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拚”和“火并”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义核是“拚杀、厮杀或拚命”,在中古、近代汉语中,承担这一义项的词又用为“并”、“併”或“火併”。本文追溯了“火拚”的来源以及“火并”广为流行而“火拚”隐而不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释"熏"     
“熏”字为止从“柬”下从“火”的会意字,“熏”字的字形义为火烧树干状。《说》根据“熏’’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熏”字“从中,从黑”,不确。  相似文献   

3.
刘小华 《今日教育》2007,(3S):32-32
新学期伊始.不少新教师走上了班主任的工作岗位,这些新班主任上任之初都想烧它几把“火”.这种雄心壮志反映了新班主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可是“火”一点,出现的情况就有不同:有的“小荷已露尖尖角”.有的却“出师末捷志难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是:不少新班主任只考虑一味“点火”.而忘记应该如何适时、适当“点火”。  相似文献   

4.
“火”在小说《简·爱》中被反复提到,作者对“火”寄寓了不同的寓意。它是这部小说的一条暗线,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情感发展过程以及简·爱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光明温暖之火、生命之火、可怕之火、比喻之火来谈谈“火”在这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意象的恰当使用可以突显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以火为例,探讨了《简·爱》作品中意象背后的心理空间。“火”在小说中随不同的场景具有不同的的象征意义:愤怒与复仇之火、涅槃之火、生命之火、温情与爱情之火。《简·爱》作品中“火”的意象的使用,增添了作品的美感,展示了作者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深化了这部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在教学中我发现,“火”、“方”等一些字的笔顺,不同版本的课本说法不一。请问究竞哪种才符合规范?笔顺的规范与否到底有什么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火”是什么?似乎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问题了,毕竟我们都对“火”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然而,通过对众多使用“火”字的生活场景的构拟及语用分析,“火”字的意义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复杂性)被完全彰显出来。一切皆如维特根斯坦所言,“意义”即“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学习任务一:我来读给你听师:同学们,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还认得这些字吗?(出示“日”“月”“水”“火”及相应事物的图片,生读)师: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生:“日”字像太阳,“月”字像月亮,这些字的样子跟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很像。师:是的,我们聪慧的祖先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出了很多汉字,这样的字叫象形字。一起读这几个字。生:日、月、水、火。师:可是,有很多意思是画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火”这奇妙的东西是我们日常生活所离不开的,它给人类带来了说不尽的好处,但它一旦发起脾气,便很难管得了它,人们常说的“水火无情”就是这个道理。幼儿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可他们并不知道或者并不理解“水火无情”的道理,因而常有背着大人玩火的现象。因此,在大班开展相关话题的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设想从谈话入手,通过小实验、观看录像、木偶等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他们了解火的用途,知道用火不当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从而达成共识:玩火真危险,我们不玩火…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蝇王》中“火”这一意象在不同语境中衍生出的意义的阐释,展示其从文明之火到毁灭文明之火的嬗变轨迹。火这一特殊意象形象地展示了在人类文明蜕变的过程人性逐步泯灭、从理性走向非理性的运动轨迹。火的意象的嬗变轨迹,正是人类文明从希望到无助的演绎,是人类文明从高峰跌入低谷陷入尴尬境地的痕迹,这对于深化小说主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今年继续试办“大学基础班”本刊讯去年电大“大学基础班”在北京很“火”,许多人放弃成人高考坐进了“大学基础班”的教室。社会上很关心“大学基础班”的生命力,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有关负责同志。这位同志说,“大学基础班”是根据全国成人高校工...  相似文献   

12.
当代作家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紧紧围绕一个“火”字来安排情节、组织材料。文中六次写“火”,别具匠心。下面依次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少新教师走上班主任的工作岗位后,总想烧几把“火”。可是“火”一点,出现的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小荷已露尖尖角”;有的却“出师未捷志难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猪年最火的莫过于“人气”——孕妇多,“猪宝宝”多,由此催五笔型并激火了一批相关职业。  相似文献   

15.
塔凤林自1989年出任校长以来,一直以火一样的热情,为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着智慧和力量。他曾多次被评为省级“三育人”先进个人,市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局级模范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和“十佳”教育管理者。追寻他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一个探索者的风雨历程。在学校管理上,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敢于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推陈出新,锐意改革,能根据不同的校情,制定适宜的管理办法。1993年,他受命出任大庆市第三十四中学校长。当时,学校可以说处境艰难,面临被解散的危险。面对教职工一双双期待而又夹杂着疑虑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以火喻教”是西方思想家的重要言说方式。西方“以火喻教”思想主要包括以火喻教、以火喻师、以火喻学。善于从观火、用火、爱火中对教育进行言说,是西方思想家的重要方法论。对其根源进行探析,城邦民主、火崇拜分别构成了西方“以火喻教”思想的政治根源、文化根源。“以火喻教”思想极具西方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似重点在一“风雪”上,但仔细思索全文,贯穿全文的却是一个“火”字。以一“火”贯通全文的教学,能收到“牵一‘火’而动全篇”的好效果。一、小说情节:“火”张“火”弛抓住林教头怒“喝”杀贼主要是为了泄心头的怒“火”,全文情节就可理如  相似文献   

18.
中西"火"意象的差异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中西学的经典对读,勾勒出中西学中“火”意象的基本不同,认为西方学中的“火”具有明显的形上色彩,而中国学中的“火”则基本存在于现世经验范围之内,但在20世纪双方的情况都有所变化。章还结合中西早期的哲学美学观对这一现象作出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释“岳”     
“岳”字的甲骨文形体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其上方为重峦叠嶂状,中间为树状,下方为“火”。中间和下方两部分为燎祭仪式中用火燃烧树状。“岳”的字形上方表现了“岳”的高大的山的自然特点,而字形中间和下方用火燃烧树状则反映了在“岳”举行燎祭的文化特点。这样,高大的山义的“岳”和一般意义上的山状,则通过燎祭与否的文化差别在形体上区别了开来。  相似文献   

20.
问:什么是“圣爱尔摩”火?答:“圣爱尔摩”火是指围绕空气中一个物体发生的刷状或树状放电现象,常常伴有蓝色的辉光并发出“嘶嘶”的噪音。“圣爱尔摩”火要求该物体和周围空气之间存在很大的电位差,在扰动的天气条件下,在高原地区尖顶物体的周围常能看到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