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学期开始了,来自教育部的小学生减负"十条新规"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尽管其中包括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规定,包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一到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全面取消百分制等。"十条新规"真的能为学生减负吗?家长并不认同。道理很简单,社会竞争依然激烈,成绩不好就吃亏。新学期的普遍现象是,孩子刚刚出了学校,就被送进了辅导班,学习的负担一点没减少。学校的减负与社会竞争本身是矛盾的。现在,没个重点高校的文凭,连工作都找不到,如何在社会上立  相似文献   

2.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3,(27):5-5
教育部22日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回应社会对学生负担日益沉重的关切。然而,面对这个被网民称为“史上最严减负新规”的规定,学生、家长和老师、学校对真正减负的信心依然不足。实际上,学生减负这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教育体制、教育理念、用人理念以及全社会对价值认可的彻底革新。  相似文献   

3.
正"减负"与"应试"的博弈,症结不在于纠结中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才能为学生"减负",而应该明确,中高考最终为了导向什么、"增强"哪些方面的素养要求。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武汉宣布历史退出中考。然而,日前部分学校已停开历史课,学生在其他中考科目上的应试压力和课业负担不减反增——这样的结果,与主管部门的"减负"初衷背道而驰。还有一条新闻,与此形成有趣对照:教育部日前宣布修订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标准和办法,连续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下降的学校,将被"一票否决"。这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体质监测标准,引来众多校长和家长对于体育的密  相似文献   

4.
采用皮克林实践的冲撞理论,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与小学教师在职教育进行文化研究。小学教师在职教育要遵循学校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减负新规”在特定时间促进小学师生异质性要素耦合,实现教育改革的基本信念。  相似文献   

5.
策划人语>2011年,减负再次成为教育热点,并首次被写进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减负,素质教育无法更深层次推进。不减负,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无法夯实基础。不减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将成为空中楼阁。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实施二十余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走过十年,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而减负一直是困扰基础教育改革的顽症,屡屡医治,却始终治表不治里、治标不治本。  相似文献   

6.
瞿方业 《甘肃教育》2011,(13):18-19
山东近日出台新规,从2012年开始“在高考录取中充分体现学生体质健康、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课成绩的状况”。业内人士表示,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对学生体质的提高将有大的促进。但也有人担心,高考体育考什么,学生就重点练什么。会造成新的“体育应试”。  相似文献   

7.
减负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负不是教育改革的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为减负而减负。“越减越重”的减负怪圈如何突破?学界流行着“只要中考与高考以考分为本的人才选拔模式不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导的教育评价制度不改就很难取得减负实效”的舆论。因此,减负陷入了仅依靠改革学校与评价制度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近日,教育部公开征求意见的"减负"十条规定引起社会很大关注: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零起点"教学、不得加快教学进度……一系列措施让社会各界充满期待。但在家长、老师和学校各方看来,减负已经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8月25日《新京报》)对于此次"史上最严减负新规",舆论的普遍评价是善意无可厚非,只是认为操作实有困难,效果难免"一阵风"。毕竟,在整个"应试教育"的体制根基尚未改变的语境下,单靠减负令单兵突进,难免陷入积重难返的尴尬,治标不治本。真正实现学生减负,必须有配  相似文献   

9.
要闻     
《教书育人》2013,(23):4-5
北京:"八个严格"为中小学生减负北京市教委规定,全市所有中小学将在学校课时、作业量和考试评价等方面量化减轻学生负担。8条新规包括: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规范考试和评价工作,严格禁止违规补课,严格教辅用书管理,严格  相似文献   

10.
信息快递     
《教育科学论坛》2012,(1):79-80
数字●西安推中小学减负举措28条竞赛成绩不作入学条件西安市教育局近日公布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28条要求,力争用3—5年取得明显效果。这些要求除了重申此前的"减负"政策,还提出了一些新规定。其中要求竞赛成绩不作入学条件,学校要听取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落实"减负"的意见和建议等。  相似文献   

11.
灿烂新闻     
江苏出台学生减负新规:初中生在校不超7小时江苏省教育厅最新印发的《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大学生减负力度。在“教学科研管理”中要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教什么”成了小学语文专家最关注的话题,但一线教师更为关注的好像是“考什么”,因为学生的成绩往往是学校管理者考查教师教学成效的硬指标。笔者就从命题材料的选择这一角度,与老师们一同探讨“减负”背景下语文测试命题材料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减负十条新规"引关注 从2013年8月22日起,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规包括"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保持体育锻炼、强化督查"等10项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2013,(11):29
上期,我们关注"减负"新规中的"零起点"教学及等第评价两条,引发了读者的热议。本期,我们将视线转向"减少作业"。2013年9月4日,国家教育部对"减负"新规作出了修改,将"不留作业"修改为"减少作业",并提出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  相似文献   

15.
曲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最近几周发生的事使我很苦恼。上个月学校组织了一次考试,这次考试是学校专门为分班而考,由于我的成绩始终是中等,所以这次没有被分入好班。每天看着好班的同学骄傲的样子,我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可  相似文献   

16.
“减负”不是一个新话题 ,早在 1993年国家教委就发布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七年来“减负”工作始终举步维艰 ,学生负担有增无减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长望子成龙、成凤的迫切愿望 ,考试的指挥棒 ,劳动就业的竞争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等 ,由此而产生的过重负担都强加在了才几岁、十几岁的青少年身上。为什么“减负”工作这么艰难呢 ?归结起来仍然是思想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所形成的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从家长的角度讲 ,虽然学校给学生“减负”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少了 ,作业少了 ,但…  相似文献   

17.
管理资讯     
上海 减负有新规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上海最近出台了若干具体意见,对考试、补课和教材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这些规定主要包括:   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二年级只进行期末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只考语文和数学,其他科目只进行考查;任何证书不得与入学挂钩;招生考试要以突出学能测试为改革目标,不得出偏题、怪题和难题;教师不得以收费或变相收费方式进行补课。 此外,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将被纳入教师考核范围,而且未经市教育部门批准,任何组织和机构不得超越经营范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家教活动;学校不…  相似文献   

18.
计德华 《上海教育》2000,(11):25-25
学校领导作为教育管理者在实施“减负”中的主要职责是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减负”的现实意义,并探索“增效”的具体途径。“减负”的真正含义和目的是什么?是否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一些,课后少布置作业就是“减负”?学校领导对此首先应有正确的认识。为此,我校行政班子在开学前就“减负”工作进行了三次专题研讨,达成共识,并确立了工作目标和措施,我们始终坚持:“减负”所要减的应是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即减去那些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没有关系的怪题、偏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新余市将在中小学生中实行一系列“减负”新规,同时增加学生的体育等活动时间。此次出台的“减负”规定包括,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高中生不超过8小时。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学校不得组织小学、初中学生参加学校的早自修,不得组织走读的小学、初中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晚自修。为防止发生学生校内“减负”校外反弹的现象,新余市还对学生的作业量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一律不布置课外作业,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课外作业量分别控制在30分钟、6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20.
2013年9月1日,北京市某小学5年级1班的孩子们迎来了新学期,也迎来了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对“减负新规”中提出的“小学不留书面作业”“严禁违规补课”“规范考试,考试内容严禁超标”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