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一名体育记者.要热爱体育.使自己逐渐成为体育内行。对所负责报道的体育项目.要用心去研究它.对其他体育项目也要有所了解。它会帮助你与教练员、运动员有共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廖平 《新闻导刊》2004,(4):53-53
对于参与奥运会采访的记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次心理上的艰难跋涉。20天的奥运采访,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人数大概有10000人左右,采访奥运会的记超过10000人,可以想见,这其中是怎样一种新闻竞争。正因为竞争激烈,所以什么事都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3.
要把稿件写得充实,关键得有丰富的材料,而丰富的材料来自哪里呢?这就要记者、通讯员到发生新闻的单位、地方去了解,有计划地去进行材料的搜集,这就是采访。“先搜集材料,越多越好。”(老舍语)日本一位著名的记者这样说过:“要写一百行的报道,就要积累两千行素材。如果用一百行素材写一百行报道,就会失之肤浅。想写出深刻的报道,必须用两千行素材垫底。”(辰浓和男:《用脚去寻找》)采访技巧,是新闻采访经验的结晶,是记者智慧地获取新闻材料的一门学问。新闻界的行话说:“七分跑(采),三分写。”采访是新闻报道的第一道工…  相似文献   

4.
尴尬生存:隐性采访的历史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是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迎合了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有着特定的历史作用。隐性采访不仅使报道更加深入、有现场感,而且成为“揭露黑幕”的杀手锏、成为“新闻监督”的利器。  相似文献   

5.
广播新闻较之于其它载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和“活”。比之报纸,现场感强,音响的运用使听众感到真实、可信;比之电视,制作程序简单,传输迅速。所以,重大的现场报道最能体现广播新闻的优势,这也就给从事广播新闻采写的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对新闻更强的敏感和“临战”的镇定,倚马可待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问世和发展 ,网上购物、网上求诊、网上上课、网上演讲、网上招聘、网上征兵、网上征婚、网上贸易、网上订票……已在全球兴起 ,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说 ,仅在(1997年)7月5日一天 ,“火星探路者”的环球网网址就收到了1亿次访问 ,造成互联网络交通堵塞。因特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向追赶时代潮流的新闻记者也不甘寂寞。一种全新的采访方式———网上采访 ,在他们敲击键盘中也出现了。它不仅成为一种时髦 ,而且成为必须。在今天的美国 ,电话、电脑、因特…  相似文献   

7.
8.
9.
贾彧 《中国广播》2004,(10):6-8
采访奥运会回来,我一直想找张希腊的图片给电脑做屏保。然而,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曾经有人说,如果只用一张图片代表希腊,那一定是帕提侬神庙;如果出一本图片集展示希腊,那帕提侬神庙一定是封面。然而,2004年的这个夏天,当雅典迎接久违的奥运回家,又将送她去北京的时候,在一个中国记者眼中,帕提侬神庙不再是希腊惟一的首选画面。  相似文献   

10.
(一) 我们平时在编稿中发现,有些同志抓新闻不错,但写出的东西不厚实。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材料不足。而产生这个问题又往往是因为采访前准备不足。因此,我们在采访之前,要尽可能地把该考虑到的问题都考虑到,这是采访切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当5年前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香港会展中心的中英政权交接仪式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陆海空三军分别从陆地、海上和空中进发,于公元1997年7月1日按照《驻军法》准时进驻到香港的14座军营,开始履行香港防务。5年过去了,驻港部队的表现如何,世人无不关注着。迎着维多利亚港湾温热的海风,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的“中央与军队新闻采访团”一行10人,于今年6月3日抵达香港,走进紫荆花盛开的驻港部队军营,开始了紧张的采访活动。采访团成员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  相似文献   

14.
杂谈采访     
  相似文献   

15.
蔡迎东 《记者摇篮》2004,(10):38-38
所谓电话采访,就是记者或编辑在办公室或其他场合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取得联系,向采访对象调查了解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近年来,电话采访在广播新闻的同期声采录和电视的画面处理中得到较多应用。可以说,电话采访已成为通讯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采访手段。但从新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新的传媒,随着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如今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采访、写作和编辑也成了新闻业务中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网  相似文献   

17.
一、交叉采访 记者到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采访,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往往可以发现好几个新闻线索。对这些新闻线索,不外两种做法:一是单打一,采访完一个线索,再采访另一个;一是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集材料。待到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这后一种做法,叫作交叉采访。 交叉采访当然得有一个条件,就是采访对象能够为你交叉的任务提供材料,否则纵有交叉愿望,也不能实现。在一般情况下,几个新闻线索发生在同一单位或同一地区,是有可能交叉进行的,因为…  相似文献   

18.
19.
在新闻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采访对象知名度愈高,这条新闻的价值就越大。所以,当记者的总想采访名人,以便使自己的报道播、发于重要时段或版面。然而,名人们要么公务繁忙,要么被身边的警卫团团围住,采访他们,谈何容易?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难得的机遇,出色地完成对名人的采访任务呢?经验丰富的记者们大都有这样一个共同感触:仔细琢磨好采访时的第一句问话,力争有一个漂亮的开场白,这对整个采访来说,如同初战告捷,即奠定了整个战斗胜利的基础,作用至关重要。采访名人时第一句话应该问些什么,这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及其学识、性格、心…  相似文献   

20.
吴晓 《新闻世界》2013,(9):18-19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新闻写作的前提。一篇好的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采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在采访中,记者只有掌握了好的采访技巧,才能在采访时得心应手,获取想要得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本文主要分析新闻采访的特征,并据此对新闻采访的技巧做了探讨,以期对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