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老一代编辑人常把编辑称为"杂家",并以此为荣,因为它确实反映了编辑工作的特殊性,编辑的"杂学"是其他人不易具备的;当今出版界把合格的编辑称为"通才"、"复合型人才",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与"杂家"相对应的是"专家"。"专家"受欢迎而"杂家"遭冷落是一种长期而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再行阐述,以为编辑"正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术期刊数量迅速增加,而一些期刊社、出版社的编辑人员素质未能及时跟上,主要是编辑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编辑学者化"的提法随之诞生。因对这一口号的理解不同,引发了各种观点。"学者型编辑"、"编辑家"、"杂家"等等都被认为是编辑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编辑应成为“杂家”这一概念已不适用于当今的编辑人 ;面对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 ,要做一个合格的编辑人 ,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编辑风格。这是编辑人用以安身立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师应当做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应该称得上是个教育专家。教师要做个杂家——想来真是至理名言,做杂家其实并不是教师不务正业,相反,正是教师修练内功、  相似文献   

5.
提高青年编辑科研水平的几点思考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贾丽辉一、要学有专长,走编辑学者化的道路人们常说,编辑是杂家。勿庸.K疑,作为一名编辑就该是"通才",对各类学科都应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我认为,文科学报编辑首先应是专家。高校文科学报作为反映本校教学教...  相似文献   

6.
编辑和杂家     
无论是在选题策划上出“精品”,还是在编辑过程中出精品,都要求编辑工作者既是编辑学的专家,又是多学科的杂家。这既是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又是时代对编辑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孙犁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具有独到见解的编辑家.其独到见解主要体现在:一、主张办刊要小而精,以发现新人培养新人为办刊方向;二、提出了编辑要成为"杂家"的论说;三、倡导编辑既做编辑,也是作者;四,对作者的原稿,可改可不改者,不改;可删可不删者,不删.不代作者作文章.多少年来,人们只谈孙犁的文学成就,却很少论及他的编辑实践活动.其实,孙犁的编辑实践活动,自始至终伴随着他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可以说,编辑工作是孙犁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概括起来说,一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二要既是杂家更是专家;三要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四要有更坚定的职业操守。高校学报编辑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学报的窗口作用。  相似文献   

