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最深奥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学有效性是在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教师要从生活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探索的兴趣。插上想象翅膀,放飞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新的知识;教会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新的知识;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巩固新知;教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学会运用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正是这样,数学教学或是在创设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或是在复习铺垫、激活旧知中引人新知,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凡是与旧知联系紧密、在旧知基础上生长发展的新知教学,都适宜通过复习铺垫的形式引入新课。其关键是把握好复习铺垫的度,既不可将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降低学生探索、思考、发现新知所应有的思维力度,也不可过于"粗放",使新知仍然"高不可攀",给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留下难以跨越的"思维障  相似文献   

4.
聚焦数学本质,促进数学理解是数学教学的永恒追求。数学教学中,新知引入时应该追本溯源,新知探究时注意探本穷源,新知应用时重视强本固源。教师通过深度引领与智慧点拨,促进学生实现数学深度理解,发展智慧。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导入新知;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将新知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巩固新知时,返回生活现实,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对新知进行巩固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严志源 《学子》2014,(3):43-43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近学生的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一些看法。一、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起学生探求  相似文献   

7.
恰当地引入新知(即新的知识),有助于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可用如下七法:一、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来引入新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知识出发,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在需要中进入新知学习。  相似文献   

8.
只有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真实感,同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进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如何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堂引入”、新知教学”、“巩固练习”三个教学环节着手。一、课堂引入,联系生活,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事实背景。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或多或少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我在教学“分数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本位的意义以及把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本位的几点尝试:从生活中引入新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把数学课堂生活化,在实践中学习理解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趣味化,在快乐中学到数学知识,把数学融入生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笔者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相似文献   

12.
邵洪跃 《考试周刊》2014,(81):80-80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得到体现与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使繁琐的知识变得简单。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实践、交流、归纳等活动中学习新知,掌握新知,应用新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厌学为愿学、乐学、会学。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以下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以生活中现象,引入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数学知识融合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针对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以及教学内容抽象等问题,提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具体从三方面来实施:结合生活处理教材;从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刘立功 《考试周刊》2013,(82):69-69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要从社会生活引入新知,渗透应用意识;教学中呈现数学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的目的,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呢 ?可用如下七法 :一、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来引入新知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知识出发 ,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在需要中进入新知学习。例如 ,“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 ,先让学生做等分除法 ,4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几个 ?2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几个 ?当学生列式解答说出算法后 ,老师提出 :把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人几个 ?怎么表示 ?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需要中 ,引入“分数”。二、从知识的类比中引入新知类比法是由旧知去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方…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生活与体验落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实处,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数学、学习数学,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前不久,在宿迁市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的《克与千克的认识》一课,有效地架起了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听后耐人寻味。现摘取几个课堂教学片段与各位同仁分享。【片段1】交流、谈话,引入新知师:在课前交流时,老师交了两个好  相似文献   

19.
1.用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引发有价值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数学教学是一个活动的、动态的、开放的活动。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和相关数学知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立足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生活学习情境中导入新知,在实践学习操作中探索新知,在模拟现实情境中巩固新知,在实现生活拓展中升华新知,从而促进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