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 ,甲、金文均用作军旅义 ,每旅五百人 ,形制旗下两人 (众、从 ) ,从“方人”,与旗帜有关。旅卦 ,主要是商旅卦 ,与军旅义无涉 ,是西周初人的一种观念反映 ,尤其重要的是旅行方位。《周·易》经文中多见“攸往”、“所往”的卦、爻辞 ,显示了西周初年人们活动的特点。“利西南得朋”、“东北凶”反映了周部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民族态势 ,说明在周部族起始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活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古和夷部族迁移路线、开明人及开明国史、三星堆等三个不同的民族、地城和国家进行了思考。古和夷部族的南迁,应该是五帝时期或之前已抵达古南海的西南面地城,在此过程中,和人部族完成了游牧民族向农业民族的转变。尧舜之前,和人部族已迁至峨山一带定居,并成为一文明强盛的大民族。直到夏代前期,和人部族被迫再次南迁,从此失去了与中原民族和中央政府的联系。开明人对古蜀地域文明的影响,因春秋中叶开明人西迁入古蜀地城而起。大约周桓王或周庄王时,开明人在古蜀地域建国,始有开明国。不久,开明王国就取代杜宇王国成为古蜀地城最强大的国家。开明王国延续了12代王朝,约三百八十年,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开明国。中原史家称之为“灭蜀”。目前,三星堆出土文物被学术及非学术界认为古蜀人蜀国的遗物。事实上,诸多证据表明,三星堆并非古蜀人遗址,而应是苗族先民即当时的三苗部族在南迁过程中最后一个三苗国的遗址,它是两千多年三苗国历史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蚩尤族是活动在中原地区古老的土著部族,其先祖创造了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当裴李岗人发生分化而迁徙之后,蚩尤部族留在中原地区而发展成为九黎族,蚩尤为九黎的首领。当炎黄部族从西部迁徙进入中原之后,蚩尤与炎帝族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强大的黄帝部族,两大集团在今天河北涿鹿县一带展开激战,蚩尤战败而被黄帝所杀。炎帝族、蚩尤族与黄帝族的战争结果使中原地区得以初步统一,中原土著部族与炎帝族、黄帝族产生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相传在远古时期,我国黄河流域附近有许多部族,其中有三个较大的部族:一个是轩辕氏部族。轩辕氏生长在轩辕之丘,在今河南省新郑西北。一个是炎帝的部族。炎帝姓姜,是神农氏的后裔。还有一个是蚩尤的部族。这三个部族进入中原地区后,发生过多次纠纷。后来炎帝的部族并入轩辕氏部族,炎帝担任部族的副领袖。当时蚩尤到处为害人民,轩辕氏率部跟蚩尤部族大战于涿鹿,史传这次涿鹿之战打得很激烈。轩辕氏造指南车指明方向,大举进攻,俘获了蚩尤,并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今石家庄地区存在众多的北方部族。鲜虞族是其中之一,并且是见于文献的最强大的部族,建立了中山国。但是,其他史籍缺载的北方部族情况则不为世人所知。战国早期行唐故郡墓群的发掘,为我们展现了另一个消失的白狄部族的墓葬情况,众多的殉牲、积石墓、实用组合铜器随葬、附葬车马坑、东向的墓向等一系列葬俗,既显示了浓郁的北方丧葬风俗,也体现了中原华夏葬礼的影响,实证了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狄、北方与南方之间文化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是战国时期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6.
晋公子重耳流亡,实因骊姬机谋.骊姬出于骊戎,居于骊山.殷、周之际,骊山部族女性居主导地位,骊山之女嫁于西戎胥轩的史实,著于史籍,沉淀在骊山民间人心之中;西周末年,幽王在骊山下被杀,作为具有巨大能量的女性,褒姒无疑会进入骊山部族的阅历储存之中,成为骊山当地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形成他们对于本部族女性政治谋略的期待和塑造.东周初,骊戎居于骊山,此地乃富含重视女性能量的民间土壤,出现骊姬这一异能女性,实非偶然.狐偃是重耳流亡的随从之一,狐氏家族本属大戎部族,在春秋初期,已进入中原晋国,狐偃既熟悉中原上层政治文化,又深谙中原民间文化,他向华夏文化主动屈服,显示出人在面对强势文化时自然产生的精神弹性.重耳处狄地12年,这是一种逆向的文化流动,他与不同种族的人生活,形成一个温暖的"精神共同体",在文明的融汇中,稀释着所谓华夷之别.重耳从廧咎如所娶之妻季隗,其智慧和识见,超越华夷界限,在血缘的融汇中,解构着旧的宗法观念.  相似文献   

7.
夏部族在我国社会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它开拓了夏代历史,促进了夏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诸部族中首先摆脱野蛮的原始社会阶段,进而跨入文明历史的新时期。但是,对于夏部族本身的形成,我们以往却讨论得不多。本文试图就夏部族的起源,以及它的族姓和命名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夏部族是生活于我国中原地区的原始部族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它应属于古老的黄帝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8.
纵观世界语言的发展历史,英语应渊源于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支.早在公元五世纪中叶,由于英国接连遭到盎格鲁、撒克逊和米特三个日耳曼部族的入侵,之后又被斯堪的纳维亚人和丹麦人征服,英国政治制度开始动摇,一个以西日耳曼语为主体,多个部族语言相互交融的早期语言开始在英国萌生.这就是语言学家所称的古英语时期.  相似文献   

