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的多元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回避的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结合。多元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时空背景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不同情形与要求。概括来看,这些形势分别是:全球化、市场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形势与任务,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指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或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般方法的总称。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研究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思想方法论、实践方法论、学科方法论等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内涵。但学术界的研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加以克服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近年来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各个学科各种方法和视角都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广泛探索,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文革”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在中国的社会化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疑问和问题。就这些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本文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共时态,主要是指同一视阈或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是对共性和普遍性的强调,它包含两个层次: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时态视阈中的第一个层次、中国化语境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时态,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的顺序性、持续性,以及相关理论成果创立的前后承继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涵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的产生及其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疏理与分析。第二大部分是重点部分,主要从时代背景、阶级和社会基础、组织基础、理论或舆论基础、实践基础、直接原因、思想文化基础等七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能够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了初步探析。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研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重要性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增强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能力及其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更加顺利地进行并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解放思想推动我们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路径或方式。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有党的政治化路径和学术化路径二个层面,二者内涵不同、主体不同、成果形态和功能不同;本文主要论述学术形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态度、过程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等深化到具体的法学研究之中.从理论层面上来看,宏观上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研究的成果较多,但在微观上具体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成果较少.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本身还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方向,都存在一些不成熟或不完善之处.但正是这种存在不成熟,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或视域.  相似文献   

9.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是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遵循“逻辑起点一逻辑中介一逻辑终点”这样的理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的理论、方法和价值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这三个维度的内在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结构,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10.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空间,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需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现状出发,就如何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从视野拓展、方法更新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的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实现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对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内涵、历史进程、基本经验或规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无疑会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因素进行了探究,认为当前社会思想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特性、理论与现实的反差、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方法待改进等因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挑战。由此指出,在路径选择上,须对上述现实挑战做出深刻的回应,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导向性、实现理论的通俗化、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契合人民群众的思想需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处于中心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基本规律、基本经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动向,以1702篇CSSCI论文为研究样本,立足于知识图谱,辅以CiteSpace (5.6.R4)、Excel等工具,通过文献分析处理、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对1998-201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演进脉络、能量分布、热点前沿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基于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关系、基于比较研究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代表人物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研究着重在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实现中国化。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是在思想多元化的人文环境中吸收创新结果,思想多元奠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宗教的发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实施,宗教情感实现了维护,更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统一战线将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其二,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要注重整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以及学术性与政治性之间的弹性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师资队伍建设,应整合已有的力量,并注重制度化和专业背景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受互联网和国际多元化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寻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成为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本文从执政党制度约束与群众文化涵养两个层次,搭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框架,为切实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设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进一步扩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野。在学科建设的视野下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一体多元"的多样性学科动力构建的迫切性。这些问题对于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大学生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当中的大众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在授课方式上贴近学生的话语体系和思维习惯,注重教学载体的多元化和感性化,以通俗化的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景式”解读,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直面学生思想中的困惑,使其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避免在大众化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庸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从本质上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要促使学生化理论为德行和方法,启发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纪念建党85周年暨迎接党的十七大重点图书。本书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根据,深刻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同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典型人物为线索,对他们的理论活动进行了详细考察,并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理论与方法作了深入的思考。本书不仅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基本脉络和内在逻辑,而且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视野,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