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不少人还将其作为座右铭.然而.熟知并不等于真知。宁静何以能致远?其中的道理未必所有人都已“参透”。在当今社会存在一定浮躁情绪的情况下.有必要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举手回答问题是我们教学中习惯成自然的课堂学习行为。但是,正如黑格尔曾经说的,“熟知”往往并非“真知”。一切理所当然的东西都逃避了理性的反思,反而成为一种盲目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理想乃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然而 ,“理想”却是一种人们所熟知但不一定真知的生活现象。通过哲学的深入思考 ,我们才真正懂得理想根源于和表现着人的能动本质 ,并以相对理想和绝对理想的形式在人们的生活和实践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旨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这就要求在“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基本问题上实现从熟知到真知的飞跃,从而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升到新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爱国辨     
爱国辨萧焜焘爱国主义好像是不言自明的,何须加以辨解?但正如黑格尔所言:熟知并不等于真知。愈是家喻户晓、人人视为当然的概急,其真实含义往往模糊不清。因此,同声高呼“爱国”,各人意指却不尽相同。是以何清爱国?不可不“辨”。一爱国主义是一个政治性术语,关于...  相似文献   

6.
当引入"熟知"与"真知"的概念后,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标志可以简略地说成将学生发生认识的"熟知"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生认识的"真知"过程。然而,教材编制受到的最大限制是依据知识发生的比较直接的途径,很容易造成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直接将知识传递于学生,客观上形成了学生犹如计算机"下载"文件的方式发生认识。这是倾向于"熟知"的教学设计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拘泥于教材上提供对于知识的表象上的描述,深入知识本质,创造性使用教材,从而做到"用教材教,非教教材"。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课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往往被归结为教材内容重复且缺乏时代性、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和教学能力的欠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认识上有偏颇等。这些看法都是有道理的。但也存在不当之处。思想政治课教材重复是必要的,教法本身不分好坏。学生认知的特点是并非“真知”的“熟知”。走出思想政治课困境最终要靠每一位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和学生认知状况并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两课"教学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两课”教学根本好转,首先必须辩证处理熟知与真知,超验与经验、和谐与精神的关系,并以和谐为导向,以唯物精神、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础,力促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某某老师很严”、“某某老师抓得严”、“某某老师管得严”。可见,“严”在班级管理中的确有不同凡响的作用,严是一种导向,严是一种方式。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我体会到单是严或一味地严不一定就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严中有宽,宽中有严,两者密切地结合,相互渗透,有机地统一,在班级管理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绝大多数班主任老师都倡导“严”,无严无以成班。“严字当头”,“严师出高徒”,是这类管理的理论基础。在管理工作上严,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地严,实行“计划经济”,统得过死,就失…  相似文献   

10.
写“真知”     
作文要重视“真知”,要把“真知”写好。 什么叫“真知”?这是传统哲学讨论“知”与“行”关系时用的一个概念。“行”指行为,实践。人们在自己的“行”中获得的感知、认识,情感体验等就叫“真知”。也就是说,“真知”是我们的亲身感受,不是“二手货”,它最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要求,发扬学校“生活教育”特色,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心灵”的原则,分“真知、真懂、真信、真用”四步走,创新开展了“八荣八耻”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真知——就是让孩子们真正熟知“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为此,学校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即学校推出一个“八荣八耻”专栏;红领巾广播站每周推出一期“八荣八耻”节目;音乐教师教唱一首“八荣八耻”歌曲;班…  相似文献   

12.
真知,是任何意义理论的核心问题,追求真知也是人的意识活动的最根本动力。但是“真知”的显现是否真为真知,在什么意义上为真知,如何取得真知,最终能否取得最后的真知,却是意义理论中最困难的问题,也是各种意义理论的最大分歧点。皮尔斯的符号现象学理论之所以值得进一步研究,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可以清楚把握却又层次复杂的、不同于实用主义的真知观。首先,意义活动是追求真知的;第二,每个符号再现,不可能全真,也不可能全假;第三:正确的意义追求,需要符号活动延续,成为一个社群的一致意见,就出现了“社群真知”;第四:因为社群没有边界,符号文本的无限衍义,就能逐渐迫近理想中的真知。  相似文献   

13.
“探究协作”:课堂教学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的“一对一教学式”到赫尔巴特的“班级授课制”,再到今天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懈努力、不懈探索的足迹。然而,颇为意味深长的是,今天我们在给学生授以真知时,却把人类得真知的历程和认知方式丢弃一边,全然漠视人对真知渴望的本性及探求精神,甚至用一种几近与人之本性相对立的方式(授之以鱼)去主导课堂教学,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教育走向困境的症结吗?今天我们在改革教育教学的时候,它的最终落脚点应该在课堂教学。因此,今天的课堂教学应当还“人之探究”之“本性”,协作以求发展之“本源”,“创新”以…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然而,高徒并不是严的必然结果,严、可能出高徒;也可能出不了高徒。因为有不同的严。前不久,曾看到一则报道:一位老师因为学生不注意听课,就拧学生耳朵。结果,用力过猛,把学生的耳朵拧坏了。当然,这位老师受到了处理。然而,这位老师却说他拧学生的耳朵,是出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里,我们且不分析这个老师的“严”所包含的心理成分,单就“严”的后果来看,就叫人有点害怕。我想,如此之“严”,非但出不了高徒,恐拍会出几个身心不全的人。因此,如此之“严”万万提倡不得!怎样的“严”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呢?首先,我们提倡的严,应当以爱为前提。自  相似文献   

15.
张有东 《湖北教育》2003,(22):62-62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实践与创新的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由此可见,实践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工作是学  相似文献   

16.
王桂英 《山东教育》2002,(28):25-25
一、突出“严” 所谓“严”,要有“格”的限制,这种“严”要求能鼓舞人、激励人进取。要严中有情.严中有信、严中有章、严中有爱。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与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结合起来。“教不严,师之惰。”道出了“严”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具有奠基性质。只有从“严”要求,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注重“勤” “勤”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所谓“勤”,就是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对班级的一切和局围的事物都要多走走,多看看,多问问,多想想,多查查。熟悉情况,把握全局。甚至对个别学生思想深处的变化,也能洞察秋毫。只有做到“勤”,才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不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这首出自南宋大家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后两句最为出名,巧妙地为我们阐述了一个熟知的道理——"实践出真知"。  相似文献   

18.
吴振利 《人民教育》2013,(Z1):30-31
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成为骨干后,就很难再见实质性进步,专业发展上的超越与突破变得非常困难,开始步入了专业的"发展高原期"。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中小学教师此时仍然年富力强,他们完全有条件和能力继续成长,迈向"教育家"的境界。笔者认为,中小学骨干教师要想再跃升,需要谨记和深识如下三题。"熟知非真知"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值得中小学骨干教师深牢记"熟知非真知":学会打破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是伟大的至理名言。成功的管理经验也告诉我们,机构职能的运行,规章制度的落实,管理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严”字,“严”即认真也。“严”从哪里表现出来?它的威力只能从“格”中显示,“格”即规矩也,章法也。而“严”于“格”中,“量”化管理才能得以实行。有了科学的管理,才能有希望培养出跨世纪的四化人材。  相似文献   

20.
实践出真知     
人的知识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自己头脑里先天固有的,还是后天的实践获得的,这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种世界观历来斗争的焦点。二千四百年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唯心论的祖师爷——孔子,不就拼命地鼓吹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吗?而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也极力地鼓吹什么“天赋”、“先知”,把人的知识说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先天就有的。这完全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实践告诉我们:人的头脑只是一个加工厂,一切真知都是直接经验发源的。在这里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