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史学界对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变法道路颇多微词,认为正是由于走了“自上而下”的变法道路才导致了变法的失败。该文并非是探讨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是旨在说明康梁等维新派走“自上而下”变法道路的历史合理性。他们之所以走这条道路,不仅仅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已经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都有一些成功的范例,更是由康梁等维新派在戊戌之前所承继的历史前提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吏上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这就决定了戊戌变法必然是“自上而下”的行进向度,“自上而下”与变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定“自上而下”就等于否定变法本身。变法、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形式,不能以成败论其道路的合理性,戊戌变法的失败与“自上而下”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次不成熟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在变法“大气候”未能形成条件下进行的。变法“大气候”未能形成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而维新派过激主义的宣传、作法破坏了初步形成的变法“小气候是戊戌变法失败重要的和直接的原因。维新派是怀着一腔报国之情、爱国之志走上历史舞台的,但由于没有报国之术,结果不但未能把变法事业进行到底,反而使其迅速失败了。  相似文献   

4.
以杰出政治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在宋神宗的有力支持下,实行过长达十余年、震撼北宋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熙宁、元丰变法,九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议论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皇权支持下的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不少人把原因归之为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但这只是外因,还有其内因。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王安石变法的情形是复杂的,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质言之:王安石变法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其成也神宗!”之所以会最后失败,“其败也神宗!”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在今天的主流认识中,人们仍然认为王安石变法图强,代表的是社会进步力量,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顽固势力的阻挠与反对。对司马光与王安石的评价众说纷纭,是因为评者所持的角度与价值取向不同所造成,但从国家干预主义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王安石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成本太大,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虽不是从国家干预主义角度出发,但却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6.
对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历史学家曾做过各种各样的分析,对变法本身的价值也是莫衷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的作者试图从另外的角度对这一历史事件作一新的探索:一是从客观历史条件的视角对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作深入的分析;二是从“两君制”的角度出发,阐述其对王安石变法失败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变法发生于北宋熙宁年间,是我国十一世纪中叶的一次著名政洽改革。它是北宋封建统治阶级对其社会统治实行自我调节的历史尝试,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而陷于失败。然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价值并没有因其失败而致湮没,它一直是历史学家热烈探讨的课题。“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王安石变法时离北宋开国已经有一百零九年。当时,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北宋社会出现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足以振兴自强的重要关头。王安石针对“因循苟且”的时  相似文献   

8.
小学历史教材每课都有重点与难点内容。教材难点如何处理呢?我在教《王安石变法》一课时,确定教材重点是王安石变法及其作用和失败。可是就有学生在课堂提出疑问: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还要反对变法?问题一提出,教材的难点就明朗化了。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只要让他们知道王安右在北宋中期实行变法,他是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就可以了。至于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变法内容以及作用、难度较大,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对小学生来说更难理解。但是学生提出了疑难问题,教师必需进行解答,于是我引导学生读课本里这样一段话:“为了缓和大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政府财政收入的困难……”,这两个“为了”正是皇帝支持变法的原因,也就是说这个变法维护了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因,史学界流行着二种看法:一种认为人民群众是变法成败的决定因素,变法派脱离人民,与人民相对立,难免失败;另一种认为变法派代表了中小地主利益,变法主要败于代表大地主利益的保守派的反对.这两种看法都侧重外部力量的作用,对变法势力的内部问题缺乏足够的分析,因而不能揭示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失败的必然性,兹有必要作一再探.  相似文献   

10.
1895年“公车上书”,1898戊戌变法,憧憬无限美好,可又以失败而告终,何哉?“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每逢听到老师这样讲,心中就不禁为“康、梁”忿忿不平:难道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吗?我看不然,我认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愚蠢无知的中国人民———是他们的那种奴性和可怕的低觉悟性导致中国屈辱百年!“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这里面没有一丁点提及手拿锄头的中国农民阶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翔实的史料考证了慈禧太后在戊戍变法当中的真实态度,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在顽固守旧的立场上阻挠和反对变法的。所谓要“废立阴谋”和“反对变法维新”的说法,都是片面之词。历史应公正、客观地评价慈禧太后对戊戍变法的态度,找出“百日维新”失败的真正原因,以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12.
以往,人们在研究戊戌变法和“新政”的过程中,总是将这两次事件分别探讨,理由不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资产阶段改良派,而“新政”的领导力量是封建顽固派。由于人们在认识上,总认为资产阶级心良派在政治上比封建顽固派进步,因此,在对戊变法和“新政”问题的分析上,更倾向于褒扬前者,贬低后者。本人认为,对这两次维新正确的认识方法应当是将分析的重点放在这两次维新运动的发起目的和最终结果上。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戊戌变法或是“新政”,由于他们的基本目的一致,因此,结果也是一样的,都必然以失败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13.
戊戌时期康有为、章太炎变法思想的异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与章太炎变法思想的歧异,认为把章太炎的变法主张看成与康有为的变法主张相同,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从而揭示出他们二人在戊戌变法以后走上不同政治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国,我们都知道是指国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明明有机会逃生,却放弃了机会。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发展上看,商轶变注不是失败了,而是成功了。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商鞅所代表的法家思想是历代统治者的治国之宝。商鞅被“五马分尸”不过是其个体生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戊戌变法仅经过一百多天便道流产的基本原因进行了浅析。维新派由于急于求成的心态,从变法一开始便提出了“全变”的思路与齐头并进的举措,由于其自身政治上的不成熟,领先的又是毫无实权的光绪皇帝,而使它难于驾御全面改革的局面,他们不分轻重缓急的急躁操作,使传统的守旧顽固势力及各种潜在的反对势力都被动员起来,对变法进行更疯狂的阻挠,从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的改革家王安石为配合其变法,在用人制度上和教育、科举制度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推动了变法的进程。但由于在用人和育人上的不当,它又成为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泊船瓜洲》是诗人王安石宰相被免后回乡路过瓜洲时所作。由于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什么时候才能够在明月的照耀下返回呢)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诗作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之情。对此,笔者不以为然。众所周知,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就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1069年,为改变腐败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但由于新法损害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遭到了司马光为首的大地主阶级的反对,最后宋神宗动摇了,免去了王安石宰相职务,变法遂告失败。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当时具有发展资本主义倾向的正处于转化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由此决定,维新派主张进行社会性的根本变革,而不是搞所谓“改良主义”。变法的失败不能归结为维新派对改良这一方式的主观选择,而应从客观历史条件的不成熟上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最。但商鞅的命运却很悲惨,被惠王以“谋反”的罪名“车裂”而死。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商鞅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