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是化解“民工荒”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民工荒”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民工荒”实际上是“人才质量荒”,其根源于民工的“教育荒”;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优势及发展意义的分析,认为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能培养大批具有某方面专业技能的人才,是解决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的有效途径;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来化解“民工荒”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作为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职业技术教育如何看待2004年初以来出现的"民工荒"和一直都存在的"技工荒"?本文对沿海发达省份(尤其是珠三角)的"民工荒"现象作了扫视,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是化解“民工荒“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民工荒“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民工荒“实际上是“人才质量荒“,其根源于民工的“教育荒“;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优势及发展意义的分析,认为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能培养大批具有某方面专业技能的人才,是解决我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的有效途径;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来化解“民工荒“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凌晓燕 《教育导刊》2005,(12):19-20
“民工荒”现象反映了劳动人口素质不高而又缺乏培训的现状。“民工荒”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危机,同时也是一种转机。解决“民工荒”问题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社会再继续教育机制和提高劳动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民工荒”与民工教育是我们在转型时期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象和教育命题。本文从教育和熟人社会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民工荒”的成因,然后提出相应策略,即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使农民工逐渐告别“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工荒”代替“民工潮”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现象。“民工荒”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表象因素,又存在着深层次体制因素。消除“民工荒”现象,一要积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二要促进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人性化管理;三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四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解决劳动力市场不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甚至有“技能人才大本营”之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相继出现了中小企业招工难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时间“民工荒”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笔认为,“民工荒”现象,其实透露出一种“结构荒”、“教育荒”、“技工荒”。通过对发生“民工荒”地区的调查表明,缺少的主要是初、中、高级技工,并非是普通农民工。此“民工荒”,显现了我国技能型高素质岗位人才的缺乏,凸现了我国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荒”、“质量荒”.从“民工荒”反映出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必须确立新生代农民工是重要人力资本的共识,破除阻碍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劳动力自身发展的社会保障,增大以培养现代产业工人和新市民为目标的教育投入,加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培训,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角度看“民工荒”现象产生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在我国的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一些用工单位相继出现了招不到工人的“民工荒”现象,这种现象的由来有多种因素的作用,但究其根本来自于农民自身素质低下、技能缺乏,适应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本文就是从教育这重深层次的因素出发来探究“民工荒”产生的成因,以期找到“民工荒”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是“职业技术”教育,并对“职业技术”的特点及“职业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区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目标的研究和探索,是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所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在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上,这仍是空白。 十几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经历了“引进”、“消化”,目前正向“中国化”的方向迈进。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体系问题,正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建构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12.
吴蔚 《教育与职业》2005,(28):17-19
为了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科研成果交流平台.让广大职教工作者了解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优秀成果,2005年8月22日召开了“九五”、“十五”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部分精品成果报告会。这次报告会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支持下.经过专家审议.从众多的“九五”、“十五”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中评选出来。为推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将部分精彩的专题报告摘录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范式研究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元研究,它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深度反思和“自觉”,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当前对职业技术教育范式的研究存在“话语碎片化、缺乏同一语境、缺乏哲学反思与批判”等问题.基于对“范式”、“研究范式”、“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范式”的理解,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进行重新审视,从而使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范式走上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教育立法与美国职教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历史上看,教育立法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全国性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是联邦政府借助立法途径实现的。“摩雷尔法”变革了美国传统高等教育观念,确立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史密斯——休斯法”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越来;“职业教育法”全面推动了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办学宗旨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经上级批准,我们承德石油学校1988年2月改办“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如何办好高等技术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首先,我们从提高认识、明确办学宗旨入手,深刻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部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更加显示了办好高等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联邦德国把职业技术教育看做是“强国的秘密武器”、“经济发展的柱石”而提到战略位置,日本把职业技术教育移到高中后进行做为“科技立国”的主要措施,美国把职业技术教育誉为“生计教育”,它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经济杠杆.  相似文献   

16.
周新桥 《新职教》2000,(1):8-9,11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近几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变化,如“普职比”、“普高热”等。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仍需要在发展中解决。本文试就新时期如何“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谈几点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城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在逐步减少,进入非农领域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而另一方面,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导致未来职业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单纯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越来越少,知识与技能越来越成为人们谋求职业和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尤其是近段时间“民工荒”的话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工工资待遇低、权益缺乏保障是主要原因,而农民工自身技能达不到用工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解决技能性“民工荒”以及为了进一步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大量的农民工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进而就更加急需对农民工讲行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制造业的“民工荒”现象暂时被压制,民工就业难问题凸显。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消退,发达地区再次出现“民工荒”征兆。基于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的分析框架,从剩余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看:供给方面,农村仍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的受教育结构依然偏低;需求方面,产业升级使城市部门对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的要求发生了变化。由于需求发生了持续性的变化而供给却未有调整,剩余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结构性失衡,民工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现象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9.
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 在日本,职业技术教育这一用语,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被偶尔使用。具体来说,50年代藤枝泠子发表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组合运动”(月刊劳动问题,1959年):60年代,日本劳动总评议会于1960、1961年召开的“职业教育研究集会”,到了1962年改称为“第3次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集会”:还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名称概念一直引起人们的思考,对“职业技术教育”概念的理解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着.本研究着重论述了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4种名称变化的发展及其原因,并从中得出保留原有的名称含义的建议.该研究可以为当前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明晰职业技术教育名称概念演变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