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9,(10):26-35
马克思有关"新闻出版自由"不是一种"行业自由"的论断主要是针对剥削阶级企图将新闻出版自由牟利化、狭隘化、非现实化的做法,这种做法意在把新闻出版的自由强行扭曲为行业范畴内的权力压迫和资本控制以维护不公正的社会等级秩序。马克思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出版自由不该是消极、盲目和伪善的,而是应具备刚毅、理性和道德的品质,它不仅可以有效激发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还能积极保障真实的社会自由,更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精神约束作用,其高贵的天性远超于狭隘的"行业自由"。  相似文献   

2.
"自由报刊的历史个性和人民性"是马克思使用的一对概念,展现了他对自由报刊性质的认识。这对概念出现在马克思1842年4-5月间发表的《莱茵报》的4万字长篇论文《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中。这篇文章评论了一年前普鲁士莱茵省第六届等级议会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其他相关问题的辩论。在辩论中,反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诸侯等级代表莱茵哈德,佐尔姆斯-劳巴赫伯爵(Reinhardt Graf zu Solms-Laubach,1801-1870)说:“在荷兰,新闻出版自由未能防止沉重的国债,并且在极大的程度上促使了革命的爆发,结果使二分之一的领土沦丧。”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事业的实体是新闻媒介,新闻媒介在以自由和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自由和健康的发展,应是衡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质量的核心。美国的新闻实践历史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自由是以资本作为其经济基础的,当市场经济从自由走向垄断,当利益、价值观和政策触及到新闻出版自由概念的复杂性时,新闻出版自由是脆弱和易变的,缺乏真正的稳定性,甚至滥用和扭曲。  相似文献   

4.
英国媒体丑闻是传统新闻出版自由和媒体监管模式双重失效的结果。当代新闻出版自由必须接受法律的监管,新闻自由与媒体法律监管相辅相成。如今,对新闻媒体违法行为加强行政监管也成为时代趋势。当然这种管理必须坚持利益衡量下的法治原则,新的媒体职业伦理首先是坚持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从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袁世凯和其继任者们不敢公然违背新闻出版自由的精神,而是在自由民主框架内通过积极对新闻出版进行立法,表面上维持言论出版自由,实则加强对新闻事业的控制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其阶级利益。北洋政府这种表里不一的新闻立法目的,就是其立法行为的表里双面性。原因是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自由已经深入人心,轻易不可撼动;北洋政府出于其根本性质而不可能放弃为维护其统治而控制新闻出版的行为。北洋政府立法行为的双面性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舆论生存壮大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为日后的蒋介石国民政府的舆论控制手段提供了大量借鉴。  相似文献   

6.
社会系统中人的任何活动,其自由往往需要受到某种社会限制。从法律规范上讲,孟德斯鸠把自由理解为:自由就是去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的权利①。也可以说,我们所理解的自由是以一定的法律秩序为前提,脱离了一定的法律约束,空谈自由也是没有意义的。   在马克思早期新闻活动中有许多论述都是围绕新闻出版自由展开的。他认为自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而新闻出版自由是“人类精神的特权”②,而所谓出版法就是出版自由在法律上的认可。   “马克思的出版自由思想,来源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派思想家的出版自由的进步思想”。③ 1644…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其晚年的著作中,两次谈到“绝对的新闻出版自由”,列宁也多次将“绝对的出版自由”写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纲,规定为党的最近奋斗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史天经 《青年记者》2008,1(10):71-75
翻开一本于2001年出版的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书,竟找不到阐释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论述;翻开一本于2005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新闻论著的书,竞找不到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出版自由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新闻出版是社会重要的子系统.世界各国对新闻出版的管理,均是以法律为依据,辅之以行政调节、半行政调节、财团调控、市场调节、行业自律、公众监替、特殊调节等多种方式.以保护人权为责任,以建立良好传播秩序为方向的管理,是维护新闻出版自由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学系,恩格斯从商20年,有丰富的法学和经济法知识.他们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具有典型的法治思维特征.他们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对新闻与法的论证,为我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法、新闻自由角度的基本观点.反对书报检查、争取全体人民的新闻出版自由以及通过新闻法保障新闻出版自由,是他们毕生奋斗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孟晖 《中国编辑》2018,(5):85-90
全面抗战时期,我国著名出版家、新闻记者邹韬奋以极大的爱国热忱从事进步新闻出版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这一时期他受到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影响,强调新闻出版以正确舆论发动群众、团结抗战的重要作用;基于民众立场的新闻出版工作应将服务精神与战斗性相结合;倡导民主和新闻出版自由,坚决反对国民党的新闻统制制度,并将这些思想贯彻在自己的新闻实践中。文章对之进行梳理研究,对探讨邹韬奋的思想发展轨迹、文化事业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对当今新闻出版工作的启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瑞典制定世界上最早新闻出版自由和信息公开制度的《新闻出版自由法》可以追溯至两百多年前;上世纪60年代“水门事件”由本不引人关注演变为全球关注的政治事件,正是归功于《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的连续深度报道;2003年“孙志刚案”最初由《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披露,随即三名高校博士联名上书建议人大常委会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审查,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开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事业,为中国新闻报刊的编辑出版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张言论、出版自由。他将新闻与历史对比起来进行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对新时期我国的编辑出版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10):103-104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涉及到19世纪欧洲主要国家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有的法律还被详尽地论述过。这些论述从整体上表达了他们对新闻出版法的基本认识:争取所有人在普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尽可能使法律保障人民的新闻出版自由,减轻物的依赖关系对这种自由的控制。对此,恩格斯讲过一段话:"一切自由的首要条件:一切公务人员在自己的一切职务活动方面都应当在普通法庭上按照一般法律向每一个公民负责。"[1]  相似文献   

