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新时期深化真理标准的认识要把握四个重点:一要明确真理和实践是发展的观念;一要明确真理和实践是发展的观念;二要明确客观真理不仅存在,而且具体;三是明确实践活动是人类高级的感性活动,与经验有着本质的区别;四要明确实践应该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薛耀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44-46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哲学领域进入了一个相对沉闷的时期。在以复杂性为标志的当代科学实践形态面前,科学哲学的解释资源似乎显得十分贫乏。人们甚至担心:科学哲学是否还有未来?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不稳定的特征,合理性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合理性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有着定向、调整和评价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合理性还有助于澄清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数量与质量、先行与同步、精英与大众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当代人类实践的消极的反主体效应所引发的种种人类生存困境及“全球性危机”,迫使人类深刻反思实践的合理性问题。实践合理性问题的实质是依据科学合理的理性观和价值观对具体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价值和意义的反思、评价和规范。具体来讲,真正合理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真、善、美三个基本尺度,以达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单新涛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4):11-14
教师思维是教师展开教学行为的内在决定因素.深受中国经验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经验思维成为教师教学生活中的主导性思维方式.基于教学实践立场的考察发现:经验思维对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然而,它自身所具有的有限性、重复性、非批判性等局限性,却与教学实践所本应具有的理性精神、反思性诉求和创造性品格格格不入.教师需要辩证地看待经验思维,并寻求思维方式的多元共生与融合互补,以提升教学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持实践唯物主义的居多,虽然在实践唯物主义内部还没有达成一致,但在总体上这种理解方式还是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他们认为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之所以这种理解能被多数人所认同,是因为这种理解形态具有合理性,它对哲学文本的理解最大限度的符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这种最大限度的符合就涉及到了理解的限度问题。文章剖析了各种理解形态的差异,从中引伸出实践唯物主义理解形态的合理性,进而从实践唯物主义理解的限度谈其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李校利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4(4):78-83
真理论有别于本体论,真理没有本体论意义,给予真理以本体论意义将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把真理定义为客观真理和具体真理的统一,存在许多逻辑问题。真理只能被定义为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12.
翁伟东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3,17(1):33-37
长期以来,民事诉讼中以“客观真实”为证明要求具有明显局限性,确立以“法律真实”为证明要求因其现实意义、可操作价值而更具合理性。追求客观真实作为一种司法理想应是证明目标而非证明要求。而法律真实是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是具有高度盖然性的相对真实,人民法院应当据此依法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13.
14.
杨玉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5):34-37
奥斯汀认为,陈述与世界之间的符合关系是一种约定的符合关系。如果某个陈述实际上所指示的历史事态,与用于做出该陈述的语句所描述的事态类型足够相像,该陈述就可以被看作是真的。奥斯汀的这种约定的真理符合论是一种弱化的、精致化的符合论,它避免了传统符合论的模糊性,又避免了强符合论的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5.
科技实践具有双重效应,减少、消除其负面效应是构建科技实践主体理性的前提。这种构建应遵循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的统一,“求真”与“求善”的统一,工具理性与全球价值理性的统一,它有助于我们全面准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16.
卢剑明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4):47-48
科学自产生以来,就意味着"真知",即绝对正确的终极知识。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科学更是得到发扬光大。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界、哲学界却出现一股否定科学真理性的潮流。但是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他们误解或混淆了科学与科学理论。只要对科学与科学理论作出准确的界定,这些理论将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17.
段嫚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1):59-63
认知语言学对于隐喻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隐喻是概念体系构成的基本方式,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隐喻性思维在认识论上具有的本体论特征。是我们理性思维生长的起源,是构建世界的基本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论证了传统真理观在隐喻解释上的困境。并指出在语境下研究隐喻语义真值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在真理观问题上,亚里士多德的“符合论”真理观.即外延真理曾一度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海德格尔真理观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揭示出了亚里士多德真理观存在的缺陷。我们通过对中国哲学思想的考察,发现中国的内涵真理可以弥补其缺陷,而且二者的融合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9.
马拥军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生活比认识更基本 ,思维的真理性在于生活 ,因此 ,与单纯的认识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不同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认为感性第一性 ,思维第二性 ,虽然他把感性仅仅理解为生活的感性 ,即感性直观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赞同费尔巴哈的这一观点 ,但把感性由感性直观改造为感性活动 ,即实践。所以 ,在唯物史观中 ,思维的感性性质与真理的实践标准同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