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教材的课文后面有的安排了“资料袋”,其形式多样,有文字介绍,有图片介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应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整合起来,使其“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教材有的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形式多样,有文字介绍,有图片介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有"资料袋",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资料袋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用"整合的课程观",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补充、展示,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一、灵活运用资料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由于资料内容的差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我们对四年级上册教材中8篇课文后面安排的"资料袋"进行了分析、整理,认为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资料袋"这一课程资源,课前做到预习,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课中适当穿插,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课后适当延伸,起到丰富阅读积累的作用,使语文课绽放熠熠之光.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都编排了一个特别的板块——"资料袋",其主要功能就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和知识。课后"资料袋"包含多样化的形式,既有文字介绍,也有图片展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信息,也是为了协助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就编排意图以及教学价值来看,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仅局限于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此作为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文本,掌握文本的具体情况,也要结合文本着重分析课后"资料袋"的重要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在五篇精读课文后面和一篇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一个"资料袋"的内容。它并不显眼,不容易被教师和学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也容易被教师和学生遗忘。但是,它的存在和科学运用,却能给学生带来课内外知识的收益。那么,教材安排的"资料袋"有什么意义呢?在教学中我们又应该怎样运用"资料袋"呢?结合教学实际,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董海 《广西教育》2010,(19):23-23
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都安排了"资料袋"这一内容,它与文本、课后习题、插图一起构成了一组完整的语文材料。编者把"资料袋"安排在教材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将资料袋的使用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真正做到“料”尽其用。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语文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脉络十分清晰,体现了教材的整合性特点.如六年级上册教材共八组,其主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围绕专题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选择了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四篇文章,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它们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传统的教学往往按部就班,每篇课文的教学各自为政,"单篇"和"整组"割裂、脱节的现象明显,不能很好地体现教材的整合性特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提出明确的要求.下面我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为例,谈谈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课文导语教学设计初探.  相似文献   

9.
"资料袋"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对"资料袋"的编写意图,并借助"资料袋"来引领学生阅读,注重对"资料袋"进行补充、完善与创编等,以充分发挥出"资料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人教版小学三至六年级实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一段文字,或几幅图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资料袋”的使用并不理想,多数教师或将其作为预习的材料,只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或在课堂教学中只让学生读一读,仅此而已,“资料袋”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那么,如何用好、用活“资料袋”呢?  相似文献   

11.
林晓静 《教师》2012,(22):77-77
从三年级开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部分课文后面设置了"资料袋",这些"资料袋"内容丰富多彩,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到无限的生活空间,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部分文章后安排了"资料袋"。将其归纳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文本作者的介绍;二是时代背景的介绍;三是课文相关知识的介绍。虽然每一册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并不多,但是它们对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归纳概括能力的提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资料袋"是统编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揣摩编者的意图,了解"资料袋"的特点,注重"资料袋"的有效运用并鼓励学生自制资料袋。这样,能充分发挥出"资料袋"的助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全神贯注》一文的教学,以默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开始的默读资料袋、默读导读语,再到后面的默读课文、默读词语、默读补充材料,一以贯之。"默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条红线。这样的教给了默读"一席之地",让它和朗读享有"同等待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新版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形式多样的“资料袋”,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延伸性。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了“资料袋”的拓展功能,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妙用“资料袋”,让它在语文学习中“摧城拔寨”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学《太阳》一课的时候,考虑到这篇文章说明性较强,即使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内容依然较为抽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于是,笔者从“资料袋”的内容谈  相似文献   

16.
"资料袋"是人教版语文教材课后编排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资料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辅助学生理解文本,帮助学生充实"袋子"的内容,从而充分发挥"资料袋"的优势,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文本",语文教学将课文与作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将教材资源作为学生创新思维生长的沃土:利用课文题目,借鉴课文的思想内容,运用教材典型课例引导学生广阅博览,让学生在阅读中"厚积",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编排课文,教材所选的课文文质兼美,因此,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优势,抓住文本中的"写作点",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习写话,是练好写话起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的供教学之用的材料。现代语文教材主要指文选型语文教科书,其构成要素有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识系统,其功能主要有凭借功能、示范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当前语文教师对待语文教材存在着两种比较极端的态度:一种是"唯文是教",他们认为教材内容=课文内容=教学内容,教学一篇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于是,盲目依赖教参,把参考书上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奉为"圣经",语文教师只是这部"圣经"  相似文献   

20.
略读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许多教师面对略读课文,教学时却茫然无措:或变略读教学为"简略地读",或变略读教学为"课外阅读",或变略读教学为"精雕细琢",略读课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和功能,笔者尝试将学习单引入略读课文,力求实现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