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说文解字注》中有关词义引申的用例作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客观评价段玉裁词义引申说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段玉裁只在概念上把引申和假借区分开了,但没有贯彻到底;段玉裁只认识到了词义引申的途径是由本义延伸出来的,他对由近引申义或假借义派生出的远引申义却很少分析;过于崇古。  相似文献   

2.
以《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中引《诗》书证词义与篆释义关系作为考察对象,在定量分析引《诗》书证中,其中多数是与词义有关的。《说文》篆释义与引《诗》书证词义是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三种关系。这充分证明:《说文》所收小篆单字,引《诗》书证中的字义在绝大多书情况下与前面的篆释义是一致的,且着眼于字的本义,而引《诗》中的引申义与假借字义只占少数。此研究有利于在辞书编纂时补充例证,并有利于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所谓词义引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词义的引申是指某些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而有关词义引申的基本原则,在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认为:词义引申是客观事物不断发展,人类思维日益发达的反映。从本义和引申义所表达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词义发展的基本方式。从这个基本原则看,汉语词义的引  相似文献   

4.
在《说文解字注》中,段玉裁自觉地运用了比较明确和固定的术语来对词义引申现象进行分析,不但能够大规模地对词义做引申式的阐发,而且能够从中初步揭示词义引中现象的系统性,总结相应的理论和规律。尽管段氏在词义引申方面仍存在某些错漏和不足之处,但其成就仍然是同时代的其他学者难以企及的,并对后来学者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分析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词义引申现象,归纳总结了词义引申的一些规律。并且对段注中引伸义与假借义的混淆现象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详细分析了词义的引申现象。在段氏看来,从语法角度出发,也可以引起词义的引申。名词义与动词义、名词义与形容词义、形容词义与动词义之间可以互相转移引申引起词义的演变;动词等实词可以虚化,引申为副词义;使动或意动的意义可以凝结成新义。本文就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探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词义引申规律。  相似文献   

7.
词义引申是词义运动的主要形式,词的引申义是词义系统的基本内容。《说文解字》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文字学著作,旨在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具体分析,在总结和归纳先秦典籍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和仔细确定词的本义。与此同时,对于词的引申义,《说文》也并非一概采取回避或排斥的态度。在这部著作里,作者许慎时而有意、时而  相似文献   

8.
徐锴对词义引申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方面,承继许慎“六书”说,依据本义和借义的关系对假借造字进行分类,启发清代小学家进一步界定假借和引申概念,理顺二者关系;训诂实践方面,在《说文解字系传》“通释”篇中,有意识地申明大量字词的引申义,并对引申的基本途径有所认识,从而启迪后世学者深入探索,最终使引申成为词义运动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对《六书故》词义引申材料进行全面测查的基础上,从标注术语、标注位置、理据说明三个方面对《六书故》词义引申条例进行了整理研究,并指出《六书故》所释引申义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禾部是《说文解字》的一个部首,这个部首的字大多与谷物生产有关。本文通过对禾部字引申意义的分析,来看《说文解字》对其的分类和意义的引申过程。词义引申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众多规律中"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引申规律是最重要的,禾部字词义引申情况也是如此,除此之外,禾部字还涉及到其它三种引申规律,表现出了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汉语单音节词引申情况复杂,最能反映词义引申情况,当它变成语素构成合成词时,仍能反映词义引申发展,不成词语素的引申义也颇能反映词义引申变化;与英语词引申义对比,语素能与英语词相对应。因此,分析词义引申应扩展到语素。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说文解字》部首的研究,前代学者在分部缘由、字序排列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近些年有学者开创了从部首出发,系联同义字和相关义字,从整体意义出发来研究《说文解字》的新方法。通过对24个许慎在释义中使用"持"字的手部字加以分析,从本义出发、系联引申义,比较了被释词间的词义异同和引申方向及规律,同时显示了汉语复音化的早期形态,为复音词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3.
词义引申是词义发展演变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和词义假借的主要差别在于基础义和引中义有各种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词义引申的基础义和引申义之间具有相同性、相似性、相关性以及相反相成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说文段注》相解释为质的意义,历代皆存在不同看法。段氏引毛传云:相,质也。而段氏所举的两个例子中金玉其相的相当是外貌、相貌的意思,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质地、实质;考慎其相的相乃是辅相意思。虽然段玉裁等人对相,质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段氏对词义引申的探讨和词义引申的规律总结却是卓有成效的。从他对相词义的进一步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段氏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引申义阐释条例,构成了一个内部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而词义的引申派生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是按一定的方式和顺着一定的脉络实现的。词义引申的根据和方式主要有相似类比、相关借代和相因推导;词义引申的脉络主要有"放射式引申"、"连锁式引申"和"综合式引申";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全体、由实词到虚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左传》原文中的词与词的词义关系,归纳出《左传》中72组单音节同义形容词,并总结出《左传》单音节形容词同义词产生的4种主要原因和途径,即因客观事物的相近而产生同义词,因词义的引申而形成同义词(其中又包括甲词的本义与乙词的引申义构成同义关系和甲词的引申义与乙词的引申义构成同义关系),因词义的假借而形成同义词,以及因方言词进入通用语而形成同义词。  相似文献   

17.
汉英根词引申义的对比有三种情况 :一、引申方式相同且引申义重合现象 ;二、引申义可理解甚至相似 ;三、引申义不可理解。一是由于汉英思维一致性造成的 ,二是思维一致性和词义民族性相互制约的结果 ,三才是词义民族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一)“莫”字,许慎《说文解字》:“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甲骨文写作(?),上边是草,下边也是草,中间是太阳,表示太阳落入草中,天近黄昏.以日落草中形象地表示其本义是日落傍晚之时.由其结构,可见“莫”是会意字,其基本词性是名词。但是古代汉字少,为表达多种意思,一字承担多项内容,因而从本义扩大词义,产生引申义是常见现象.因而“莫”引申为“年岁将尽”或“晚上”,仍是名词。《诗经·小雅·采薇》:“岁亦莫止。”当然从“莫”的本义中,还有其他引申义,不管是直接或间接引申,大多数引申义都是名词。  相似文献   

19.
《易经》词义引申主要有借代、比喻两种形式。准确理解《易经》古词的引申义,对正确把握《易经》思想含义,助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通过对《易经》整体表现的比喻义和构成语素表示比喻义的分析,对认识上古汉语词义引申发展的规律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段玉裁对词义引申的研究,开创了系统研究汉字本义及其引申义的新方法:以汉字的形体为依据,探求字的本义;以字的本义为核心,推求词义的引申线索,重建每一个词语的词义系统。而且,段氏已经发现了词义引申规律与人类的思维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勾勒出了一些词义引申规律的雏形,认识到了词义引申的普遍性、系统性与规律性,为后人建立起完整的词义引申系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