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用事实说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这是新闻规律的最基本要求,是我们在新闻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客观报道,不允许任何的主观臆测或者假设推断,靠事实说话,不允许随意赋予新闻本身并不具有的意义而成为某种观点的诠释与注脚。但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报道中,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个新闻事件的主体都是人,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又是社会的人,缠绕在不同的关系当中。  相似文献   

2.
视觉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有的报纸称之为"现场速写",有的则冠以"直观新闻"或"目击式新闻"等。这种采用现场耳闻目睹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注重以形象表现新闻真实,使人读后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特点,以强烈的真实性打动读者,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一、视觉新闻采写有别于一般新闻采写视觉新闻对事实的选择比一般新闻更为挑剔,它要求所选事实应可触、可感、更可信,较一般新闻更富有典型性和形象性。  相似文献   

3.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的专门访问。她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体裁.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鲜活。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电视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视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各样的正面新闻人物的宣传报道中,传统纸媒类具有贴近性、真实性、细节化、感染力等优势,日益受到读者的青睐。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如何做好先进新闻人物采访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薛梅 《新闻采编》2009,(5):39-39
党报内参是仅供特定范围内领导参阅的非公开的新闻报道形式。以内参为载体进行舆论监督,既能够让领导机关和相关方面及时了解情况,有利于得到最大化监督效果,又能够避免相应风险,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舆论监督方法。  相似文献   

6.
热点问题是某一时期、某一特定条件下与受众密切相关,为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对热点问题的充分报道是媒体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能否抓住并且准确地报道热点也成为衡量新闻记者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热点新闻,采写热点新闻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陈建飞  钱增 《新闻实践》2011,(11):45-47
“我渴望当记者,这工作好做,可以天天在家带小孩,上上网”。这是一句调侃当下记者的话,却道出了一个值得媒体人深思的话题——记者采写新闻过度依赖网络。  相似文献   

8.
采写随感     
简讯与简单一位老报人说过:简讯要肥。这“肥”字就是肥得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强烈欲望,肥得让人读后叫绝,过目难忘。因此,简讯不等于简单,既要交待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要通过事实让读者得到某种启示,从而领略简讯以外丰富的寓意。人云亦云,老套雷同,乃简讯之大忌。只有准确、具体、贴切地揭示事实的内涵,才能克服那种千人一面、万部一腔的“八股”式简讯。所以,寥寥数语,尽为精髓。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足见采写者严肃的态度和丰厚的功底。事实与面粉如果天天顿顿除了馒头还是馒头,最终会使人食欲大减。写新闻也是同样的道理,每天给读者同一面孔的“简讯式”报纸,也会使人看烦的。同样的面粉,摸透顾客心理的厨师,总是面条  相似文献   

9.
采写随笔     
套话=假话 编辑常批评一些通讯员“写稿时套话太多”。这些通讯员虽也点头称是,心里却未必服气:“不就是罗嗦点吗?”原来他们把“套话”理解成“多余的话”“罗嗦的话”“常见的话”之类,这就把“套话”的内涵理解错了。 实际上,“套话”的实质就是“假话”。编辑之所  相似文献   

10.
一、系列报道的思想性大型系列报道是形成媒体的思想高地。因为大型系列报道容量大,主题大,篇幅大,能写长、写深;一个系列围绕一个主题多方位进行采访报道,最终形成主题深刻,内容详实,论述精到,思想精邃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又是车祸!没死人,不是新闻;死了3个,还可以……”毋庸讳言,作为都市报最常见的新闻形态,面对频频发生的车祸,一些记者或编辑的神经似乎早已麻木,在判断它的新闻价值时,有时只会从它的破坏程度层面上,界定与取舍稿件。  相似文献   

12.
采写札记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的出现,往往是实际工作中反映出的新情况。关注这种情况,解决其中的矛盾,就是解决问题。因为新闻稿件反映的问题,有时不是直接表露出来的,而是隐藏在事实之中。所以抓问题其实就是关注研究新事物、新情况、新趋势。新闻报道涉及的问题,多是大众关心的问题,其突出的特点,就是问题具有显著的典型性和广泛的普遍性。否则,所抓问题便会是鸡毛蒜皮,既无任何价值,又很难构成新闻来传播。因此,报道所抓问题,绝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需要在深入挖掘中去寻求、去搜索。0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截然…  相似文献   

13.
采写杂谈     
记者与社会接触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他的整个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决定着他所写的报道的质量。活动范围狭窄和思想贫乏的人,只能写出贫乏的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报道内容充实而又摆脱简单化、千篇一律的毛病呢?下面谈一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14.
采写新闻就是“采写故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理念。他们认为,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如果回答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来。新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反映,必须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写新闻说到底就是“采访说故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故事”当然是事实,但“故事”比“事实”又进了一步,故事更具有新闻性、可读性和传播性。读者需要故事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组织了一次调查,将来自美国18家报社的76位30岁以下的年轻记者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了“年轻人想读什么样的报纸以及为什…  相似文献   

15.
采写偶感     
用“心”去悟有人说,新闻稿件的“含金量”,在于作品有无立体感。所谓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就是作者深入实地后产生的现场“音响”效果。而有了立体感,才容易调动起读者的感官,让人在读新闻中有一种美的享受。深入实地的感受,在于用“心”去悟。能否“悟”出其中的最佳“意境”,是作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有位诗人曾说过:“一个声音敲打着耳  相似文献   

16.
采写札记     
●一天,所有的野兽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看谁能自豪地说出自己的家族最大。大家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有的要求按一胎能生多少来衡量大小,有的则提出以生下来的轻重来判断。最后它们来到母狮子面前,问道:“你一胎生多少?”母狮子说:“一个,但是这一个是只狮子。” ——质量胜过数量。新闻稿件写得再多再长,质量不过关,同样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粗制滥造十篇,不如精心写好一篇。 ●春光明媚,黄河里的鱼聚集  相似文献   

17.
采写絮语     
抓特点,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技巧,也是吸引读者之所在。如果报道的是司空见惯的事实,语言又是干巴的老话就如同枯死的树枝,没有任何生气。  相似文献   

18.
采写札记     
一天,所有的野兽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看谁能自豪地说出自己的家族最大。大家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有的要求按一胎能生多少来衡量大小,有的则提出以生下来的轻重来判断。最后他们来到母狮子面前,问道:“你一胎生多少?”母狮子说:“一个,但是这一个是只狮子。”——质量胜过数量。新闻稿件写得再多再长,质量不过关,同样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所以,粗制滥造十篇,不如精心写好一篇。@春光明媚,黄河里的鱼聚集龙门。看着大鱼们个个争相逆水,搏击瀑布,奋力跳跃,跃过者腾云驾雾,很快变成了龙。一条小鱼躲在小水洞里暗自庆幸:…  相似文献   

19.
新闻内参,是我国党报特有的一种报道手段。新闻内参是新闻媒体运用新闻手段将当时不宜公开报道的新闻素材制作成供有关方面领导、人员参阅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