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易代,历史大变故的刺激催促着清初学风的大变化,“经世实学”学风由是而风行。顾祖禹身处变世之交,亲受亡国之痛,他以“人”为本,借军事地理的严密考证,并兼及国计民生的经济地理,旨在经世,致力于舆地实学,实践了清初的经世实学学风,于是有顾氏的传世不朽之作——《读史方舆纪要》  相似文献   

2.
《滨州学院学报》2018,(5):85-91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顾祖禹的代表作,著述目的在于经世致用,警醒谋国者重视地理的军事价值。历史军事地理学思想贯穿全书,在目次和体例安排中均有所体现。顾祖禹又以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全书的脉络,分区域论述历代疆域形势对用兵攻守的作用,对建都选址的考量也涉及历史、军事、地理等因素,兼及经济地理和交通地理等方面对战争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撰写的一部历史地理名著。该书体大思精,自问世以来深为世人所推崇。该书虽有多种版本流布,但多有错讹缺失,少有精本传世,严重影响了这部名著价值的发挥。中华书局出版的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点校的《读史方舆纪要》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4.
传本《旧唐书·地理志》“窦宪、班超大破西域”之“窦宪”原本当作“窦固”,《读史方舆纪要》引用的“窦固”应该接近《旧唐书》原貌。《读史方舆纪要》太谷县的“金河水”当作“金水河”。所谓“汉置中都县,在今太原府榆次县境”当非《括地志》文,而是某书或《读史方舆纪要》作者的按语。《读史方舆纪要》所谓的“龙勒水”是把西汉龙勒县氐置水、唐代寿昌县龙勒水与西汉东浚稽山南龙勒水糅合在一起,乃一条子虚乌有的河流。  相似文献   

5.
王旭 《高教论坛》2021,(1):44-47
高校历史地理课程嵌入环境史符合两者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上的需求,就可行性来说,它们都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学科属性相似、研究主题重叠。就必要性来说,这种嵌入可弥补历史地理授课对象仅为历史专业学生,讲授内容重视人文而轻自然,缺乏全球视野的缺陷。当前在高校普遍开设环境史课程的时机尚不成熟,而依托历史地理学进行人才培养是较合适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嵌入的方式可以是:在教学活动中全面比较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之异同;由现实的环境问题引申出历史地理专题,兼述环境史前沿论题;结合环境史进行课下指导。  相似文献   

6.
《读史杂记》是清代学者沈豫的史学评论笔记.其文言简意赅,观点明确.其影响尽管在浩如烟海的清代史学笔记中不甚突出,且结构也较其他一般的史评著作更为随意,但却反映出作者沈豫独具人文关怀的史评旨趣以及严谨细致的治史态度.探析《读史杂记》中所折射出的作者的史评旨趣以及史评态度、方法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新历史考证学者在新中国成立后普遍接受了唯物史观指导,从而使他们的研究旨趣与治史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值得重视的新现象,因此有必要对两者的互动作出深层次探讨。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的成员之一,岑仲勉晚年学习了唯物史观,自觉将史观指导与历史研究、推动社会发展等项相结合,在隋唐史、黄河变迁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等问题上作出了新探索,取得了重要成就。以岑仲勉晚年史学成就为主轴,对此作总结与分析,可以获得一些哲理上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历史学家,非常重视史学理论的探讨,《中国历史研究法》是其史学理论的代表作,介绍了梁启超关于史学理论的具体思想,包括史学意义及其范围、史之改造、史料观、史料论述等方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发达的科技、民族气节、维护统一、革命斗争传统等八个方面,挖掘了富含在《中国古代史》学科中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探讨了《中国古代史》学科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乡土历史资源在大学历史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情操。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如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补充乡土历史记录片,选择合适的乡土历史话题开展课堂讨论,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地考察,从而形成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九疑山国家正统祭祀、瑶民治理、社会风俗等多元文化格局探赜索隐,分析虞陵地脉的"龙、沙、水、穴"风水意象,探讨封禁主题的深层意蕴,并以此为焦点,梳理《奉宪禁采碑》等生态治理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之载体,对研究语言文字之学问进行"史"之构建,即是文化共时、历时系统之构建。胡奇光先生著《中国小学史》,以文化为切入点,对材料庞杂且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之"小学"进行"史"之构建,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小学研究的新动力和巨大便利。在现今学术规范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小学史》,以期对重新构建"小学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篇历史地理著作当推成书于 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 ,其“采获旧闻 ,考迹《诗》、《书》 ,推表山川 ,以缀《禹贡》、《周官》、《春秋》 ,下及战国、秦、汉”。由此可见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 2 0 0 0多年前 ,但它出现并形成为一门现代的学科却是在 2 0世纪。对于中国历史地理学来说 ,2 0世纪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尤其是 2 0世纪后2 0年 ,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 ,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从近代历史地理学走向现代历史地理学 ,研究思维更新颖 ,研究手段更先进 ,研究内容更广阔 ,成果更突出。在此基础上 ,出现了 1 0余部通…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环境日益恶化的巨大挑战,人类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已成为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新的课程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而“汗牛充栋之史书。皆如蜡人院之偶像”。当代学者将历史研究的视角扩展到史料文本之外,以口述史的形式,从社会下层发掘反映历史变动的轨迹,以集体记忆的传承力量最大限度地触摸历史的真实。由张成德、孙丽萍主编的《山西抗战口述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无疑是这种积极探索的又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我国政府面向新世纪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本文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通才”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五个方面评述了《中国古代史》学科和素质教育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家秩序的变动,催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发生全面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史学取代实证主义史学居于主流地位。在新旧时代转换之际,京津地区李光璧、杨生茂、张政烺等七位同仁主动创办《历史教学》,为建国初期史学工作者搭建唯物史观指导的教学交流平台。他们这些从民国步入新中国的"旧史家"群体,在马克思主义学术体制化的背景下,无论其教学实践还是史学研究逐渐从服膺史料考证转向在史料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治史的新路径。而此治史风格的转向,不仅由于外在政治压力所致,更是知识分子群体的自觉选择。此外,现代史学脉络的演进趋势或也是他们治史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史》杂志1981-2005年间所刊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历史计量方法在西方大学史研究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主要涉及大学与社会流动、大学的经济和财政、大学与政治宗教势力、大学中知识和思想的发展等研究领域。历史计量方法的使用对大学史研究具有拓展、勘误等功能,使用中需格外注意历史计量方法的使用阈限。  相似文献   

20.
环境史作为历史学分支,其学科发展与“新文科”所倡导的文理交叉、融合创新“不谋而合”。当前中国环境史学在中西学者探索下呈现“百花齐放”之姿,但在具体研究中渐显固化趋势,学科发展面临挑战。在此之际,周琼、耿金合著的《中国环境史纲》应运而生,著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凝练汇编成这本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史教材。此书不仅梳理了中国历史环境变迁脉络,还实现了体裁结构、具体案例的守正,以及研究视角、内容结构与学术旨趣的创新,补足了长期以来中国环境史通史教材的缺漏,极大地体现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多学科参与互动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