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一个新的当量定义 物质相互起化学反应时,它们之间的份量关系,早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李希特(Richter)等化学家们从实验中找到了当量和当量定律,它们在化学理论和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创立当量定义和当量定律的那段时期,化学这门学科发展才不久,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尚不足,所以当量定义也只能局限在以1.008份质量氢或8份质量氧作为标准。近几十年来,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有了提高,某些基本物质结构的知识也已经成为人们的科学常识了。因此我认为有必  相似文献   

2.
一、恒定电化作用定律1831年1月,迈克尔·法拉第宣布了电解定律的发现,起初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恒定电化作用定律”。随后,他对几种元素的电化当量进行调查研究,最后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电化当量和通常的化学当量是相等的。这种方法不需要象贝采里乌斯那种纯粹的化学操作步骤,一次又一次地沉淀、过滤、称量。它为原子量、当量的测定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遗憾的是贝采里乌斯没有掌握这种方法,如果他能掌握这种方法,即使不代替他的化学方法,至少可以用来检验用化学方法得到的数值。贝采里乌斯是电化学领域的专家,他对电化学的操作非常熟悉…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灵活、准确地运用当量定律进行化学计算,这是一个难点。要想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必须讲清楚什么是当量定律和全面地介绍当量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现行中学化学课本只介绍一个当量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不够的。何况当量定律的其它数学表达式,推导容易,学生容易接受,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当量定律。如果我们全面地给学生讲当量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为学生深造学习容量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83年,84两年来的高考化学计算试题看,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算能力。但从考生的试卷看,这两年来考生在化学计算问题上失分是相当惨的,计算过程上也是比较繁琐的。但也有个别考生能灵活应用当量定律运算公式进行运算,使计算过程简捷明了,而且得了满分。再从我院83年培训的两期高中化学教师看,学员们在化学计算过程上也是比较繁琐的。这说明当前中学化学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我认主要原因是广大中学  相似文献   

5.
根据当量定律进行化学计算,尤其是涉及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显得简便。下面仅举三例加以说明。 一,已知某三价的金属的当量与某二  相似文献   

6.
当量定律反映了物质在起化学反应时量的关系,在化学计算中有着重要应用。在解答某些选择(填空)题时,有它独到之处,不需写化学方程式,也不需复杂的推算,直接便可找出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而正确作答。现举几例分析说明如下: 例1:质量相同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 ①1:2:3 ②1/2:1:3/2 ③1/23:1/12:1/9 ④23:12:9 ⑤9:12:23 分析:由于盐酸足量,故产生氢气的量决定于三种金属的质量。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氢气的体积比,等于氢气的量之比,也等于氢气  相似文献   

7.
摩尔定律     
我们生活在电脑时代. 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装有18000只电子管,这些电子管大的像小萝卜,小的像花生米,机体庞大,占房六间,重达30吨.随着科技的发展,需要算得更快、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的电子计算机,以电子管为元件的计算机已经满足不了要求.1948年,晶体管制造成功,它比电  相似文献   

8.
相同大小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年(1975年,摩尔本人修正为24个月,有人认为准确时间为18个月左右)会翻一番,随之而来的是芯片性能的指数级增长。这便是"摩尔定律"的大意,它科学预测了IT业的发展轨迹,并继续适用于当今高速发展的芯片行业。  相似文献   

9.
1965年,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戈登·摩尔发现,集成电路上晶体管的数目每18-24个月翻一番,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从那时到现在英特尔推出的32位450兆赫奔腾11处理器,摩尔定律都证实了其正确性。然而,专家预计,芯片性能的指数增长将在今后几年放缓。一般的看法是,摩尔定律能再适用10年左右,届时物理学和经济学严厉无情的法则将为摩尔定律划上句号c随着硅片上线路密度的增加,其可靠性急剧下降。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在1997年发展前景报告中指出,芯片上线条尺寸将从今天的0.25微米,再经过4个产品周期,缩小到2006年的0.1微米,以后…  相似文献   

