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 《成才之路》2011,(34):89-I0018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认为,教育者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的目的。这种施加影响给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的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变革、改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3.
陈水年 《时代教育》2007,(9Z):100-100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推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体育教学应提倡人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 ,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发展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 ,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 ,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反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发行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达到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  相似文献   

8.
杨莉 《考试周刊》2008,(19):132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的活动。这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的影响过程。它只注意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没有抓住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的主线,扼杀了学生的天性。而现代教学观则要求教育工作者依据人自身、教育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解放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育过程“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 的过程观,是一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其缺陷主  相似文献   

13.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学作为一种行为动作较多的特殊学科,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本文提出了将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一、教育过程中“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缺陷  长期以来 ,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 ,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 ,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观 ,是一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 ,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单一的主体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客体”模式 ,只承认一个主体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 ,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 ,教育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训练 ,其教育学的人性假设就是赫尔巴特所说的“以学生的可塑性作为其基本概…  相似文献   

15.
王姣 《学周刊C版》2014,(2):207-207
传统的体育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学地位.将学生视为加工对象.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通过教学来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达到改造教育者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无视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与主体性.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影响作用.使得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学生主体性缺失是教育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提升体育技能.增强体质.陶冶性情呢?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你”新型师一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教育思想及教育现实的影响下,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在这样一种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他们认识、变革与塑造的对象,是客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一种单一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性”师生关系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而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授受”关系。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的授受在师生关系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而师生…  相似文献   

17.
德育过程包括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过程和受教育者接受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品德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受教育者选择某种外部影响并不等于就接受这种影响,还需要在头脑中把已有的思想同选择的外部影响进行比较、取舍、改变内化,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也是思想上矛盾斗争的过程。一句话,即教育者无法代替受教育者思想上的斗争,这就好象在智育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思维一样。教育者的作用主要是为受教育者创造条件,促使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向积极方面发展,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的自我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教师工作中,只有师生共同倾心投入,在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和相互撞击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创造潜力才能得以激活与发挥,才能使师生的生命更加完满、充盈,最终达到共同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一、交往互动:教师工作的实质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一种活动”。这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变相地把教育过程等同于知识的授受过程,表现为教育过程的“知识中心论”倾向,而“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教育需要教育者的感情与爱的投资。尤其是在初三体育教学中,教育者只有用感情关爱每一个受教育者、用爱感化每一个受教育者,这样才能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师生情感,激起受教育者锻炼的热情,更积极地参与阳光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一、学校体育的含义及其存在意义学校体育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因此,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常常被忽略,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