9.
“吐谷浑”原本是辽西鲜卑一部族首领之名,约当西晋“永嘉之乱”后,率其部族度陇而西来到青藏高原。其后人以其名呼部族,再后更以为国名。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吐谷浑国为青藏高原上兴起的吐蕃所没。吐谷浑在青藏高原长期活动达三个半世纪,其间先后向江左之宋齐梁、北朝之魏齐周、以及更后的隋唐各中原政权频繁遣使,奉贡称藩。弄清的  相似文献   

10.
四.氏族组织古罗马的十进氏族组织,莫尔甘在古代社会里传述得详细,今摘要如下: ‘氏族的社会在罗马人之间,显示着关于组织上的四阶段:第一,即氏族,这一组织乃同血族之集团、而且成为社会的体制之单位。第二,即胞族……成自十氏族,结合而为一个比较高级的集团。第三,即部族,成自十胞族,具有民族在氏族制度之下所表现的若干特色。第四,即“罗马国民”。……在有史时代之初,所有意大利部族,概形成同样的组织。‘罗马胞族所包含的诸氏族,大抵都是持有亲族关系的氏族,并且他们  相似文献   

11.
旅,甲、金文均用作军旅义,每旅五百人,形制旗下两人(众、从),从"(木冈)",与旗帜有关.旅卦,主要是商旅卦,与军旅义无涉,是西周初人的一种观念反映,尤其重要的是旅行方位.<周·易>经文中多见"攸往"、"所往"的卦、爻辞,显示了西周初年人们活动的特点."利西南得朋"、"东北凶"反映了周部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周边民族态势,说明在周部族起始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其活动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葛天氏是"三皇"时期的古帝王,年代约在伏羲氏与神农氏之间,与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同时,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葛天氏部族首领、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始祖。作为最早发现、使用葛的帝王,葛天氏发明了"葛天"草庐。葛天氏、葛天氏部族、葛国的地望在今河南宁陵。为使部族成员身强体健、延年益寿,葛天氏创作了"葛天氏之乐",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舞乐,反映了远古时期农业社会的特征。葛天文化的意蕴非常丰富,表现了原始先民深重的忧患意识、宗教意识以及天、地、人和谐,尤其是人与人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综合苗语黔东北次方言语汇、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发现三苗诸部族的名称大多与动物图腾尤其是人类驯化的动物有关,这是三苗部族联盟以畜牧养殖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远古农业文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标志。这种在部落联盟内群体性以动物名称命名各部族的现象,是远古时代部族及部族联盟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4.
神农是后世对中国远古发明农耕人类的赞词,也表示农耕时代。炎帝、黄帝是后人心目中明君圣王的形象,以形容与称呼中国农耕时代众多部落中的两大部族。二者不是人名,也不是帝王或部落酋长名号。黄帝部族的姬姓部落,常与炎帝部族联姻。周王朝建立后,编辑的《诗经》有不少歌颂姜原、太姜诗句。在长期流传下,使后世以为只有炎、黄才是中国人的祖先。  相似文献   

15.
在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区,部族认同由来已久,其直接构成对巴基斯坦田謇认同的挑战。部落区的传统部落制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政治发展历程,是目前出现部族认同强化、圃家认同弱化的主要诱因,并由此造成部落区在认同定位中置部族认同于国家认同之上的现象,严重削弱了巴基斯坦固家认同的构建。只有部族认同、固家认同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有利于建构巴基斯坦盈家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对部族认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一成吉思汗兴起前蒙古是被压迫的部族蒙古这个名称,在成吉思汗兴起以前很久,就出现在中国史籍上。在唐代的东北边疆上,约在今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一带,居住着一种蒙兀人,属於室韦的一部,所以称为“蒙兀室韦”这就是最早的蒙古人。但关於他们的活动情况,却没有任何记载,这表明他们是一个微小的,不重要的部族。  相似文献   

17.
特种部族教育是新桂系对广西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实施的国民基础教育。特种部族教育的实施既有其政治背景,也有其思想基础。它促进了广西的"四大建设",增强了对特种部族地区的控制和特种部族的民族认同;加快了特种部族社会风俗的改良,以及特种部族同汉、僮族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特种师资训练所培养少数民族师资,创建了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特种部族教育既具有普及性、强制性,也包含大民族主义和同化思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者通常把印度的表列部族看作是少数民族。印度政府对表列部族的教育高度重视,包括实施积极的区别对待的保留政策,设立专门机构保障表列部族的权利,在《国家教育政策》中做出详细的规定。可以说,表列部族在官方几乎所有的教育计划中都受到优待。综合考察印度保障少数民族入学机会均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我们认为,其成绩值得肯定,问题令人沮丧,障碍不易克服。  相似文献   

19.
王者之信     
古代纷乱时期,群雄争霸,战火不熄。各路部族皆想一统天下,成为最后的霸主,因而四处征讨兼并周边邦城小郡。北部的大局基本上是由朱雀部族所控制,但仍有几个顽抗的小部族不肯归顺。其中不断挑起战乱的要数原凤部族,因为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后期“城人”与“城体制”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城人”即是高句丽各城中的军士。它是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变化和部族化政权体制相作用的必然产物。“城人”是高句丽“城体制”社会结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高句丽山城防御所倚重的最主要力量。通过部族体制组织起来的“城人”使得高句丽后期的各“城”团聚成了一个个难以攻克的军事据点,是“城体制”得以取代五部制成为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