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听一个故事。熊十力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哲学家。40年代,有一个国民党的陆军少将叫徐复观,听友人对熊十力的推崇和介绍后,又在上司那里看到熊十力的著作《新唯识论》,大为佩服,就决心向熊十力请教。有一次他向熊十力请教读什么书,熊十力叫他回去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  相似文献   

2.
《景德传灯录》中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天,马祖正专心坐禅,师傅怀让见状,暗自好笑,明知故问道:“你坐禅为的是什么?”马祖回答说:为的是“作佛”。怀让于是捡起一块砖随地磨了起来,闹得马祖心烦,问:“师傅是在做什么?”师傅答到:“磨作镜。”马祖纳闷:“砖头怎么能够磨成镜子呢?”师傅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因此,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成为优秀人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和心灵去贴近学生,感化学生,激发学生。同时,更要用自己的心去研究学生,探讨最适宜的教育方法。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因此,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成为优秀人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和心灵去贴近学生,感化学生,激发学生。同时,更要用自己的心去研究学生,探讨最适宜的教育方法。记得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本教育专著《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相似文献   

5.
正非常喜欢卢照邻的诗句: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三十年来,每每拿起一本书,我都从心底深处涌上一份喜悦:淡泊明静,清雅入怀。从教十载,常常和学生谈起读书的经历,一直希望学生也能从书籍中寻得知识和快乐,进而学好语文,陶冶情操,提升境界。阅读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培养在于坚持。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个人的禀赋气质不同,对书的感觉也就很不一样。有的人拿起书来就打瞌睡,有的人却  相似文献   

6.
孙秦 《江西教育》2023,(48):26-27
<正>我的阅读史就是一部心灵成长史。我走上心理教育之路,一步步接近理想中的生命状态,得益于阅读。阅读让我体会到生命最本真的喜悦。童年时代,我偶然获得了几本小人书,记得那些书的封皮都破旧不堪了,纸页也已经泛黄。当时刚读小学的我还不能完全读得懂,但是我喜欢一遍遍地翻看,总也看不够。那种感觉就好像内心深处有一朵花儿悄然绽放,感觉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美好。  相似文献   

7.
正①培根曾经说,阅读主要是一种消遣。简·奥斯汀笔下那些英国乡村的先生小姐,往往会在无所事事的烦闷午后展卷捧读。那是一个充满闲暇和草木气息的时代,工业化的钢铁脚步尚未踏碎悠闲的田园旧梦。在没有光电的日子,不读书,又能找点什么乐子呢?②如果在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上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  相似文献   

8.
培根曾经说,阅读主要是一种消遣。简·奥斯汀笔下那些英国乡村的先生小姐,往往会在无所事事的烦闷午后展卷捧读。那是一个充满闲暇和草木气息的时代,工业化的钢铁脚步尚未踏碎悠闲的田园旧梦。在没有光电的日子,不读书,又能找点什么乐子呢?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说: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阅读,还可以有许多形象的诠释,我以为。阅读是跟经典为友,与名人同行,和想象共舞,同知识拥抱。  相似文献   

10.
沙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四者之间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确定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其他多重对话关系都只是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四者之间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确定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其他多重对话关系都只是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标准中这一要求的提出,是要我们通过文章的人文亮点和语言美点的品学,感受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从而唤醒学生的心灵世界,使文章走入学生的心灵,用心灵的视线阅读。用心灵的视线阅读,其根本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重点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是培育学生的审美心态。从培养人的角度因文施教,让学生用心灵的视线阅读,我们的阅读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15.
一如果要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过一周,你会随身携带什么?相信许多人会带一本喜欢的耐看的好书。孤独的时候,书籍可以陪伴人的心灵。如果还能带上一支笔,数张纸,一个文明人可以宁静地度过孤独的一周。阅读和写作对于心灵到底有多重要?这一点被电影《街头日记》有力地证明,阅读和写作可以让一颗荒芜的心灵恢复郁葱的生机!《街头日记》是一部2007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又名《自由作家》,改编于事实。在1992年的美国洛杉矶暴动之后,一群处在种族暴  相似文献   

16.
<正>在武侠小说或是魔幻故事中,常会看到一些德行高尚的大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闭关自修上些时日,窃以为那便是大师们对宁静境界的追求。古语说得好: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在寂寞清静的环境执著追求,方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包括读书也一样,只有宁静地阅读,方能真正品味出其中的  相似文献   

17.
阅读的境界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易经&#183;系辞》)。所以,阅读要有一定的境界。本文试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思想笔触记录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辛酸苦难,从而显示出他的诗歌作为"诗史"的特殊的审美价值。同时,杜甫也写了为数不少的山水诗,透过杜甫山水诗那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借助文学和美学的双重视野,我们可以尝试去探索和体会深藏其后的诗人那丰富多彩的心灵境界。  相似文献   

19.
邓皓 《新读写》2009,(7):99-99
没有人能解释出境界。或者说境界本就毋需解释。境界是我们自己伸出手来,触摸心灵时找到的一种感觉,那感觉提示我们:境界是来自我们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要求,或者慰藉,或者抵达。  相似文献   

20.
没有人能解释出境界。或者说境界本就无须解释。境界是我们自己伸出手来,触摸心灵时找到的一种感觉,那感觉提示我们:境界是来自我们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要求,或者慰藉或者抵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