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李安电影哲学的理解方式之一,就是拿起《李安哲学》,再将其电影重温一遍。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近日,电影《孔子》的编剧之一何燕江所著的长篇小说《孔子》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再次引发孔子话题。  相似文献   

3.
2010年史诗巨片《孔子》以2500个拷贝的特大规模投向市场,成为中国当代电影史、文化史上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因为电影题材的特殊性和文化意义上的重要性,自电影《孔子》开拍以来一直成为海内外媒体及公众注意力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孔子》——本土电影的有益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孔子》有着区别于很多大片的严肃与真诚,有内容、有看点、有思考、有诚意。在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强势输出的背景下,影片内容的民族化策略、当代化策略、平民化策略以及制作营销的大片策略,更可以被视为本土电影寻求出路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继承与超越中,史诗片《孔子》再现了一个充满仁爱精神,有着七情六欲,有着春秋大梦的真实孔子,表现出身处乱世和逆境中的"公共知识分子"应有的形象,体现出中国电影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具有鲜明的跨文化传播特质,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争夺孔子     
西方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一向局限于专业小圈子:几个教授教几个学生,让这几个学生以后能教几个学生。他们组成了一个稀有物种,不过有自尊的大学必备。他们的研究对象在学院内都与他人无干,跟学院外的世界更不沾边。正因如此,在中国如火如荼进行了一个多世纪的辩论,突然延烧进西方汉学家的小圈子,倒让我们大吃了一惊:这个小圈子本来是以幽静安宁取胜。更叫人吃惊的是,法国最负盛名的汉学家,被一个比他更年长的同行批评,名字都写到  相似文献   

7.
邹民安 《大观周刊》2011,(29):129-129
以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为例,从美术设计角度赏析电影的艺术形式,美术设计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形式,从而能带给观众以美感享受,导演通过艺术设计,实现了对电影画面的呈现和发展,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电影艺术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胶片市场的萎缩,电影制作开始全面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摄影机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电影制作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门槛。近年来,通过一些价廉物美的数字高清电影摄像机拍摄了很多优质的电影和微电影,使很多有志于电影事业的普通人都能过一把导演瘾,把自己的创意、自己的生活甚至自己的故事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随之而来的数字电影调色软件也铺天盖地地涌现,而且有很多是免费版本,使数字电影的制作如虎添翼。通过对一些调色软件的熟练使用,即使是廉价的电影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也能制作出接近电影画面质感的效果。本文就以数字电影调色为内容,简单分析一下调色的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9.
正电影类电视节目辐射地区广、覆盖人数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不需要进电影院就能观看电影的需求。我国的电影类电视节目市场在2007年之后由于受到版权、资金、市场和网络下载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遇到瓶颈,在节目播出时长、播出份额、人均收视时间、收视份额等方面逐年递减。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电影类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研究,探索我国观众对电影类电视节目观看的内在规律,以期给各电视媒体(电影频道)或电影节目类制作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不姓孔     
严格讲,孔子不姓孔,孔是他的氏,不是他的姓。在他那个时代,姓跟氏是分开的。姓不大变,爷爷姓什么,孙子跟着姓什么;氏经常变,爷爷一辈儿以张为氏,爸爸这辈儿以李为氏,到了孙子,可能就改成以赵为氏了。一个人以什么为氏,几乎可以自由选择,既能以做官的地方为氏,也能以父辈的名字为氏,既能以官职为氏,也能以排行为氏。比如说,张小明的爸爸在郑州做官,那么张小明就能以郑为氏,改叫郑小明。再比如说,张  相似文献   

11.
何磊 《新闻世界》2013,(8):263-264
电影《泰囧》是2012年中国票房市场的最大“黑马”,一部小成本电影能取得如此好的票房成绩,其中的原因值得研究。本文对《泰囧》的成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从中得出一些启示,期望能给中小成本电影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流徙的影像     
相信很多影迷对欧洲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区别都能说上几句,从某些方面来说,对这一区别的了解是鉴别影迷身份的一项聊胜于无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我真不喜欢聊票房。我们能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让电影更有趣、更好看上?我对电影的追求就是俩字,就是好看!好看!好看!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兼具视觉、听觉魅力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在记事或者抒情中将自然景观或人文现象呈现,传播价值取向.作为有效传播手段,电影可以为古村落的推广助力.目前,电影与古村落的相互支撑关系越来越密切,当代电影对传统古村落保护与传承有着积极的影响,传统古村落又赋予当代电影一定的价值,二者之间是一种长期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朱思敏  彭兰 《新闻界》2024,(2):62-72
在视觉文化时代,一种致力于满足视听障碍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电影实践——无障碍电影应运而生。本研究以无障碍电影体验为例审视视障者的“观看”问题,分析他们的声音“景观”建构及其机制,理解他们的影像认知逻辑,并明晰无障碍电影能否实现内容及意义层面的无障碍传播。研究发现,视障者通过无障碍电影形成了视觉观念,他们能透过无障碍电影中熟悉的概念描述、丰富的细节,在心中建构起独特的声音“景观”和视觉意象。视障者对电影的认知理解存在三级“阅读”模式,他们“阅读”层次的不同源于他们对电影的不同期待。视障者建构起视觉心理图景的过程可以从情感、语言、感官、空间维度来理解。伴随媒介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持续审视观看问题,不断反思如何实现真正的无障碍传播。  相似文献   

16.
欧阳丽花  黄楚新 《传媒》2023,(22):32-34
新时代,电影导演立足于时代需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对英雄人物敬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担负”为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传得开、留得住的人民电影。其创作不仅呈现与时俱进的人民性表达,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是“文化强国”赋能下的电影表达。  相似文献   

17.
秦洪伟 《传媒》2016,(20):76-78
本文在阐述景观艺术、电影艺术与意象经济媒介背景与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电影中的地域化景观艺术创意对电影艺术产业的推动作用.提出以具有传媒属性的地域景观规划设计为载体,能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进一步适应和促进我国艺术媒介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18.
自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以来,暴力元素就作为它的先天基因之一自然而然地嵌入在电影的各类型影像表达中。经过沉淀与提炼,含有暴力元素的电影中,发展出了一种能将暴力运用到极致,并将影片触角伸向各大类型片的电影类型——暴力电影。本文主要通过界定暴力电影的电影类型定义,梳理暴力电影的发展脉络,总结暴力电影的美学特征,结合经典暴力电影创作背景、文化环境的简要分析,探索暴力电影这一亚电影类型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挖掘中国发展这一类型电影的可能性与潜在作者。  相似文献   

19.
黄珂 《今传媒》2013,(1):24-26,29
目前国内对日本电影审查和分级问题的研究,仅停留在对其分类等级的简单介绍,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文献。本文以日本电影审查和分级制度为研究点,在充分研究相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立足原始文献,注重法律视角,通过典型研究和比较研究,历史主义地透视日本电影管制制度的发展历程,在比较的语境中思考中国现行的电影放映制度,希望能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电影审查与分级制度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一 作为最能体现好莱坞样貌的民族电影代表,韩国电影近十多年来势头勇猛,使其成为了当今时代仅次于美国的真正电影强国.因此,认识和分析审美情趣上与我国较为接近的韩国主流电影倾向,对逐步产业化和渐次类型创作主流化的我国电影市场,无疑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