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山水画家李成的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极大,几乎左右了北宋山水画的发展,他独创了卷云皴,其山水画的一大特色是以平远构图法表现清旷幽远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北宋山水画的构图不仅继承了五代时期的风格,而且具有突出的发展和创新。由于北宋画家多活动在北方,所以较适宜表现北方山水的立轴全景构图一时间占据了主要地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横卷、小幅和纨扇等形式,只是不普遍而已,多以半边取景,构图独特,富有诗意,为后人作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宋的统一及长期积累的人文条件,使五代形成的山水画兴盛势头得以大规模的继续殿开。从山水艺术审美精神的理论总结到风格纷呈而又多资多彩的绘画技巧,从流派的发展到自成一家的大家数量,都是前所未有而后亦不逮的。本成、范宽、郭熙、米蒂、王希孟等堪称脱颖而出的北宋山水画坛的巨擘。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在两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尤其是北宋山水画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既完善了山水画对宇宙、自然和生活的认识,又完善了整个冲华民族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山水画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南北山水画风。宋人特关注现实社会和具有对自然的直接体验以及对诗意的不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郭熙的山水画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是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它的美学价值在于明确回答了山水画的本质特点是源于人热爱自然山水的本性,论述了人的情感变化与自然山水景物变迁的对应关系。它的艺术价值在于提出对自然山水“取之精粹”的艺术概括的观点,以及中国山水画的视觉原理和空间表现的“高远、深远、平远”即“三远”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皴法的发展和演变。五代及北宋初期是皴法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画发展,北宋时期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转型时期,文章围绕北宋画坛状况,从宏观的角度,讨论这一时期体现在绘画功能、创作主体意识、绘画品评标准、绘画表现风格等多个层面的转型特点。  相似文献   

8.
晚明清初的才子佳人文学发展史中,中篇传奇已逐渐消歇,才子佳人戏曲走向兴盛。才子佳人戏曲不但影响了才子佳人题材的话本小说,更是才子佳人章回小说的主要母体。从戏曲到小说,才子佳人文学模式在晚明清初进行了跨体裁的承袭。这种承袭的发生,有戏曲模式业已成熟、小说内在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刺激、作者的自身条件等多重原因。这次承袭,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戏曲影响小说的一大例证。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我国戏曲发展渐趋成熟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在河南出土的宋代音乐文物的分析研究,可以清晰地反映和体现出北宋杂剧发展的大致轨迹和杂剧的乐队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笔墨技法体系。纵览历代山水画作,虽风格不一,但笔墨程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絡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古代大师大多都是从笔墨技法的学习研究入手,由师承而后体察、感悟大自然,获得心灵启示,创新技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而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由于北宋统治者为北宋文人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基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与互补为北宋文人指出了兼济与独善的最佳处理方式,使得北宋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偃蹇、人生失意之时能通过自我调适,达到超脱与融通的境界,体现在隐逸词作中即为悠然自得、看淡功名、随缘自适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山水画总体阐述,并对各个时期著名人物及其山水画代表作进行罗列与分析,阐明历代山水画发展历程,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构成一个明确的思想体系,使我们能清晰的了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广告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清明上河图》中所显现出来的广告行为及其使用手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由此看出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市场竞争激烈,商家采用丰富多彩的广告形式来招揽顾客。说明了北宋时期的广告行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茶法的变化看北宋中后期危机的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中后期积贫积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茶法的变化就能说明一些问题。北宋初实行苛峻的禁榷法,后来相继实行了入中法、贴射法、通商法等。但茶法的变动没有解决北宋社会的种种矛盾,在不触动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情况下,难以解决北宋政治经济等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5.
北宋太祖建国之初,为防止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专权的局面再次发生,便采取了以文治武的方针政策,致使文官权力扩大。因此,为避免文人权势过度膨胀,统治阶层通过逐步完善台谏制度,使文人之间"异论相搅",以此消除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潜在威胁。宋英宗时期的濮议之争,表面上是宋代文化转向的一次思想的碰撞,但更多的是皇帝为削弱文官势力而采用的一种治国手段。英宗为巩固统治,扩大皇权,使官员们争论不休,以此达到权力的制衡。  相似文献   

16.
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开辟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新境界,在古今中外山水风景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机无限的景象与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创作于抗战期间的《雅舍小品》令其声名远扬,也奠定了他一代散文大家的地位。其散文内承外引,将明清小品文与英国随笔的特点结合起来,并承袭了五四以来闲适散文传统,家常闲话,人生世态,皆涉笔成趣,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18.
郭原 《考试周刊》2009,(46):32-33
元四家山水画是整个元代绘画的最高成就.他们创造的山水画境体现了元人对心灵节操的执守解析元四家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理解画面中的虚实.更是画家将自然之境化为胸中之意的深刻体悟的结果.是画家主观精神和艺术修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是由北宋郭思编纂的《林泉高致》记录其父郭熙之言,首论中国山水画"三远法"。"三远法"的提出在当时传统绘画技法风靡的大背景下无疑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理论的一大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沈周中岁时的巨幅山水画精品一《庐山高》入手,就此画的经营位置,技法表现及画面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