9.
编辑在报社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尤如戏剧的导演、乐队的指挥、佳肴的烹制者,其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报纸的质量、报纸的生命力.编辑应是杂家,应是"万金油".编辑既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又要有一定的美工版面设计能力,既要有慧眼识文的能力,又要有善于发现新闻亮点的能力,同时还要有深度挖掘有引导性新闻素材的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刊郭德民编辑撰写的“浅谈学报编辑的修养” ,在河南省教委组织的第二届高校学报“三优”评比工作中 ,获河南省高校优秀编辑学论著二等奖。文章认为 ,学报的质量优劣和水平高低直接与编辑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编辑人员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其中应特别注意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还要充分认识编辑工作的性质 ,它是一项理智情感辩证统一的活动 ,要树立爱岗敬业思想 ,养成一丝不苟的作风 ,认真做好审编校 ,以收到为人辛苦己也甜的最佳效益。编辑要力争具备多样化的知识结构 ,既做杂家又做专家。文章还特别强调编辑工作是一项…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期刊界提出“编辑学者化”口号以来,一直存在着编辑应成为“杂家”还是“学者”的争论。其实,成为“杂家”还是“学者”,只是编辑角色多样性中,孰重孰轻的问题,两者并不是矛盾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期刊业的变化要求编辑既是“杂家”,更是“学者”,这才是合格、称职编辑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编辑从著作者队伍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职业是很早的事。但对编辑的社会职能、社会角色及编辑业务的研究起步甚迟。特别是在国内,“编辑无学”由来已久。把编辑学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列入高等教育还是近几年的事。当然以前对编辑的非理性认定还是有的,却多有偏颇。今天有必要进行一些理性反思,认真清理有关编辑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确立编辑这一社会角色的真正内涵。编辑是“杂家”,就是五六十年代国内对于编辑角色的非理性认定。本文拟对“杂家”说作些异议。当然持这种看法的人用心良苦。因为社会上有三百六十行,历史上有诸子百家,编辑这玩意儿,没有什么“家”。大革文化命之前,我们的社会颇重视“家”,诸如作家、科学家、歌唱家……编辑似乎都靠不上,无“家”可归。于是乎好心人灵机一动,有了,编辑什么都知道些,干的活也是杂七杂八的。“杂家”,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一词从出现到现代意义的"编辑"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章从三个角度探讨"编辑"的含义及演变过程:编辑活动的性质具有创造性,是对他人作品的收集、整理、加工,以合适的方式进行传播,编辑活动又具有创作性,有独立的脑力活动的参与。编辑职业是不断发展的,从著述、编纂工作中逐渐独立出来,在新时期又不断分化。职业编辑在编辑岗位从事编辑工作,有学历、资历、能力的要求,并且实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期刊编辑过程无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和影响,编辑能否保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期刊出版质量的关键。编辑应当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编辑业务,学识水平,应当博学专精,使自己成为学型编辑杂家,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当代编辑工作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结构,要走“学者化”的路子,也要走出“杂家”的特色。政治知识、编辑专业知识、自然科学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等方面,都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要求,科技期刊主管部门和主管单位应对其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6.
吴颖曾任报社编辑、外勤记者和高校学报文科编辑、副主编,一生的工作主要在编辑岗位,是高校学报界知名编辑、潮汕地区著名文学研究专家,是个典型的学者型编辑。吴颖办刊求真务实,致力打造文科学报个性品牌栏目,坚持质量为上,注重网罗优秀作者,提倡编辑学者化和杂家化,其编辑理念和实践为出版行业留下宝贵的经验,是一位值得出版人学习和追随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期刊编辑的角色应该重新定位,期刊编辑既要是传统意义上的“为人作嫁者”,也要能彰显编辑的主体地位,为己添彩;既要是添砖加瓦者,更要是设计师;既要是传统意义上的杂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是辛勤劳作的工人。  相似文献   

18.
吴成福 《天中学刊》1998,13(3):114-115
关于"编辑学者化、主编专家化"的议题,现在在编辑界似乎已达成共识。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术编辑原有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积累,使得他所学专业知识不致于在不断深入的学术研究活动中落伍;二是学术编辑现在从事工作的专业知识即编辑业务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积累,使得自己逐步成为一名精通编辑业务的专门家。这里,编辑"学者化'的目标不应该像有的同志所批评的那样①,成为与其编辑工作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即医学期刊的编辑成为医学家、数学期刊的编辑成为数学家等,因为这是对"编辑学者化"概念理解的误区。实践证明,既搞编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虽然是一篇作者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体会文章,但它的字里行间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学习罢了。华伟昌同志走上编辑工作岗位时也已经四十好几岁了,常言道,人过四十不学艺,可他不仅学了,而且还学得相当好,这不得不让我们年轻人为之钦佩。在我们的工作中常有这种现象,能写消息的,不会写通讯;能写通讯的不会写评论;稿子编得好的却不善采访,等等。虽不能要求记者、编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至少也应该有几样拿得出手。常言道:记者编辑应是“杂家”、“多面手”,怎样才能尽快实现这个目标呢?没有其他办法,就是从现在起就认真地学起来。对编辑、记者应成为“杂家”、“多面手”之说,有人是信心不足的,编者以为,本文对我们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应该是有所启发的。  相似文献   

20.
作从编辑应具备的能力角度,阐述了编辑智能评价结构的新框架,“新”是一切稿件的价值所在,学术观点上的“新”应按照“双百”方针来评价,编辑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更新知识,成为“专家”和“杂家”,同时,对学术理论较深的稿件,具有研究能力才能对稿件做出正确评价,编辑的稿件表达能力,是指采用删、改、增、移的方法来改善和优化稿件,也是实现编辑主体智能结构调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