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思想贫乏是作文的常见病。一篇文章,最吸引人的不是语言文字,不是篇章结构,而是思想。有这么一篇很短的文章叫作《人生乐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古人说的人生四大乐事。但在苏东坡看来,人生乐事却是: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等十六件有情趣的事体。前者之乐多来自欲望的满足,而东坡之乐更多的是无欲无求的精神愉悦。全文共三句,第一句是讲古人的四大乐事,第二句是讲苏东坡认为的人生乐事,第三句是自  相似文献   

2.
其一,据传杜甫曾作《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诗中所言四件事确实是人生天地间的大喜事。然而,有人大约感到喜味犹显不浓,于是在每句前面添上修饰,改为:“十年久旱逢甘雨,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八十金榜题名时。”改后而成的《四喜》诗,在每句前各加两个字更突出了这些乐事的来之不易,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突出了喜上加喜、喜出望外,将“喜”的意味推到了极致。又有人对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即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逆向思维,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每句诗的后面加上注脚,改为:…  相似文献   

3.
北宋的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继韩愈和欧阳修之后一代文坛诗社的领袖,百世文人骚客的楷模。不谈古文和古文运动则已,一谈必称“韩、柳、欧、苏”,这四大家的文章各具特色,后来人概括总结成一句话:“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元代人郝经说得最具体,他明确地指出,“唐之文则称韩柳,宋之文则称欧苏。”可见苏轼的文章不但能媲于韩柳欧,而且深远地影响于后世。陆游说得好:“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4.
一字诗。我国著名朦胧诗人顾城曾写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通篇只有一个字:“网。”它高度概括了“生活”丰富复杂的内涵,形象生动地道出了生活中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有朋友将《论语》中有关《诗经》方面的内容,以《孔子教诗》为题,攒成短剧的形式,现征得朋友录之于下,以为教师佳节的礼物,以飨读者. 孔子立于庭院之中,沉吟道:“诗三百,诗三百.若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作诗的人,思想纯正,没有邪念呵.’”(子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为政) 这时,孔鲤快步恭身穿行庭院. 孔子:鲤儿! 孔鲤:(恭身应答):爹爹! 孔子:鲤儿,你学诗了么? 孔鲤:还没有. 孔子:鲤儿呀,不学诗,说出话来就不会得体了. 孔鲤:是,我这就去学.(下)(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  相似文献   

6.
文本与阐释     
所谓“文本”(text),就是我们可以阐释、解读的对象。它可能是一个故事,一首诗,一段铭文,一种民间风俗。比如,民间广为流传的《四喜歌》:“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就是一个文本。你如何对它进行解读,这取决于你的学识、眼界和趣味。在我看来,《四喜歌》表达了科举时  相似文献   

7.
诗仙: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诗圣: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诗魔: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分地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成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诗鬼: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宋魏庆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几位唐代诗人的别称@聂小欣…  相似文献   

8.
“80岁的老人,8岁的诗。”这是一本老年杂志对圣野爷爷曾经做出的形象的概括。这位“老小孩”最大的快乐就是和诗交朋友。 近几年,爷爷每个星期都要去上海光复西路第三小学的玉兰诗社去上课。教孩子们写诗,读孩子们写的诗都成了他最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9.
诗的语言是最概括、最美的语言。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生物教学中,教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诗,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诗的韵律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由此产生积极的思维,对加强记忆十分有利。有些诗,在语文课中虽已学过,但在生物教学  相似文献   

10.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古人所谓的人生四大喜。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和社会的发展,对喜事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从我家三代人的婚礼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诗的散文美”和“诗是生活的牧歌”是艾青诗歌的两大美学支柱。于其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是“诗的散文美”的一次成功实践,不如说正是《大》的成功创作,促成了“诗的散文美”这一命题的提出。《大》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从艾青对“诗的散文美”的阐释中,可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叙述姿态、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诗《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一句中的“花朝”,到底指什么?课本未加注。一般教参将这句翻译为“每当良辰美景的时候”。由于“花朝”未解释落实,这样的翻译就给人一种模糊印象。有的教师讲为:春天的江水,鲜花盛开的早晨,秋天的明月,美好的夜晚。“花朝”在这里被解为“朝花”了。其实,“朝花”一词,在古代是指花朝节。明代田汝成《熙朝乐事》:“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  相似文献   

13.
岳泽和 《语文知识》2001,(12):66-67
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把《滕王阁序这》“四美具,二难并”中的“四美”注为:“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把“二难”注为:“指贤主,嘉宾。”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把“四美具,二难并”译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  相似文献   

14.
“诗眼”是古代诗人、诗论家对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经验的理论概括。何谓诗眼,古人说法不一。清人刘熙载的看法较为圆通和恰切:诗眼不只是“某字工,某句警”,而且是与全诗主旨有内在联系的“神光所聚”之处。诗眼即诗的眼目,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警传神的地方,是“一动万随”、能够揭示“全诗之指”的关键所在。它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警句,都无不与整首诗  相似文献   

15.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科学地总结了文学史的经验,明确提出:“诗要用形象思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毛主席关于形象思维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十分深刻而又概括地说明了诗歌创作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诗象其他  相似文献   

16.
“棱汁”是方东树用来概括诗法之妙的一个很独特的范畴。所谓“棱汁”,概括了由叙、写、议三法交织错综与次序变化而呈示出来的文法特点与审美效果。方东树以“棱汁”为诗法的重要范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大类,并且对这四大类诗的内容作了简括地叙述。他自己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两种诗,一种是讽谕诗,一种即是闲适诗。前者是“所适所感,关于美刺比兴者”,表现了他“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之道,所以得到了他的重视;后者是“知足保和,吟翫情性者”,表现了他“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之道,故而他亦很重视。至于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於咏叹者”,作者在《书》中并未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而杂律诗,“或诱於一时一物,发放一笑一吟,率然成章者”,“非平生所尚”,他说,“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相似文献   

18.
人得意而忘形,但若莫忘德忘责倒也无关紧要,重要的问题是千万别失意“忘形”。人生得意无非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失意呢,在考场,在官场、名场、利场、情场,甚至于在市场都处处有失,古人不是有诗曰“不如意时常八九”  相似文献   

19.
“横看成岭侧成峰,高矮胖瘦各不同。不识老师真面目,只因身在此班中。”好诗!好诗!诗中所指的“老师”,乃我班“四大天王”也!  相似文献   

20.
二、关于比、兴的问题 《诗经》的表现方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赋、比、兴”之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大序》称“六诗”为“六艺”。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风、雅、颂,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后世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