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misia  周博文 《音乐世界》2007,(16):17-17
去年的5月,第一次听到中孝介的名字,那是他和许多日本歌手一起参加上海 ARK举办的"JAPAN NIGHT",今年的3月,北京"中日文化交流年"开幕演出,第二次来华的他,用嗓音感染了每一个观众。采访之前,我听了他的专辑,声音令我惊艳,宁静中有种坚韧。  相似文献   

4.
本文揭示《光明之城》一书里的“免税”,“城与船”和“自由思想商人”等三个重要历史问题皆非史实;又揭示书中的“色目人”,“犹太教”和“也里可温”等提法皆违背历史常识;结合《光明之城》的主题思想,论证该书是伪书。  相似文献   

5.
章首先对《光明之城》的真伪问题提出鉴别标准,认为在英译未能提供原件作科学鉴定的情况下,仅以书中有某些符合历史的事例证其“不是伪书”是不可靠的,只有通过反向求证,考察书中是有不符合史实的事例才是更有效的鉴别方法。章随后对书听若干问题逐一考证,认为它们在着明显的错误和偏差。把它看作“伪书”是比较慎重的。  相似文献   

6.
神的声音     
《快乐阅读》2008,(3):63-63
~~神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染绿的声音     
角度四:山居——绿色的聆听在浮躁、喧嚣和扰攘的生活之外,作者对绿色有着不同的感受,含蓄深沉,耐人寻味。回归绿色的自然之中,用思想的源泉,染绿我们的心灵,染绿我们的梦想,染绿我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海的声音     
竺箴 《新读写》2011,(9):32-32
一直知道我出生在一个沿海城市,虽然有时见不到那抹蓝,但心中海的声音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9.
按照声音的属性——声音的自然属性和声音的社会属性,将声音划分为自然性声音和社会性声音,并进一步分析了社会性声音的六个主要特征,指出这些特征在声音的感知过程中可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对语言感知的理解及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冬天的声音     
苏波 《广东教育》2007,(3):68-68
来到南方,冬天似乎成了一种遥远的回忆。天空依然晴朗,树木仍旧苍翠,偶尔的几次天凉,也似乎只是上天的一个喷嚏。那关于冰雪的童话,注定只是传说中的传说。也许,只有在最深沉的梦里,我才能回到故乡,回到冬天。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选取泉州港从2000至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的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了泉州港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外贸显著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声音     
《陕西教育》2011,(10):5-5
“我宁愿把他送到英国去。我也不指望他能上牛津、剑桥,我就是希望他能回到我小时候那样子——上下学自己去,走几条马路就到学校,遇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用家长去接,路上没那么多汽车,汽车知道避让行人,不用给老师送礼拍马屁,就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漂亮不是法宝,却是一块敲门砖。如果更漂亮些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让别人更接受自己,去整容又怎么不可以,如果真的需要就去做啊,漂亮的人成功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人。—白色简单漂亮是父母的恩赐,上天的眷顾,漂亮本身并无罪过。生活中青睐漂亮者,无可厚非;职场中青睐漂亮者,有失公允。——打得鬼子落花流水这年头长相就是资本,但是我不会为了找工作这样的目的去整容什么的,只要着装整洁,举止得体大方,不会影响别人对我的判断的。——大毛当然先是外观,在现代,就算你满腹才华,要是学人家袒腹东床,披头散发,满头的头皮屑,估计人家都不会问你…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国教师》2012,(13):2-2
<正>"教师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教师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或用文字,或用音乐,或用画笔,或用镜头……虽然这些作品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但师爱那无私深挚的感情却永恒不变。"对南科大下一步的教育改革,我们有很多想法,明确的态度就是要把改革实验做到底。南科大‘转正’后拥有合法办学的平台,更有利于探索改革途径。当然,改革的做法能不能都行得通,取决于各种条件。但,我们将坚持改革。"这是最美女教师张莉丽在2009年写下的话语。2012年5月8日晚,她用行动诠释了那无私深挚的师爱!网友称她为"最美女教师",实至名归、名副其实。2012年4月,南方科技大学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南科大正式建立意味着回归传统体制还是站在新起  相似文献   

16.
新诗声音是一个包括了新诗音乐性,不完全等同于新诗音乐性问题的概念。传统诗歌的歌性特征在新诗变革中发生了现代性转变。新诗倡导的文言合一、诗文合一,就是主张用说话的声音,按照自然的音节,用白话口语写自由的诗,替代适合歌吟的文言格律诗。现代诗歌的声音,强调语言与意义融合,是一种蕴含于思想之中的声音,把传统诗歌形式化的声音变为自由活泼的有生命的声音。诗歌的声音感受既是一种身体的感官活动,也是一种由意识参与的综合感官审美体验。诗歌声音的感官功能首先是诗歌语言的声韵作用,这种声韵包括文字的语音、语气、语调、词汇组合、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声韵因素;其次,常常通过视觉作用转化为听官的感觉,作用于心官的体验,在现代诗歌中大量通过意象的象征化表现,呈现为一种混沌的虚实相生的混响。现代节奏是新诗声音的核心元素,一种在变化中有一定规律重复的开放性多元化节奏,是构成现代诗歌声音最重要的美学机制。现代节奏多元化形态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自然的音节节奏、变化统一的对称节奏、分行建构的视觉节奏。现代诗歌变化的多样性节奏,从时间意义上让诗歌的声音与意义获得或停延、或呼应、或回响等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中学生阅读》2009,(1):2-3
“搞科研的不搞研究,去卖猪肉了,还有什么前途呀?” “十数年寒窗,却终于学非所用进了肉贩行当,是不是某些研究生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了?”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其实生活就像戏剧一样,没有永远的男女主角,A角走了,B角来了,内容和本质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就看你适不适应。  相似文献   

19.
声音     
《陕西教育》2010,(11):5-5
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于。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江西万载县委书记:我们不拆迁知识分子吃哈  相似文献   

20.
声音     
高雯婧 《新读写》2014,(4):32-32
我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却被教堂里那斑斓的琉璃彩所吸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