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诰》是道教上清派重要经典,记载有不少学道求仙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想象丰富,而且具有人物、情节和主题等小说的要素,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体现出神圣与世俗相交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小小说《一元钱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巧妙,人物典型,形象鲜明,意蕴丰厚,引人深思。 小说以“我”参加电视台的一个创意活动为故事框架,叙述了“我”为乘公交车而向他人“借”一元钱的始末,于情节的波澜与场景的对比中,反映  相似文献   

3.
一、范进中举前后的有关情节介绍《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回的后半回,原文回目是:“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很精彩的一个故事。本文描写一个叫范进的穷书生,受“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毒害很深,拼命猎取功名,一心想挤进仕林。可是他考了  相似文献   

4.
一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和青年作家的谈话》)也就是说,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这种情节,通常被称为故事。“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相似文献   

5.
续写就是根据故事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给故事许多生动的情节,使故事显得前后连贯,内容完整。在人教版的很多课文后面都有续写的要求,如第五册《小摄影师》课后练笔就有“我想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还有《穷人》《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后都有续写的要求。《龟兔赛跑》的故事,下面刊发的这三篇你觉得哪个故事想象得更有趣,续编得更生动?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的三言故事.多搜集整理记载民间流传之故事.却又并非是单纯机械的记叙.内中溶入了作者的加工和发挥。《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在唐、五代、宋时就有零星记叙.冯文承其故事大概.对其进行增、削、删、改.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加了曲折性,极具浪漫主义特色.创造了以“奇”为特征和标志的小说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安排有三篇课文(其中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一篇),一篇读写例话及一个基础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是着重对写作方面的训练,承接“详写和略写”。通过这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怎样来确定和表现文章的重点,使文章做到主次分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简析 讲读课文《黄河象》,是记叙性质的自然科学说明文,其意在说明这具象化石为什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但重点却放在记叙象化石来历的假想上。因为,保存完整的各种原因都集中包藏在对其假想来历的记叙中,故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从有关情节中找出  相似文献   

8.
俞晓红 《学语文》2022,(5):84-87
“鸳鸯抗婚”情节篇幅不长而故事集中完整,叙事逻辑完备而从容,增添了小说文本的审美张力。从“鸳鸯抗婚”探入《红楼梦》,是获得整本书感知的一个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9.
看《十月》     
钟晶晶的中篇《手纹》情节完整,线路清晰,语言紧致——这听上去都像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但若真能达到却值得大力表扬。小说讲述外婆沈淑敏的一生。讲述中,“外婆”与“沈淑敏”作为对人物的指称不断交替出现,仿佛把叙述的视点推近来又拉远去,故事遂在两个或更多的空间位置上推移摇摆,有一种迷人的恍惚感。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小说不仅以“表现的深切”,而且以“格式的特别”开创了小说创作的现代化。他的不少小说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形式,采用了全新的叙述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结构,《祝福》便是其中出色的一篇。《祝福》是鲁迅先生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不重视以第一人称叙述的部分。将《祝福》视为“祥林嫂的故事”,重点讲解中间部分,将开头部分简单处理为倒叙手法的运用,肢解了作品的结构,割裂了  相似文献   

11.
一、把握故事情节的深刻内涵,理清情节结构线索“情节是人物性格构成的历史。”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独特的个性主要是靠情节显示出来的。所以阅读小说首要的就是分析故事情节,这是把握小说结构的关键。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有的作品开端之前有序幕,结局之后有尾声。但不少小说并不按照这一固定程序设计情节。《祝福》就将主人公祥林嫂在过年时死去安排在小说的开头。这样将故事的结局当作开端,造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寻根问底。杰出的作家多善于设计情节。《百合花》中写新媳妇把自己结婚用的新被子给…  相似文献   

