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文学》八六年第三期刊登了李国涛同志的文章《小说里的“有意味的形式”》,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似乎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故此不揣冒昧,写了拙文,以述管窥之见,求教于批评界。要谈小说里的“有意味的形式”,首先应当搞清楚克莱夫·贝尔的这一命题真正含义是什么。李国涛同志的文章中对此作了一些解释,他的理解大致是不错的。但是我想指出的  相似文献   

2.
曾文渊同志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学流派》(《文汇报》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三日)一文中公开提出“山药蛋派”这一流派并初步分析了它的特点,肯定了它的创作倾向。接着李国涛同志在《且说“山药旦派”》一文中对“山药蛋派”的形成、发展和特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并且提出了这一流派将继续“流”下去的主张。刘福林同志在他的《“山药蛋派”还能“流”下去吗?》一文中,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随着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化,“山药蛋派”“已经失去了发展的客观条件”、“后继乏人”,“正在走向凋零或变种”。我感到固然李国涛同志在《且说“山药蛋派”》中对  相似文献   

3.
以赵树理同志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虽然几经沧桑,但终于能够走过三十多年曲折的道路,发展到今天,说明它符合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是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的。关于“山药蛋派”的创作经验,自李国涛同志的《且说“山药蛋派”》一文发表以来,特别是在《山西日报》、《山西师院学报》组织的关于风格流派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原文】"黑板与白纸"的精神李国涛①2004年12月3日数学大师陈省身逝世,他走完了93年的人生。自那时以来,纪念他、介绍他的文章很多,电视上的报道也多。不懂数学的人要想多谈陈省身是困难的,也是不  相似文献   

5.
我的《“山药蛋派”质疑》一文发表以后,引起了许多同志的关注。艾斐、程继田和李国涛等同志还分别撰文表示了不同意见。这至少表明,我的抛砖引玉的目的已初步达到。为了推动问题的深入讨论,我以为有必要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借以答复同志们的商榷。既然讨论的是文学流派问题,似乎应当对“流派”这个术语立一界说、定一标准。自然,这绝对不是想把研究手段变为标准范畴,只是因为文学史上区分流派的尺度不止一二,  相似文献   

6.
“求同存异”这个词,新旧《辞源》、新旧《辞海》均未收,《现代汉语词典》收了而无书证,《汉语大词典》收了.有书证。第一条书证是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中美苏关系问题时说的,第二条是1965年3月23日《人民日报》上的话。 第一次使用“求同存异”这个词的,是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这次讲话,《陈毅传》上有这样一段记载——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蠡测贾岸,张永昊,刘树芬(《临沂师专学报》编辑部,中共莒县县委宣传部)把《文心雕龙》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是以1914年黄季刚先生开始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为标志的。龙学经过几十年发展已蔚为大观,终于成为一门当今的显学,无...  相似文献   

8.
作 家 档 案 张洁,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幼年丧父,从母姓.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自1978年在"伤痕文学"大潮中以一篇《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之后几十年间笔耕不辍.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太阳》《无字》,小说、散文、随笔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相似文献   

9.
评赵彦昭     
赵彦昭是唐中宗李显时的一位宰相。因他担任宰相时间很短(只一年多),加之在政绩上也无大的建树,所以《旧唐书》和《新唐书》中他的传都很简单,后人研究他的人不多。李鼎文先生在《谈唐代赵武孟赵彦昭父子》一文中(见《甘肃文史丛稿》),张浩廉先生在《五松园和它的主人赵彦昭》一文中(载《张掖师专学报》1986年第一期),对赵彦昭这个历史人物作了一些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无单放货的责任属性入手。研究无单放货责任的时效问题。无单放货在一般情况下构成违约和侵权的竟合。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只能构成侵权。侵权之诉和违约之诉的区分与无单放货诉讼时效并非毫无关系。如果是违约之诉。则无—例外的适用《海商法》的—年时效;如果是侵权之诉,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与海上货物运输有关的。使用《海商法》的一年时效,与之无关的则适用《民法通则》的二年时效。  相似文献   

11.
在1946年11月至12月"制宪国大"召开期间,《大公报》连续发表多篇社评,就制宪中许多问题进言献策,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大公报》的部分建议得到了大会采纳,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从条文上看是一部比较民主的宪法。然而,国民党并无真正还政于民的诚意,《大公报》呼吁的民主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相似文献   