15.
1842年,马克思发表的第一篇政论就是讨论新闻出版自由,反对书报检查的,他这方面的论著集中发表在其报刊活动的早期。  相似文献   

16.
盛虎  张俊哲  张开阳 《新闻大学》2022,(4):104-118+123
中国新闻出版企业近年来通过并购实现了业务增长和转型,但价值创造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呢?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传统新闻出版企业和新媒体新闻出版企业的资源优势,以及在产业演化趋势下的差异化并购扩张策略,基于新闻出版类上市公司2007—2019年间76起并购项目经验材料,使用fsQCA方法讨论了不同并购项目的绩效差异。构型结果发现:传统新闻出版企业对内容制作、集成与传播等产业链上游环节的稳健控股型并购绩效较好,而对衍生环节应采用谨慎探索型并购;新媒体企业则可以对衍生环节选择低持股、高溢价的自由成长型并购。  相似文献   

17.
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是现代民主社会确立的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它对保障公民对政府的监督,保证政府听取民意、凝聚民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种权力都具有侵略性,新闻出版自由尽管不是权力,但是作为一种积极的、动态的权利,一旦被占有优势的强者肆意行使,就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形成新闻侵权。当新闻出版自由与人们的其他权利发生冲突时,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是当代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新闻侵权抗辩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新闻侵权与抗辩事由的概念新闻自由对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8.
高洁 《新闻爱好者》2011,(13):82-83
本文分析了《丹尼尔.珀尔新闻出版自由法案》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国际影响和法案存在的问题,认为美国的新闻自由出版法案符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的外交政策,反映了美国对其主流价值观念的宣扬。该法案的通过,对提升新闻从业者的地位,保障新闻从业者的权益有积极意义,但法案中强调的"自由"是片面的自由,体现了美国内外政策的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重视报刊的监督职责,在《莱茵报》和《新莱茵报》工作期间,曾分别将报刊的这一职责比喻为"眼睛". 19世纪40年代普鲁士王国实行等级省议会制度,议会由诸侯、骑士、市民、乡村四个等级的代表组成.第六届莱茵省议会于1841年5月23日至7月25日在杜塞尔多夫举行,就新闻出版自由等问题进行了辩论.会上,诸侯等级的代表反对新闻出版自由,认为实施严格的书报检查是绝对必要的;骑士等级的代表替书报检查辩护,认为人民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给予新闻出版自由的程度.马克思于1842年4月撰写长达四万字的文章《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对议会的辩论予以了全面分析和批评,连载在当年创刊的《莱茵报》上.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首次将报刊的监督职责比喻为"人民精神的眼睛".  相似文献   

20.
据新华社报道,即将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将听取关于新闻法起草情况的汇报。看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新闻法的诞生已为期不远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特别是新闻工作者,期待之情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早就指出:自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新闻出版自由是“人类精神的特权”;“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我国现行宪法第35条明文规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