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昭和年间是社会思想极为混乱的时期.在昭和统治的50多年内,国家主义、个人主义、法西斯主义引起了政治动荡,再加上不断加剧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社会的冲击,这就是产生昭和动乱的根本原因.昭和天皇裕仁在位期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其极为混乱的社会思潮也是推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的日本,有一个真实存在而又不言自明的禁忌,就是避免谈及已故昭和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否则就会遭到右翼分子和保守媒体的围攻。2000年美国学者赫伯特·比克斯在其撰写的《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中论定,裕仁天皇在战争期间作为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所应承担的全部法律、政治和道德的责任。该书摘取了2001年普利策新闻奖中传记奖的桂冠。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该书“内容具有爆炸性,粉碎了日本战时天皇只是消极被动,甚至是傀儡的一贯说法”。2004年9月《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的中文版面世。由于日本皇室和政府的严密封锁,…  相似文献   

3.
在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背景下,近卫文麿出任首相,是以同意军部发动侵华战争为前提的。他对内阁各大臣特别是外务大臣、陆军大臣、大藏大臣的遴选,着重于如何发动侵华战争。事变爆发后,他几度企图诱降国民政府,使华北"特殊化"。全面侵华战争发动后,他宣称为了建设基于"国际正义"的"真和平"和远东"新秩序","日本唯一的目的是把中国击至屈膝!"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近期在中学发现很多历史教师在讲解日本侵华战争时都少不了讲到当时国共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诚然,此说并无问题,但不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侵华作为日本既定国策,而20年代的中国正值北洋军阀混战后期,又有北伐战争,为何日本不在2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为此,笔者特写此文来对该问题做一简要分析。主要原因与当时日本的"币原外交"政策有关。1918年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长期战争,不仅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不可逆转的伤害,同时对日本本国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探究日本侵华的历史根源,能够帮助我们从多角度更加详细的阐发日本侵华的主要原因,深入评价日本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6.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7.
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肆意违反国际法,践踏人道主义,进行惨绝人寰的化学毒气战,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危害之深,为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它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本文根据新近发现资料,将当年日军化学毒气的研制生产情况以及他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揭露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日本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一直是日本一些学者否认的问题。铁的史实证明,日本恰恰是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夺取平津地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得意地称是他挑起了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乘机给予中国一击,日本海陆军拟定作战计划。7月25日,日本完成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7月31日,夺取平津地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日军有计划有步骤地攻打各战略地点:事变前期,主要攻打卢沟桥、宛平城及其附近地区,切断北平与外界的联系;事变中期,冲击北平各门,继续攻打战略地点和南苑,包围北平;事变后期,对平津发起总攻。另一方面,日军以谈判给第29军还可以妥协解决事变的幻想,使日本争取到20来天时间调遣夺取平津的足够兵力。总之,从攻打各战略地点到发起总攻,日军是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的。它却卑鄙地声称由于第29军的"不法"而调兵华北是"必要"的,又由于第29军的"不诚意"和国民政府的"不反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正当"的。  相似文献   

9.
丁瑜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28-31,36
石川达三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在他的很多战争小说中为日本的侵华战争辩护:战争是国家的事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日本国内的经济、人口问题。他的这一侵华战争观的形成既有日本社会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也有他自身经历方面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的策源地,以法西斯军部为中心的内阁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决策机构。在八年侵华战争中随着侵华战争计划的破产,日本内阁曾频繁更动几次,但它终归挽救不了失败的命运。本文拟对当时日本内阁的嬗变作一探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从近卫内阁发动七七事变,直至铃木内阁日本法西斯败亡,共发生九次大的“阁潮”。而这种“阁潮”,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所致,实际上是和对侵华战争的战略决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学术界已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日本霸权主义思想的源流,认为霸权主义思想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学术界已从经济、政治、思想、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利用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日本霸权主义思想的源流,认为霸权主义思想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法西斯决策层曾经有过关于"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和"北进"攻打西伯利亚迫使苏联屈服这两种争霸扩张的国策之争.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为什么在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偶然还是必然?值得高度关注。分裂华北吞并中国、独霸远东,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自1935年起至1937年,日本三度拟定实施"北支明朗化"的处理要纲,三度制定对华全面战争意义上的年度作战计划;在之前和期间,拟定占领中国各地的计划。有了作战计划和占领计划,日本还需要准备和寻找时机。通过广田内阁到近卫内阁,日本到1937年6月上旬建立起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战时体制"。同时,德国的崛起和《日德反共协定》的签订,使苏联被德国牵制住;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内战,使英法等列强被牵制住而无暇顾及远东,日本动手的国际时机成熟。在此过程中,日本逼迫国民政府接受广田三原则,企图不战而亡中国;中国统一进程和抗战准备,使日本如坐针毡。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在成熟的国际条件和国内战争准备下,驻屯军选择战略地点卢沟桥制造了事变。就这样,日本有计划有步骤寻找时机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全面侵华,在所难免。日本帝国主义是全面侵华战争的主要责任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坐山观虎斗政策和远东慕尼黑阴谋,助长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嚣张气焰;同时,苏联对日屡屡退让,也为日本侵华开了绿灯;此外,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卖国政策,使日本全面侵华更加肆无忌惮、得寸进尺。这些国家的如此举动及造成的后果都不同程度地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文从阐述日本统治阶级自明治维新后到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期间的对内对外政策着手,剖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覆灭的演变过程及其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亚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国家。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中日两国、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一、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近代史上,日本侵华表现在五个方面: 1.发动和参与侵华战争:1874年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发动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  相似文献   

18.
统制华北经济,掠夺华北资源,把华北变成战争的兵站基地,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内容之一.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方针政策,不仅包含了统制华北的宗旨和纲领,而且制定了长期计划和具体步骤,是日本统制华北经济的行动指南.因此剖析日本制定华北经济方针政策的过程,能更深入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两次外国侵华战争期间?这两次战争的结局有何不同?试从战争领导、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下一代》2001,(Z2)
日本老兵东史郎对日本侵华战争真诚忏悔、谢罪的同时,正义和良知使他以极大的勇气公布了他个人在侵华战争中的日记,有力地揭露和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因而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恐吓和攻击。东史郎没有屈服,继续坚持他的正义之举,决不让日本侵略、奴役亚州人民的历史重演。他坚信:正义必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