12.
一,文本解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鲁达的行踪为线索,构成了“问——救——打——走”的完整的情节结构。在故事的演变中,主人公“安良”在前,“除暴”在后,情节发展张驰有致,波澜起伏。鲁达是小说中出场较早的英雄之一,作者借鲁达一出场就三拳打死恶人郑屠的英雄行为来表现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在完成掩护任务后英勇跳下悬崖的故事。这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与略写”,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还要了解哪些地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地方写得比较简单。从而认识到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等问题,并与现实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4.
熊惠芳 《甘肃教育》2011,(12):64-64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一段似已开始却未开始的爱情,一个应有结局却未有结局的故事.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歌颂人性的至美”,是“表现人性美的力作”。是现代评论界给予这部书最响亮最广泛也最持久的赞誉。但“边城”果真就是人间天堂吗?“边城’’中的人性果真就十全十美吗?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09,(6):4-8
栏目编辑 吴晓燕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上有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它取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说《船长》。课文记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邮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而即将沉没时,沉着冷静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全脱险,自己却在完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选择了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魏杰 《考试周刊》2011,(71):28-29
"无巧不成书,有奇方可传",引人入胜的小说情节发展常常运用巧合因素,富有传奇色彩。但是无论是"巧",还是"奇",都要合乎生活常理,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否则,情节发展就会失去真实性,而情节失去真实性,小说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丽莎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会说故事"就要使情节发展有信度。欧.亨利的名作《最后的常春藤叶》,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7.
记叙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这需要在讲读课和写作调练中逐步落实。《老杨同志》节选自赵树理的著名小说《李有才板话》,它情节集中单一,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活泼,正是培养初中学生记叙能力的好教材。如何通过《老杨同志》的教学,培养学生记叙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一、理清故事的发展线索,强调学习记叙文的脉络结构。  相似文献   

18.
她是龙君小女 ,最终却与凡夫结成了美满烟缘 ;他是洞庭龙王 ,可也喜谈人伦之道 ;他是钱塘之长 ,除了凶猛粗暴也能通情达理。这个故事 ,既是神话 ,又是现实 ;既有雄奇恣肆的描写 ,也有缠绵悱恻的刻画 ;既有波澜曲折、紧张扣人的情节 ,也有轻歌曼舞、和平松弛的场景。这就是唐人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留给我们的整体印象。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篇小说呢 ?以下所列应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一、“龙女受欺”、“钱塘被囚”、“大战泾川”、“龙女与柳毅结合”的故事是如何叙写的 ?《柳毅传》的情节主线是围绕柳毅展开的。当柳毅“应…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视野     
A 名实谈异:“微型”即“短小”,字数少,人物少,情节少。但短小并不等于肤浅,它是生活的高度浓缩和集中。虽是“一幅剪影,一个镜头,一种情绪”,却包容了各色人物,各类思想,种种经历。名为“短小”、“袖珍”、“瞬间”,而实为“精深”、“博大”、“旷远”。这是一种常人难为的技巧,一种独具风格的匠心。埃及作家穆·阿里的《一个老人的问题》,仅仅描写了无依无靠的老人在几年间出现于酒店的神态变化和简短对话,便把生活在剥削制度下孤独、贫穷老人的晚年凄惨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蒋子龙的《找帽子》,写的是一个作为右派上报而实则不是右派,现又无法落实政策的知识分子的经历,全文只有800字,两个情节,却跨跃时空20年,极有深度地揭露了反右扩大化,抨击了官僚主义,不实事求是的作风。  相似文献   

20.
“议项链”,是《项链》这篇小说的最后一个情节,也是这篇小说最为精彩的部分,它把小说的情节推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成了世界小说名作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豹尾”。从情节看,小说从“借项链”写起,经过“失项链”,写到“赔项链”,故事已经结束,主题已经体现,结构已属完整,为什么还要写“议项链”?按照小说创作的基本要求来看,的确,创作目标已经达到,但是,它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写了“议项链”这个情节,点破了钻石项链是假的,使情节发展出现了新天地,使作品更具有激动人心、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结构更加奇特、完美、自然。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