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明鸣 《视听纵横》2002,(4):106-107
近年来互联网方兴未艾,传统媒体纷纷与网络“联姻”,国内各级广播电台也陆续涉足网络,欲借网络之翼与报纸、电视等强势媒体站在多媒体传播的同一起跑线上。1999年初宁波电台尝试传统广播与新兴网络的结合,开通了《音乐之声》节目的网上广播,使宁波电台的节目第一次超越时空的局限。2001年5月,宁波电台为延伸广播宣传,拓展广播发展空间,正式建立综合网站“宁波广播在线”。一年来,网站实现了全台3套节目的实时广播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8日中国记者节。这一天,德清广播电视网正式开通运行,成为浙江网视联盟(www.iptvzj.com)旗下首批开通的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网站之一。德清广播电视网的开通运行,不仅使德清广电事业发展插上互联网这个新翅膀,也预示着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3.
质疑“第五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底4月初,首都两家报纸均报道了“第五媒体”开通的消息,其中称数据广播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阅后,笔者颇有疑问。据周小普著的《广播新闻与音响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书定义:“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现在还可加上网络广播和数字广播。”不难看出,数据广播本质上仍属广播,只是传播技术有所突破。报道中写道:“数据广播就是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把各种文字、图像、音频信息变成‘一个个0和1’进行数字化,然后…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手机版,走出网络神话后的新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瑾 《新闻界》2005,(5):140-141
曾几何时,当网络风潮来袭,各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竞相开通自己的网站,以求在这片新兴的市场上占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当最初一轮的网络泡沫破灭之后,随之而去的还有各大媒体希望从这种新媒介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的信心.有的媒体甚至对现有在线版面的存废都开始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5.
周远帆 《军事记者》2005,(10):55-56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崛起,各种传统媒体纷纷掀起了与网络捆绑的大潮,以期在与网络的结合中获得整合传播效应。广播与网络的融合,诞生了网络广播。网络广播(Net Broadcast,Internet Broadcast),即通过网络进行广播,通过在因特网站点上建立广播服务器,在服务器上运行节目播送软件,将节目广播出去,访问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运行节目接收软件,访问该站点,收听、收看、阅读广播信息。  相似文献   

6.
广播数字化现在进行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重塑广播,广播焕然一新。有几家电台已经开通了数字音频库,并实现社区点播、节目互动、网络广播、移动广播等方面的运行。数字化在有线数字音频广播、地面数字音频广播、卫星数字音频广播、数字中短波广播中都有所作为。数字化使电台拥有了多种频率资源的权利。但是,目前尚缺少可以形成稳定商业模式的媒体内容应用设计。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对外广播机构,使用43种语言对全球进行广播,每天累计播出时间已超过200小时。拥有庞大的节目制作群体,先进的数字化制作设备,丰富的节目资源和一流的外语人才,在多媒体和多语种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作为国内第一家实现全数字化模式的国家级电台,国际广播电台网站从1997年开通起就重视包括网络广播在内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国内较早开通网站的媒体,也是较早实现网络广播的网站之一。1998国际台网站第一次改版,正式将域名定为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的深入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正在向广大农村迅速延伸与扩大,有线电视与共缆广播得到空前的普及。就龙游而言,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共432个行政村中除3个特殊村外其余429个行政村已实现了联网,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2万户,室外广播达到1771只,室内调频广播达到7900只,一个覆盖全县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我市有线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市区共架设主干线40多公里,支干线100多公里,用户网络近300公里,用户发展到18600户。1996年7月1日,开通了卫星加密电视频道,全天候开通16个频道,观众可以收看到17套节目。有线台还上了《公众视线》等自办节目。1996年年底,架设了第一条49公里光纤电缆,实现了市区与新丰、金墩、方强、龙堤、新团5个乡镇的大联网,二期工程58公里的光纤电缆正在筹建之中,开通后可增加10个乡镇的大联网。与热气腾腾、蓬勃发展的有线电视相比,人们对广播比较冷淡,广播事业面临严峻形势。广播发展高峰期,我市有…  相似文献   

