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明善 《英语辅导》2002,(11):28-28
在英国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一个土人被流落荒岛的鲁滨逊拯救。他没有姓名,鲁滨逊就叫他Friday,因为他是在星期五这一天被救的。  相似文献   

2.
在英国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一个土著人被流落荒岛的鲁滨逊拯救。他没有姓名,鲁滨逊就叫他Friday,因为他是在星期五这一天被救的。  相似文献   

3.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一个冒险出海并流落荒岛的故事。小说出版于1719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该小说因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简单的语言而备受读者的喜爱。同时,它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誉盛名。该文通过对比《鲁滨逊漂流记》的两个中译本--徐霞村译本和郭建中译本,探讨两个译者在各自译本中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原因。  相似文献   

4.
姚颖 《海外英语》2013,(15):158-159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一个冒险出海并流落荒岛的故事。小说出版于1719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该小说因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简单的语言而备受读者的喜爱。同时,它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誉盛名。该文通过对比《鲁滨逊漂流记》的两个中译本——徐霞村译本和郭建中译本,探讨两个译者在各自译本中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原因。  相似文献   

5.
作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一部反映欧洲早期殖民思想的作品。库切的小说《福》与该作品有很强的互文性,通过女性叙述者苏珊的抗争和星期五的沉默的描写,库切颠覆了这部经典之作,体现了库切在后殖民语境下对权力和压迫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出海并一人在荒岛上生活的小说。鲁滨逊是他时代的代表,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18世纪英国的景象。18世纪的英国推崇理性的启蒙主义,这在宗教方面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7.
丹尼尔迪福是十八世纪英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是《鲁宾逊漂流记》,是他的第一部个人自传体小说,小说创作之后引起的反响是首次确立了个人和自我在小说中的重要历史地位,突出了小说创作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强调了人们在时代背景下对个人生活独立的一种追求。《鲁滨逊漂流记》具有强烈的私小说特征。文章在阐述私小说内涵的基础上,从《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小说中体现的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典型二元戏剧特征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笛福与鲁滨逊、鲁滨逊与星期五、鲁滨逊与荒岛、鲁滨逊与大海。  相似文献   

9.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当代作家斯蒂芬·金1982年的一部励志的监狱题材艺术精品,并被成功改编成电影,主人公安迪"无辜入狱""改造监狱""逃离监狱"的救赎之旅恰好完成了"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创作的荒岛历险小说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登岛""改造荒岛""离岛"的荒岛三部曲。从互文性视角来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隐喻的"荒岛模式",分析这种经典文学作品模式对于人物形象的艺术刻画,及对美国社会、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呈现。  相似文献   

10.
英国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具有多重身份和复杂的人格特征。小说作者正是通过现实叙述、精神叙述和殖民叙述的多重叙述手法来实现人物的多侧面塑造,赋予了鲁滨逊这个形象巨大的艺术魅力。了解小说的多重叙述特征,才能避免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11.
从《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自身经历出发,结合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长达28年2个月零9天的历险生活,文章深刻分析了鲁滨逊极具个性色彩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形象:积极进取、勇于追求梦想,性格坚毅、富于创造,务实乐观、心怀感恩,战胜自然、超越自我,善于思考、热爱劳动,同时指出了鲁滨逊精神在到处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时期启蒙小说的代表作,其不仅影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丹尼尔·笛福因为该作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通过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可以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和写作水平,为读者更好的理解该小说创造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鲁滨逊是笛福塑造的经典人物,是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翁。鲁滨逊凭借顽强意志在荒岛上生存28年并回到家乡的故事,展现出精彩的人生经历。通过解读小说主人翁的个性能够发现,主人翁敢于冒险、开拓创新、乐观主义和知恩图报的精神,使其从容面对挫折和逆境,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小说中主人翁鲁滨逊的个性和精神形成重要的启示,即追梦路上永不放弃、逆境当中无所畏惧、奋斗当中脚踏实地,最终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4.
当买到《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它,因为我想知道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是如何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存了28年的。这本《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了一个生活在上流社会的英国人鲁滨逊违背父母意愿去当了一名航海家。  相似文献   

15.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出海并一人在荒岛上生活的小说.鲁滨逊是他时代的代表,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 18世纪英国的景象.18世纪的英国推崇理性的启蒙主义,这在宗教方面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6.
英伦三岛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荒岛文学。在这些以荒岛为题材的作品中,主人公因种种特殊的原因而被迫流落孤岛,继而展开一系列神秘离奇或是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其中,《鲁滨逊漂流记》和《蝇王》这两部作品可谓是影响最大。在这两部小说中,那些看似远离人间烟火的荒岛情节背后却都折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特征,体现出深刻的现实意义。荒岛,非但不是作家寻求逃避社会现实的处所,相反地,它们恰恰是作家藉以抒发对时代深沉思考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权话语下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性利用和社会对女性权利压制,要求人类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和谐。斯科特.奥台尔的小说《蓝色的海豚岛》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思想,通过描写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和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戏仿,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话语,进而通过女主人公卡拉娜融入自然、完善自我的活动,充分诠释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话语是一种权力符号。后现代小说加入了被边缘化人群的声音,对经典进行解构。《福》以一个女人追寻被男性刻意抹去的文档为主要线索从不同层面对《鲁滨孙漂流记》进行改写,从女性叙述者对男性话语权的篡越、失去话语权的男性主体地位的丧失、星期五被阉割了话语权这三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解读,以此来反思历史真实性和话语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探险小说之一。大家对这部小说评价很高,因为它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主题意义深刻。此外,由于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因此自1719年出版以来,这本小说就广为流传。人们有时候把《鲁滨逊漂流记》当做是英国的第一本小说。目前,它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相似文献   

20.
《鲁滨逊漂流记》为以叙事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本文从文本间性的角度出发,解读了《鲁滨逊漂流记》的话语暗示及叙事建构特点,希望能够为文学领域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