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读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求同存异"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传统教育领域中有所体现,但在当今小学数学类比教学中则要追求"存同求异",在师生明确基本教学宏观大方向以及知识内容的共同基础之上追求微观细节变化,强调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丰富化、实现更多类比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4.
"比较思维法,是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其差异,求异存同的思维方法."因此比较在学术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好方法.同样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比较也不失为一种扩展思路,增加深度,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本文将对两位资深政治老师对该方面内容的讲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这两位老师是如何做到"同"于内容、"异"出精彩的。一、异曲同工,同样精彩1.教学理念上的一致性。两位教师均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以此为中心发展到高中政治教学当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特别是高三的复习教学中,将同类问题通过"存同求异"的比照分析和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可以大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方法指津 比较阅读的基本要领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通过比较找出共同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通过比较归纳出各自的特点,揭示个性特征。比较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8.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益及教师专业成长。"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教学智慧的碰撞,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9.
中职数学教学有"同"与"异"两个方面特征,"同"的方面包括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数学课程的辅助地位,教材、教学内容,教师的状态;"异"的方面包括学生差异、专业差异。处理好中职数学教学的"同"与"异",要化"同"为"异",要"异"途"同"归。  相似文献   

10.
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数学活动、数学思维的训练也离不开对这些联系与区别的理解、辨析与应用。数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但绝不可以轻视"求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是引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很有效的策略之一。异中求同则易通,同中求异方为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通了,才有可能转化为能力,才有利于提升能力,最终才能真正达成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大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孙书静 《湖南教育》2004,(23):37-37
三忌 1.忌千人一面 "世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同样,孩子有不同的特征与表现,班主任的评语也应有针对性,应恰如其分,在同中求异,异中见"真功"。班主任均感到优生与后进生的  相似文献   

12.
蔡芝清 《语文天地》2013,(14):38-39
很多中学生的思维属于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的新课题。之所以说它"新",是因为这种训练要求反常规,走新路,标新立异,求异存同。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针对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求异思维是相对于求同思维而言的,它和求同思维都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求同思维重在"同",而求异思维重在"异".求同思维是从已知的条件和目的中寻找惟一答案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它只从一个方面去思考,每一个思考步骤都指向标准答案.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是指从多方推测、假设和构想中来试探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它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去寻求答案.传统的教学太重视求同思维训练,重视标准答案.其结果是学生只知继承前人的知识而没有创新的冲动.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4.
正同课异构活动是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学个性,从而真正的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下面是通过对比和分析两节同课异构课中的教学过程设计,探讨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沟通发生的动机和动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沟通是指教育与受教育之间通过有效语言和其他方式,运用合理协调方式达成互识或形成共识的一种人际沟通。教育沟通的动机有两类:求同存异和求异存同。“异”或矛盾是重要的。具有动力学意义。导致教育沟通发生的“异”条件或动力主要有身份差异、角色期待差异和视界差异等。  相似文献   

16.
初中综合文科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之间的重叠现象是课程改革实验区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给广大教师带来很大的困惑.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尽管两门课程在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学实践中存在重叠现象,但重叠内容在逻辑框架、呈现方式、侧重点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现象恰恰体现了两门课程在公民教育这一大目标下的相互补充、存同求异、和而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同课异构"遵循新课标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个性化及人性化教学的体现,且坚持开放性、真实性相结合的实施原则,采用集体智慧和个人反思相结合的策略。如若一味求异则容易走进脱离教学目标盲目求异、脱离教学目标标新立异的误区。通过以上两个方面误区我们不难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同课异构"活动中,处理好同与异的关系、把握好"异构"的尺度是个技术活。  相似文献   

18.
宋彦 《山东教育》2012,(29):20-21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的课例不同的构想,可以是一个人的,可以是两个人的。从教学理论上来讲,"同课异构"追求执教人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设计上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教研方式上来讲,"同课异构"能够促进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育效果。这里讲的是我一个人的"同课异构",是基于我的一次区级教学展示课,这节课讲的是九年级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如果依照常态课汇报,最起码对不起来听课的老师和学  相似文献   

19.
同课异构强调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把控与教学方法的设计,主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照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时内容的不同处理与教学实施策略,优化拓展教师教学思路,凸显教师个性化教学,重构课堂教学实践,提升课堂效率.在人教版教材"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这一节第一课时"水的电离"中,两名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同课异构是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教研活动。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本文尝试从"同课异构"的心理基础和价值追求两方面对其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