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建忠一方面接受了西方语法学理论中的句法学说,另一方面又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学的句法观点,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句法理论。在《马氏文通》中,“句法”一词共出现了44次。《马氏文通》的句法理论由“句法单位论”、“句读成分论”、“次论”、“句型论”、“句子语气和句类论”等五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汉语语法的著述,其体系是很全面的,以前的学者重马氏的词法理论,因为书中的词法理论也占了大量的篇幅;然而句法系统却少有人注意,作为语法的草创之作,其缺陷是在所难免的。本文通过梳理马氏的句法系统并与当下的句法系统作对比,从而窥见当时句法观的特点,并期对当今的句法研究者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汉语语法的著述,其体系是很全面的,以前的学者重马氏的词法理论,因为书中的词法理论也占了大量的篇幅;然而句法系统却少有人注意,作为语法的草创之作,其缺陷是在所难免的。本文通过梳理马氏的句法系统并与当下的句法系统作对比,从而窥见当时句法观的特点,并期对当今的句法研究者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但其字类学说却常为后代语法学家所诟病。人们认为:马氏的字类假借说和字无定类说是矛盾的。他在讲字类假借时,常常说某字本何类,例如“勤”“远”二字本静字,而用如通名“苍苍”重言,本状字也,今假借为名。“它既然有其‘本为’之类,还不就是字有定类吗?既说是字无定类,又按有定类来讲,这就是自相矛盾了。”“我们认为,能运用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和法文“与汉文无异”的马建忠,绝不会犯如此明显的错误。他所以这样论述,定有其愿意之所在。本文企图据《文通》各方面的论述,探讨一下马氏字类学说的本来思路,以期雪此文字冤案。  相似文献   

6.
《虚字说》的虚词理论及阐释方法对《马氏文通》产生深刻影响.两者都反对“缘词生训”的阐释方法、同受文气论影响、皆为蒙童所作是《马氏文通》之所以会接受《虚字说》虚词理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马氏通》在感叹句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一、关于感叹句的概念、归类和分类。二、关于感叹句的句式。三、与感叹句有关的语气词研究。四、叹词的研究。《马氏通》为后人研究感叹句开辟了许多新领域,并提供了一些好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略谈《马氏文通》的"读先乎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 +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9.
转词是《马氏文通》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卷十“论句读”专门论述的四种句子成分依次为: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转词在《文通》卷四论动字、卷七论介字中曾多次论及,但都是附带讲到。《史通》到卷十彖四才对转词进行了专门论述本文拟对转词的用法与矛盾之处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尹戴忠 《娄底师专学报》2004,(5):115-117,144
《论语》中的介词共有10个,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於”和“以”。其中“於”、“以”、“于”三类介宾短语比较特殊,既可以位于谓语之前,又可以位于谓语之后。总的来看,《论语》中介宾短语出现在谓语之前少于谓语之后。  相似文献   

11.
李润 《茂名学院学报》2003,13(2):13-16,23
《马氏文通》的“次”在汉语语法史中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次”的性质、范围和来源,“次”与“格”的区别及使用范围,分析了“次”的作用、“次”的矛盾及其原因,指出了它在语法史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诗歌节奏是对汉语自然节奏单位节拍群的分解,而节拍群主要是由音顿划分出来的。汉语诗歌节奏主要体现在顿和韵上,它与西方诗歌节奏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汉语诗歌节奏在情感的表达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马氏文通》的语料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通》的取例原则一直为后人所诟病。其它,《通》对语料的选择是该书的语法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与马建忠的人生经历、思想观念及语言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对韩的推重,既是语法分析的需要,也是个人情感的诉求。因此,对《通》的取例原则应重新予以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今存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三卷,自清迄今的版本目录学家多误以为是南宋中期刻本。根据宋人的各种文献记载考察入手,再结合鉴定古籍版本所使用的避讳等方法,进行多重论证得出宋蜀刻本的刻印时间应该在北宋中叶即宋英宗时期。唐代王士源编定本《孟浩然诗集》三卷本是宋蜀刻本的祖本,但它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王士源本的原来面目。宋人刘辰翁对宋蜀刻本进行批点后,在明代广为流传,先后有顾道洪、李梦阳、袁宏道、毛晋等人批评、参校的多种刻本出现,显示出宋蜀刻本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冉庄文集》是冉庄从事文学创作40多年后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多方面取得可喜收获的集中体现。冉庄以大量优秀的山水诗受到普遍关注,偏重于作品的道德价值,其散文创作饱含诗情,立足当代,取材广泛,有较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冉庄文集》还收录了他在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出现于明代的五卷本《东坡志林》实系真伪糅之书。其伪的部分,情况也极复杂:有的根本不出于苏轼;有的虽出于苏轼,但不出于《志林》;有的在同一条中真伪交杂。至于十二卷本《志林》,不仅出于五卷本《志林》之后,且将五卷本中除“论”的一卷外的绝大多数章收入,也是一部真伪杂糅的书,其较五卷本多出的部分,有些当出于辑佚;但是否全都为辑佚所得,仍是有待进一步探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杂文是以批评和讽刺为特征的,因其如此,杂文便以其短小有力在诸多文体中凸显出来,人们也更多地看到了杂文的力量而忽略了其柔美的一面,尤其在“鲁迅笔法”出现之后,“投枪”和“匕首”更是作为杂文精神被广泛推崇,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杂文的美的缺失。杂文需要力量,也需要柔美,需要借助柔美使力量得到充分的渗透,这就要求杂文写作中注重柔性笔法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8.
张岱小品文善于运用耦益修辞策略,将多个修辞元素统筹组合,协调耦合,营构修辞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增益其传情达意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信息上的增益、语脉上的增益、意趣上的增益。  相似文献   

19.
《明三十家诗选》是清代女诗人汪端所选的明代诗歌总集,充分展现了选诗者的诗学观和审美取向。作为一名女性批评家,汪端的眼光见解毫不逊色于男子。这部诗选有知人论世之识。对于前辈的说法,汪端并非一律采纳,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汪端以其独到的批评眼光改变了男性世界对明代诗史的认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女性的批评印迹。  相似文献   

20.
《资江耆旧集》的成书过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湖南士子如周圣楷、廖大隐等人已开始注意对本土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清代前期产生了一大批与湖南文学有密切关系的诗文集,但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湖南本土诗歌总集。合邓显鹤与陶澍二人之力编辑并刊刻成书的《资江耆旧集》,是湖南文学史上第一部地方性的诗歌总集,它的成书过程复杂艰难,本文就这一过程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