰落的过程。肖托夸民众教育运动创造性地运用肖托夸暑期学校、肖托夸文学与科学阅读圈和巡回肖托夸等形式达到民众教育的目的,促进成人的学习,丰富成人的生活。无论是在运动时间的跨度、民众参与程度,还是在运动的影响范围,肖托夸民众教育运动的效果都是显著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6.
唐·德里罗的"9·11"小说《坠落的人》反映了"山巅之城"神话在美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该神话破灭之后对美国民众的巨大冲击。以尼娜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深信美国是一座"山巅之城",其光芒普照世界。他们沉浸于自身的伟大和正义之中,却看不到美国给他人带来的伤害。然而,马丁却试图指出美国在"9·11"事件中的责任和"山巅之城"神话的虚幻性。行为艺术家杰尼阿克则通过表演高空坠落,迫使美国民众正视"9·11"事件的恐怖,走出政治上的"天真",认识到他们笃信的"山巅之城"已经坍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之后,品格教育在美国道德教育领域出现了"回潮"现象。这场品格教育运动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一场改革,也是美国国家文化与核心价值层面的一场政治运动。从政治斗争的角度重新考察美国的品格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美国近30年德育改革的历史,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这场品格教育运动背后的政治意图——对于核心价值的寻求。  相似文献   

18.
西进运动是19世纪美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对于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进运动的兴起,使美国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促进了美国商业贸易的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水平,使美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美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民初是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高潮时期,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培育了新生的力量,留日学生对中国社会变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推动了晚清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三是掀起了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四是推动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五是对民国以后中国政治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共同的敌人被消灭,美国和苏联因双方利益的激烈冲突和意识形态的极大反差而从战时的盟友走向敌对。美国的遏制政策和杜鲁门主义相继出笼,苏联的反美宣传、意识形态大战此起彼伏。几经较量之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冷战,形成了东西方两极对立的国际政治格局。为获得在冷战中足以与美国对峙和抗衡的有力武器,苏联出台并实施了核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