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彩红 《教书育人》2013,(13):52-53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预习。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上课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主学习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预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课堂学习的铺垫。然而,目前存在着有的教师不加指导地布置预习,对预习内容不加选择,将预习当作是完成习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本着学生主体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适度原则,深入分析当前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预习作业布置、合理利用批注、加强监督指导等方式,提升学生预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徐红 《考试周刊》2014,(95):32-32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预习是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重要过程。但是事实上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预习工作作很好的指导。一方面,教师的预习作业布置得不够科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学生不够重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教师布置的课下预习作业纯粹是在浪费时间。现如今,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不太高,这一直困扰小学语文教师,这些源于学生课下没有好好预习,教师没有办法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学效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预习,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对课文的自学.究竟是把预习放在课外好呢还是放在课内好呢?我们认为:课内预习效果较好.其理由是:一、课内预习能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培养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计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假如教师只布置几道抄抄写写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外去做,显然达不到预习目的.在课内预习则不然,老师不但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而且可以随时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预习,使学生学会预习,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布置预习时要细化指导.落实各项需要做到的内容.课堂上要有检查反馈环节。如此常抓不懈,学生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是自能读书的起点。最终.学生将学会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张金凤 《中国教师》2011,(22):36-38
<正>自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每位教师都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当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困惑,制约着我们改革前进的步伐。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观点,与大家商榷。问题一:不重视预习。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往往就一句话:预习第几课。没有具体的预习任务,没  相似文献   

7.
王栖 《现代语文》2014,(3):67-68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上好高效语文课,必须注重课前预习。而在实际教学中,预习存在着诸多弊端:学生有的偷懒不预习;有的蜻蜓点水式预习;有的方法简单,没有效果……教师有的纯粹忽略了预习环节;有的笼统要求学生,不着边际,无明确要求;有的布置流于形式,不落实检查……学生和教师对语文课前预习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2001年,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对历史与社会教学进行大胆创新,提出了“发现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教学方式。基本做法是:(1)学生预习课文——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但不给任何指导和提示。(2)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预习状况写出自己有疑问的或不懂、不理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然而,目前预习环节问题多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预习缺乏指导,缺乏方法,往往是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至于按怎样的思路进行预习,学生是不太清楚的;另一方面,中年级的预习要求与高年级的预习要求如出一辙,于是,学生懵懵懂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学生做好物理课前预习 ,是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多年来 ,不少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 ,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有的如看小说、翻连环画似的一带而过 ,有的用预习英语的方法来读物理 ,死记硬背 ,不重视将现象与概念、规律联系起来 ,或照抄预习题答案。这样的预习达不到预习效果且收效甚微。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指导和培养。一、列出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可帮助学生在自学预习中有目的、有方向、有头绪地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自学理解 ,对提纲中感到疑难的…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很重要.但在实践巾笔者看到大多数学生对预习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到位,预习常常流于应付,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根子还是出在教师的引导上。很多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要求不清晰,方法指导空泛,作业布置练习化,造成学生预习主动性、积极性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2.
邵海平 《甘肃教育》2009,(13):45-45
当前,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存在诸多弊端。首先来自于教师。有的教师忽略了预习环节,或笼统要求学生,或预习作业的布置不切实际,盲目贪多,且不落实检查。其次在于学生。有些学生缺乏主动性,其预习盲目无序,不细致系统,没有效果。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须找准着力点,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是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一条途径。审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预习环节,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单词跟录音机拼读,听录音跟读词句、课文,家长签字。这使得学生的预习结果不能与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合作学习、情景交际紧密联系,降低了预习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体系改革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与加强。那么教师就会在课前进行预习作业的设计,一方面帮助学生预习当天所学的课堂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批改,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针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布置预习作业多样化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廖艳利 《广西教育》2014,(41):101-101
正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会给学生布置诸如背诵新课单词、试读新课文等预习任务,但往往没有给予学生有系统性的、针对性的预习指导,因此,预习的作用和优势难以得到发挥。那么,初中英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一、科学设计预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趣味性、针对性、可接受性的原则,科学设计预习内容,避免预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重点从预习存在的问题以及预习的内容进行阐述,通过加强对初中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和强化教师预习反馈两方面,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搭好学生英语阅读的"起跳板",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如何落实物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本人通过对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考察和学习,颇有启发.要想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有效课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只有通过课前预习才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合作学习中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使所有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多年来,不少学生不重视课前预习,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有的类似看小说、翻连环画,一晃而过,有的用预习英语的方法来读物理死记硬背,不重视将现象与概念、规律联系起来,或照抄预习题答案,这样的预习达不到效果或收效甚微,那么应从那些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指导和培养.  相似文献   

18.
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很多,但主要还是布置预习题。如何设计预习题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出预习题的时候,教师对为什么要出这个预习题,出这  相似文献   

19.
预习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预习做得好,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认真布置预习的内容,还要有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提问解答法。布置预习时,教师先按照课文的脉胳,设计一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较好地预习课文。设计的思考题,一要新颖,能体现课文的重点;二要符合作者的写作思路,有一定的顺序。不要出一些晦涩难理解的题目,免得学生在预习时走入迷途。我在指导学生预习第七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设计  相似文献   

20.
预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落实学案的过程中,存在着致使英语预习的完成情况落实不到位的各种现象。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教师方面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细化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提供预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