10.
申凤 《大观周刊》2012,(42):70-70,72
2010年1月国务院发布《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开启了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元年,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3G网络和WIFI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优质的网络、更大的带宽和更多的频点,用户的娱乐生活被极大的丰富,这势必也改变着内容产业的竞争格局,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必须改变原有经营模式,才能更好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内容产业竞争。由此笔者分析内容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运营商(网络)必须以网络建设为立身之本,内容商(媒体)以精确投放为立身之本,终端商(硬件)智能开放为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居民是重要的广播收听群体。章贡区(原县级赣州市)是一座拥有2200余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中心城区总人口已接近50万。作为县(市、区)级广播电台,应当深入社区,让广播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同时为广播在城区培养更多的听众群。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高校网络图书馆开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在首都师范大学正式开通,共有20多所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加盟。首都图书馆、北京社科院图书馆分别与高校网络图书馆签署了合作协议。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开通不但使27所高校可以实现共建、共知、共享,学生们还可以不必到图书馆就能通过电脑获取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各种资料信息。该网络图书馆网址:http://www.netlib.edu.cn。(摘自《北京青年报》)北京市高校网络图书馆开通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科学家沉迷于一项宏伟的统一理论,这可能是他们在审视物理学时,其天生的自卑情结在作怪(或可能因为我们中的某些人就是物理学家出身)。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网络试图利用一个包含一切且受大众欢迎的设计、系统或构架去融合所有的通讯系统。电信网络(其成功的时问曾一度比因特网长)的构架体系是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与此同时,在上个世纪中还有广播网络(首先是广播,接着是电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2005,(10):79-79
本刊综合报道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于8月16日揭晓。258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8件(广播媒体5),二等奖89件(广播媒体15),三等奖131件(广播媒体17),中国新闻名专栏10个(广播媒体3)。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电视公司(TCS)最近开始在国际互联网上播出新闻。这是继日本之后在全球计算机网络上提供视频新闻节目的又一家亚洲网络。这种视频新闻节目可以借助一种称作“视频信号流”的特殊技术收看。新加坡电视公司说,在每天新闻节目广播之后两小时,国际互联网用户就能够收看到它的3套英语和3套华语普通话的新闻节目,次日还可收看到第四次新闻摘要和前一天晚上最后一次的英语新闻节目。目前,另一家电视台和两家广播电台也已在国际互联网上拥有了网络结点,提供文字新闻.新加坡电视新闻进入国际互联网络@黄玉  相似文献   

16.
程茂苏 《声屏世界》2008,(10):30-31
你是否听过这句话:“Future of radio is down—loadable”(未来的广播是下载的)? 快速发展的网络科技,对现存的传统媒体发起了强大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传统媒体熟视无睹或者惊惶失措都会使我们与引领潮流的网络科技渐行渐远,都会使传统媒体失去一次与网络科技亲密接触的机遇。如果能把网络的这些现代化功能与广播联姻,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珠江电台在中国最早开通了热线直播节目,它标志着中国广播的双向互动传播进入到即时互动传播时代。随之.全国各家广播媒体纷纷开通热线直播节目,热线直播方便操作.即时沟通.参与和互动交流的优势,促成了中国广播形态的大变革,从而促进了广播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王冬梅一行到河北电台考察,她先后考察了新闻中心办公区、总控中心机房、各直播间、安保监控中心等地。她对河北电台几年来的快速发展表示赞赏,并对河北台率先开通的可视广播(即网上在线播出)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经营     
《视听界》2010,(6):6-7
央广打造“3台+3网+5社”的全媒体模式 中央电台目前正在打造“3台+3网+5社”的全媒体模式:3台即传统广播电视台(包括13个广播频率和2个数字电视频道)、央广网络广播电视台、央广手机台;3网即中国广播网、民族广播网、你好台湾网。  相似文献   

20.
李韧 《青年记者》2005,(8):52-54
2005年3月7日至13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有史以来第一次对中国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集中报道,其下属的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全面出动,推出“中国周”大型报道活动。有官方背景的《瞭望东方周刊》说:“这也是BBC首次针对一个国家特别制作的专题节目。”笔有幸全程跟踪了BBC广播五台“直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