10.
像宙斯抓住闪电一样,科学家抓住了一个定律。科学家把定律带回实验室,扔到火里烧,然后又浸入水里冷却。他像个铁石心肠的人,一次又一次地严厉批判、故意非难、仔细考察着定律,甚至为它准备了断  相似文献   

11.
<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如图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建立的两大遗传定律,但是因为这两大遗遗传定律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怎样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大定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摆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就这两大定律的应用进行探究。一、利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显隐性的判断及性状分离比偏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学中关于热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统计物理学——关于热现象的微观理论;另一条是热力学——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本文仅就李椿等人编撰的《热学》中构成热力学基础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认识和意义谈一些体会。热现象是与温度有关的使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网络》2009,(9):42-42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早期芯片处理器诞生,至今走过将近40年的时光。遵循摩尔定律,芯片处理器走到如今的45nm关卡,向32nm进军。而今,芯片处理器的多元化格局始现,移动互联网催生了芯片在此领域中的全新争夺,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竞争也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4.
摩尔定律是会失效的.总有一天物理定律将会使得一块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的增长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5.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是物质运动的一个基本定律.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物质因运动形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形式的能量.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只能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不同质的运动形式,因而能量也是不灭的.某一种形式的一定量的能量,在特定条件下,必然地转化为量值相等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就是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例如,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在摩擦和碰撞时,就必然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等量的热能(分子运  相似文献   

16.
伊萨克·牛顿,1642年12月25日诞生于林肯郡格兰瑟附近的沃尔斯索普的一个中等农户家里。牛顿是个遗腹子,幼年时身体很弱,12岁那年被送进格兰瑟姆的文科中学念书。1661年6月,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大学时代他已全面攻读了那个时代的全部数学和光学。不过他作为一个发现者的生涯是从1665年初获得BA后才开始的。1665年到1666年间,他为了躲避瘟疫,大部分时间住在家里。其间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发明了流数法,开始进行关于颜色的实验,并朝向建立万有引力定律迈开了头几步。1667年他回到剑桥之后,当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次年获得MA。1669年,牛顿的老师巴罗将卢卡斯数学教授的职位让贤于他的高足。牛顿获得这个荣誉很高的职位后,更加努力开展研究工作,他制造了反射望远镜,并发现了太阳光的合成性质。1671年底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17.
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两类性质不相同的力,但是仍然有人在追求着他们的统一。本文推断出来的质电类比当量8.6168×10-11库仑/千克能够成为沟通这两种力场之间的桥梁。通过这个质电类比当量,电磁学中的基本定律可以应用于引力物质的运动。一些高速运动的天体辐射引力波的过程,是验证质电类比当量是否正确的理想实验。双星PSR 1913 16绕质心作椭圆运动,本文把他们巨大的引力质量用质电类比当量换算成电荷,然后用电磁波辐射理论计算出双星运行一个周期因引力波辐射而损失的能量,结果恰好跟因轨道减小而损失的机械能相等,这个事实表明质电类比当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道尔顿分压定律(以下简称分压定律)和亨利定律有密切联系,只要承认绝对纯的气体不存在,就不会怀疑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大多数《物理化学》教材把该二定律分开编排在相距较远的两个不同章节中,在篇幅上该二定律和理想气体定律、拉乌尔定律相比大相径庭;教学大纲把这四个定律摆在同样的地位。教材之所以要这样编排,固然有一定的道理,无需多述,讲授时如何安排学时较好?我觉得对该二定律的教学,下述两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一)分压定律和亨利定律如何联系好?(二)怎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二定律?我从去年开始,在气体一章中简要引出分压定律,讲到“溶液”一章时,把该二定律关联讲授,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物理高考复习的重点之一是力学,在力学复习中,学生对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感觉最困难、不易掌握,觉得公式太多,解题时不知该用什么.很多复习资料中给出了大量的所谓二级、三级的规律,更让学生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内部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的世界中,有时取出相对很小的一部分就能破坏一个系统.由工程师爱德华·墨菲首先陈述的定律是这样的:一般地说,可能犯错误者将犯错误.这句话所描述的现象有其深刻的原因.在许多情况下,工作上的失误不是由个人的坏运气所引起的结果,而是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的后果.一个与直观相反的墨菲定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