12.
杨伯峻先生曾撰《论语词典》,归纳“毋”在《论语》中有三种用法(参见《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6页)。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阅读《论语》有很大助益。只是有一种用法笔者认为采用传统之见不妥,特提出来一议。杨先生指出,《论语·子罕第九》“毋意毋必”中的“毋”同“无”,是表示禁止之副词。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看法。朱熹集注云:“毋,《史记》作‘无’,是也。”刘宝楠《论语正义》亦说:“毋者,禁止之辞。”所以这里的“毋”同“无”,表禁止,是流行已久的传统之见。这种看法对不对呢?还  相似文献   

13.
《论语·述而》文中有“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对孔子“五十以学易”,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否定孔子“五十以学易”。台湾钱穆先生于其《论十翼非孔子作》一文中说:“《论语》无孔子学易事,只有‘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条.据《鲁论》‘易’字当作‘亦’。古人四十为强仕之年,孔子仕鲁为司寇将近五十,他在未仕以前说,再能加我数年;学到五十岁,再出做事,也可以没有大过失了,这本是很明白的话。《古论》上妄错一易字,便附会到‘五十以学《易》’等等说话。”  相似文献   

14.
《文史知识》1984年9月号上刊登一篇题为《从状元到资本家的张》的文章,其中谈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张迫于父命再次进京参加会试。他本来已无信心,却不料高中一甲一名,循例授翰林院修撰。”(文中重点系笔者所加)对于张在清季光绪甲午年高中状元一事,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在《青年一代》、《书林》等通俗读物上发表的一些有关张生平的文章也大都持类似观点,或者说他原来淡泊功名,或者说他那次参加会试本无信心,完全是任者个人超众的文才而春闱连捷,殿试夺魁。然而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  相似文献   

15.
《集宁师专学报》2016,(4):18-21
《春秋·桓公十五年》"三月,乙未,天王崩",《庄公三年》"夏,五月,葬桓王",周桓王自薨至葬历时凡七年。历代学者对经文中的"葬"字有两种不同的说解,一说是缓葬,以《左传》为代表;一说是改葬,以《公羊传》为代表。此两说,各以为是,至今无定论。从《春秋》经传字例、《春秋》经传书法、周王室在东迁后的政治经济情况各方面考察,缓葬之说既符合《春秋》经义,也符合当时周王室实际。  相似文献   

16.
关于汉高祖刘邦的生年,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中均无明确记载,以后的史家在为这两部史书作注时才加以说明,但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南朝宋人裴駰在《史记·高祖本纪》“集解”中引西晋人皇甫谧之语:“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秦昭王五十一年即公元前256年。一是《汉书·高帝纪》(下)注文中“臣赞·所云:“帝年四十二即  相似文献   

17.
在读2001年第10期《班主任之友》上刊登的杨海敏老师写的《我们眼中的考试》一文时,我发现了一个错误。文中有这样一句:如果我们把考试看作打仗的话,我们需要有大将风度,就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谈笑间灰飞烟灭”。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这样一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在《赤壁赋》中并无此句,也找不到类似的话。所以,说“谈笑间灰飞烟灭”语出《赤壁赋》实属错误。《赤壁赋》与《赤壁怀古》都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赤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代末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生资料组编辑的《中国历代农民问题文学资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一书中,收杜文澜辑《古谣谚》之《隋大业长白山谣》一首,题解说:“可以推断,这首《隋大业长白山谣》,即王薄所作《无向辽东浪死歌》。”1962年8月26日《光明日报》发表陈光崇同志《谈有关王薄起义两首歌谣的题解》一文,对此提出疑议。陈文指出,从《无向辽东浪  相似文献   

19.
《盐铁论》成书时间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盐铁论》是西汉时期汝南桓宽依据盐铁会议纪录编撰而成的一部政论集。关于此书写成的具体时间,史无明载,后人亦无明确意见。今以《盐铁论》与《史记》内有相似之外为线索,分析考辨出《盐铁论》是在盐铁会议后20年左右成的。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与写作     
我在高校教授写作三十多年,创作时间逾四十年,这里就读书与写作问题谈点体会。我从小就欢喜读书,找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也无什么目的与要求。后来长大成人,读书养成了一种习惯。但大部时间用于读中外名著,同时也读一些杂书。有些青年同志问我:“你用什么形式读名著?”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以集中为主。我在一个时间,比方说一年或半年,集中时间与精力研读某名家名作。如鲁迅全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巴尔扎克小说全集和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一年或半年业余时间读完一部名著。这样读.比无目的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