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人处境问题是当今许多美国黑人作家所关注的焦点。 1 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中着重探讨了美国黑人作为种族的未来出路问题。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 ,评论界有诸多说法。本文则从文本入手 ,以历史的观点来解读小说的主题 ,指出莫里森在探索 2 0世纪 7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美国黑人种族出路问题时试图重铸黑人的民族魂 ,她倡导走继承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道路。本文重点分析了作家主张走民族主义道路的真正意图以及她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思考。本文还对作家民族主义思想价值取向进行了学理性的剖析 ,指出回归与超越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她的小说《天堂》、《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构建了一个个女儿国,以纯女性的乌托邦与白人男性占中心的文学传统和种族主义社会挑战和抗衡。这些女儿国都有一个核心女性支撑、庇护着女性空间中的每一位成员,抚慰并缓和着她们的苦难。这些女儿国虽然最终解体,但它们的曾经存在极大地震撼了传统的男权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3.
4.
通过细读《宠儿》,联系作家的家庭和教育背景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莫里森的宗教救赎观。莫里森的思想受到西方基督教和非洲传统宗教的双重影响,他通过《宠儿》指出黑人要想获得救赎,不能被动地等候上帝,而要团结起来面对过去的伤痛,获得精神的解脱。  相似文献   

5.
略论《宠儿》新旧译本的风格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托妮·莫里森是现当代美国最著名的非洲裔女作家之一,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评论家认为《宠儿)是其代表作品,并从不同的角度评析了该小说,但是很少有人运用存在主义思想评析它。本文将主要运用让·保罗·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以及自由选择的思想分析女主人公——塞丝。通过探讨其在荒谬的世界中的行为及其后果,本文认为塞丝通过自由选择寻找到了自己的主体性——她.是一个自我定义的母亲,而她也变得越来越成熟了。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使用了多角度叙事、碎片叙事模式等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后现代叙事风格,控诉奴隶制对美国黑人身心所造成的伤害和扭曲,揭示美国黑人的昔日的悲惨境遇,呼吁黑人共同关注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歌的英译涉及两种翻译解码的过程,其一是将古代诗歌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其二是将相应的白话文翻译为现代英语。因此,这就要求翻译者必须具备古代诗歌、现在汉语、英语音韵、翻译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或不足,都有可能导致翻译的失败。《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它引起国内外众多翻译学家的兴趣。本文对比较有影响的七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中文古代诗歌的英译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通过<宠儿>这部小说深刻揭露了19世纪美国奴隶制的非人性的本质.奴隶制到底如何?在奴隶制下人与人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通过本文分析塞思弑婴背后"真正的凶手".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倾向于在作品中表现创伤和创伤性的体验,在她的两部重要作品<宠儿>和<天堂>中,无论是对集体种族的创伤记忆的表现,或是对以女性为主的创伤性体验的言说,都流溢出了浓浓的创伤情结.但是,在此之上,托妮·莫里森能够及时地向人们指明走出记忆、走过创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为难得.  相似文献   

11.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讲述了一个不堪叙说的故事,以一种被压抑的叙述为手段,再现了神秘的人类救赎仪式,升华了种族创伤记忆.在她的创作中,她以艺术手段表达了非裔美国文化对西方主流文化的反叛,探索一条走出历史阴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将种族文化冲突中黑人女性的生活和独有的感触与哥特式文学相结合,创造出名作《宠儿》。本文从女性哥特的角度,通过女性复仇﹑封闭的情感世界和道德探索的自我定位三个方面来获得对母爱与女性题材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歌唱形式和召唤模式四个方面对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非洲文化特色进行了较为详尽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琴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3):163-164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当代黑人小说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来探讨莫里森小说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5.
拼贴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写作手法,是后现代主义作家解构传统意义,颠覆传统文学模式的有力武器。在莫里森的《宠儿》中,拼贴手法与传统文学形式和语言产生了碰撞,并最终获得了一种完美的结合。文章着重从片断的文本体现到这些碎片所体现出的内在联系入手,由表及里地向读者展示拼贴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6.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其巨作《宠儿》奠定了其作为一位杰出的美国小说家的地位。在黑白文化冲突中 ,黑人 ,尤其是黑人女性遇到了身份危机。《宠儿》的发展史就是黑人族群 ,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艰辛的身份求证之旅 ,最终 ,《宠儿》通过塞丝的自我求证和冤魂“宠儿”的讣证使黑人女性得以逃脱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以非凡的勇气和深邃的探索,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掀起了一次黑人文学的高潮。通过分析她的长篇小说《宠儿》中塞丝母亲的身体标记、塞丝后背上树的“意象”以及宠儿脖子上的伤痕,可以了解小说中“身体”政治的内涵和这些描写所体现的权威建构。  相似文献   

18.
小说《宠儿》描述了美国黑人挣脱奴隶制阴影、成为真正自由人的复杂而曲折的心路历程。认为它揭示了奴隶制给黑人带来的精神创伤,唤醒了黑人缺失的记忆,还原了其主体风貌,对黑人主体建构和文化认同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母亲杀婴自古以来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社会根源。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站在黑人女作家的立场上,从小说独特的杀婴母题出发,使其小说《宠儿》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和思想性,还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分析了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对传统杀婴母题小说艺术的继承和重构。  相似文献   

20.
借用著名心理学家E.H.埃里克松、卡伦.荷妮等人的理论,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对莫里森的《爵士乐》女主人公维奥莉特的思想行为进行精神分析,探讨人物的悲剧根源及作品的主题意蕴,揭示作家的创作动机。维奥莉特的心路历程充分展示了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新一代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该人物形象凸显了莫里森女性主义叙事中所浸含的对历史和现实的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