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学 《考试周刊》2011,(48):37-37
古汉语中,本属某一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暂时失去它原有的语法特点而临时具备另一类的语法特点,产生另一类词的意义,这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一、传统名词活用说的概述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用作动词,但必须由上下文来决定。当我们发现一个句子里有的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释不通,并且在句子中有了动词的性质。居于动词的位置,这个名词就是作动词用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词的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 ,因此 ,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加以鉴别。其鉴别的方法 ,主要是看一个词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 ,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与它相结合 ,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以及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总之它们都是活用为动词 ,都可以从它们语法条件的变化看出来。下面举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语法条件略作说明。一、两个名词连用 ,如果不存在并列、同位或修饰关系 ,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两个名词连用 ,有时是并…  相似文献   

3.
名词用作动词这一文言语法现象虽然较难掌握,但也有规律可循。通常一个名词如果处于动词谓语的位置,往往就活用作动词。因此,分析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特别是语法结构关系,是准确识别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识别名词活用作动词。一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作动词。如:  相似文献   

4.
形容词的活用,一般是指形容词起动词和名词的语法作用。这种活用现象是有规律可寻的。形容词的活用,一般是指形容词起动词和名词的语法作用。这种活用现象是有规律可寻的.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  相似文献   

5.
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袭继承下来的,深深地打上了古代汉语的烙印,遗存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对成语中词类活用的语法现象进行了探析,具体分析了成语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以及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以加深对汉语成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成语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词类的活用,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按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原属甲类的词灵活地用作乙类词,使其临时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要判断一个词是否用作另一类词,应根据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和它体现出来的语法特点去分析。一、名词用作动词,这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语法现象。 1.名词不能带宾语,据此可以判断,宾语前面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器”原为名词,带上宾语代词“之”,就用作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实验本)第四册选入了沈括的《采草药》一文。其中有“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一句。教材第184页对“粪溉”的注释是“施肥浇灌”。这显然是把“粪”当成了名词用作动词“施肥”。我认为这种解释欠妥,应该把它看作名词用作状语“用粪”。要辨别一个词在句中活用为哪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结合,和它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等。名词活用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后面有代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法学界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双音节名动词可以直接充当定语,但实际上有相当一些动词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如果从反面人手找出哪些动词不可以修饰名词中心语,并对名词中心语进行分类,然后找出动词作定语时的语法位置,就能使人更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课上老师常常这样说:“大家站直了,不要猫腰!”这句话体现了一种语法现象,就是动物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其实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英语中。如:  相似文献   

10.
(一)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些词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先看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子:①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答司马谏议书》)——两个名词迭用,其中一个用作动词.句中前一个“事”用作动词,“做”的意思.②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名词,后面用代词“之”做宾语,这个“蹄”就用作动词,“踢”的意思.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相似文献   

11.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如果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了,就应该看作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种临时语法现象。笔者认为,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一、带宾语。如:①老栓,就是运气了你……(鲁迅《药》)②人们肩起了枪,挽起臂膀,结成了一条人的长链,向着山下移动。(王愿坚《足迹》)  相似文献   

12.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语法现象在如今的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有些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在开封方言中有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可以说是开封方言对古代汉语语法的继承。开封方言中的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为动词,形容词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用为动词等。  相似文献   

13.
在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为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文言文备考中必须把握又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等七种。  相似文献   

14.
高中第二册语文课本中古汉语语法知识短文《文言词的一些用法》,对“名词用作状语”作了如下概述: “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这段文字共三句话,首句解说状语的一般位置和作用,指出状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次句说明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尾句则转而说明在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  相似文献   

15.
一目前研究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的现象,通常的方法是从语法功能变化的角度进行分类考察。考察的结果,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如概念不够清楚、范围没有限制、分类的标准和考察的方法有些繁琐等。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讨论,并尝试从词义发展的角度考察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一点探索。一、是否真正“用作”或“用如”了动词。说到活用,通常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也有的古汉语著作表述为“用如”)等门类。这些非动词是否真正“用作”或“用如”了动词?就说“名词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列举了古汉语中宾语前置兼使动用法、宾语前置兼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省略宾语、名词用作动词兼作状语等九种语法兼用现象.同时探讨将句中的兼用关系拆开,用分层理解的办法来分析理解古汉语中的这些语法兼用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主谓一致是英语完全不同于汉语的一种语言现象,因而成了许多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难关。主谓一致指的是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在"人称"和"数"的方面的一致关系。处理主谓一致问题有三条原则,即:语法一致,语义一致,和就近一致原则。下面将逐一分述。 I.语法一致 语法一致是指谓语动词和主语在语法形式上取得一致,这主要表现在"数"的形式上,即用作主语的名词词组中心词和谓语动词在单、复数形式上的一致。有下列几种具体情况: A.如果名词中心词是复数,动词就该用复数形式;如果名词中心词不是复数,而是单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动词便用单…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一种独特的语法现象,不管是在语法、语义还是语用层面都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本文试图通过对名词活用为动词语义层面上的分析,揭示名词活用前后的语义关系及从名词中截取动作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用作动词现象主要表现为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用作句子的谓语中心并在其后出现助词“着”等五种情况。名词之所以能用作动词与人类认知心理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认知中的语义联想机制在名词用为动词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活用和误用两种性质不同的转类现象进行了区分,并划分了转类和非转类、转类与兼类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一、一般活用的判定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解析:籍:籍贯;此处带宾语,构成动宾结构,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登记”。结构可以对照“封府库”。注意:宾语一般出现在介词或动词之后,构成介宾结构或动宾结构,动宾结构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